高手在民间,恩高小区保安古诗功底深厚

编者按

“敬业,乐群,勤奋,谦虚”,是中国古代文史学家、国学大师程千帆教授对门下研究生的总体要求。这八字要求,程千帆先生将其传之蒋寅先生,蒋寅先生再传之余祖坤先生,从未断绝。

求学桂子山,我与导师余祖坤先生第一次见面时,他就要求我必须牢记这八个字。此后三年,他又多次结合身边的小事告诉我,如何恪守“敬业,乐群,勤奋,谦虚”之教。比如,每次路过文学院大门,余老师都会与保安微笑示意,这个生活习惯深深地影响了我。

工作以来,我每次路过小区门口的时候,也养成了与保安大叔打招呼的习惯。由于经常打招呼,彼此渐渐熟悉了起来。其中,今年新来的保安杜祖华师傅还关注了我的教育公众号《收心斋》。阅读过很多《收心斋》的文章之后,向来爱好读书的杜师傅还特意写了三首诗发给我,以期与收心斋的朋友们多多交流。

恩高小区值班偶感

杜祖华

久坐门岗心自哀,风光只对小窗台。
众师相遇不相识,偶尔擦肩头未抬。

2018年5月29日,杜师傅(左一)和伍师傅(左二)在恩高小区值班


恩高保安绝句赏析

张济航

这首七绝诗固然平白朴实,但却颇下心力,善之善者也

该诗之善,不在于用词和成句。乍一看,这首七绝甚至比较普通。但仔细分析,不禁令我心感佩服。

一、格律工整令人惊讶

格律诗门槛较高。首先,要区分中古音韵系统和现代音韵系统,掌握一种与普通话很多地方不同的押韵方式。其次,要注意区分平仄格律,而绝句律诗在这方面的要求又基本上比词更严格。

保安大叔的此首七绝,格律工整,押韵老练,更令我惊讶的是竟然还使用了“拗救”方面的知识。近体诗的格律规律是平仄相间,对句相反,例如“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但有的句子怎么改都无法完全符合格律,这种句子就称为“拗句”,例如陆放翁之“一身报国有万死”,就是著名的拗句,其格律为“仄平仄仄仄仄仄”,就是为了突出愤怒的刻意表达,这种句子构成了破体一样的节奏感。近体诗大多数都是中规中矩依照格律写的,如果有拗句的话,是需要进行“拗救”的。

“拗句”分为小拗和大拗,小拗例如“平平仄仄仄平平”这种句式中,第一个字改仄声或者第三个改平声,都无伤大雅,也就是所谓“一三五不论”,可救可不救。但几种大的拗句,例如“孤平”,“三平尾”等就需要“拗救”。

这首七绝三四句的正格本来是“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其中上句第一字改成仄声,第三字改为平声,这属于小拗的本句自救,而第五字平作仄声,是一种大拗,在对句的第五字把原本的仄声改成了平声,这叫对句自救,例子有王维的“雨中草色绿堪染,水上桃花红欲然”。

这种拗救是必须对格律有很高的水平才拿得下来,而使我惊讶的是据说这位作者,恩高的保安大叔,并不知道这方面的相关知识。除了自谦以外,大概就是天人感应才成此妙例吧。

二、感情和思想上耐人寻味

本诗用语平白,开头就点出“守门人”的身份。需要注意的是“岗”虽然在现代汉语一般读作第三声,但在平水韵体系中始终为平声,因而本句是合律的,这是让我很惊讶的一点。

第二句更加耐人寻味。风光者,指人、物、景均可,“只对小窗台”,不仅是保安大叔之无奈,亦是许多学生和老师之无奈,而更加无奈的是人与人之间的无言以对,已然拈出三四句。

“相遇不相识”岂止是老师与保安之间?恩高很大,职工众多,又分年级,分科室,很多老师之间也同样存在“相遇不相识”的问题,甚至还可以视为一种社会现象的投影。大学一个班之间很多不认识,工作单位上的同事素昧平生,各个小区住户比邻而居但“老死不相往来”,学校如此,社会更甚。而难能可贵的是保安大叔在他的身份视角观察之下,使这种心思和体悟显得格外细腻动人。

“偶尔擦肩头未抬”,未抬头是在干啥,总不至于是在寻思捡钱吧?说白了,看手机者众,“低头族”之谓也。言有尽而意无穷之诗法,此诗最后一句亦然得之一二

链读:

于此振臂,志向天下:《恩高赋》诵读

读《恩高赋》有感

杜祖华

恩高诗刋起罡风,回首言辞映日红。
点墨尽书凌碧志,思量满腹洒长空。

答谢收心斋主人激发吾写诗练字

杜祖华

平生未有好文章,学海无涯不敢狂。
欲效前人输短气,何凭后辈叹情长。
书中哪得颜如玉,笔下难求意八方。
几本春秋初浅悟,难将风月入诗行。

图为杜师傅在土桥坝租住房里的藏书。

杜祖华谈读书:

品德第一,学问第二

杜祖华师傅一直喜欢读书,特别是对中国古代传统文化情有独钟。

无论是在家务农,还是在中铁十一局打工,只要有空,他就想读书。时至今日,他仍坚持翻阅《唐诗全集》《论语》《孝经》《历代诗话》(吴景旭撰)等书籍,常常觉得“文字好玩儿,有趣”

但是因为77年高考失利,杜师傅读过的书基本上没有什么用处,所以他特别希望如今风华正茂的年轻人好好珍惜读书的机会,“青年人一定要奋斗,要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不努力,一生完蛋,不仅自己完蛋,后代也跟着完蛋”。

杜师傅认为,好好读书不仅仅是为了改变个人命运,更主要的还是为国家服务。“德不配位不行,读书人还是品德第一,学问第二”,一个人如果私心太重,读书不想着为人民、为国家服务,毫无家国情怀,也是废人。“《论语》就是讲修身治国”,他举例说。

人物简介】:杜祖华,1957年出生于湖北省恩施市龙凤镇二坡村。1977年毕业于恩施市老八中(旧址位于龙凤镇伍家湾金龙河畔,2011年秋更名为恩施市第三高级中学)。参加文革后第一次高考,没有考上大学,伤心欲绝,“想读书,读不成,经常流眼睛水”。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