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小鬼摸着大蒜头

端午节在家门口插菖蒲艾蓬,在卧室内挂大蒜头是江南民间的重要风俗,上海虽然是国际化的大都市也免不了俗。上海还有“小鬼摸着大蒜头”的谚语,喻凑巧遇上最不想遇上的事——倒霉,就来自端午节挂大蒜头的风俗。《江乡节物诗》:

破他鬼胆试新硎,三尺光莹石上青。

醉里偶然歌斫地, 只怜蒲柳易先零。

作者还讲:“蒲剑、截蒲为之,利以杀鬼,醉舞婆娑,老魅亦当退避。”诗文中提到的“蒲”实际上就是民间讲的“菖蒲”,是一种石蒜科植物,叶子硬而又光泽,状似宝剑,李自珍《本草纲目》:“菖蒲,一名水剑。”艾,又叫家艾、艾蒿、艾蓬等名,是一种多年生草本菊科植物,揉之有浓郁的香气,我国各地均有生长,叶的背面有白色的绒毛。《博物志》中讲:艾绒是极佳的引火材料,古代的人用冰块做成一凸透镜(即今俗称的“放大镜”)把透镜对准太阳,太阳光透过透镜就会聚焦而产生高温,焦点的高热可以点燃艾绒,达到引火的目的。

清 徐扬《端阳故事图册》之《悬艾人》,来自故宫博物院

“艾绒”可以当作引火物或火种,艾叶有特殊的香气,于是中医的针灸就是将针先在艾卷中炙热,再将针刺入人体穴位,中医认为艾的气味可以通过人体穴位传到其他部位,于是艾又被叫作“炙草”。不过我认为,郎中在打经针是将针放入艾卷中炙灼,主要利用艾卷的高温杀菌。

针灸可以镇惊疗疾,艾叶还是良好的草药和杀虫剂,端午节正是蛇虫百脚孽生的季节,人们插艾蓬,燃艾叶的一个目的就是消灭害虫。而从风俗学之解释,“截蒲为剑,割蓬作鞭,付以桃梗、蒜头,悬于床户,皆以却鬼。”(《清嘉录·五月·蒲剑蓬梗》)人们把菖蒲叶当作宝剑,艾蓬当作鞭子,借以防御小鬼的入侵。

端午那天,人们在住宅的大门上贴着“张天师符”或“五毒符”,门框上插着用菖蒲做的宝剑和艾蓬做的鞭子,还在户内、床头挂着桃符和大蒜头,构成了几道严密地防线,一旦小鬼们突破大门防线而闯入户内,桃符和大蒜头就成了人们的最后防线和“护身符”,小鬼一旦换到大蒜头,肯定会闻味丧胆,逃之夭夭,于是,沪上有“小鬼摸着大蒜台”之谚语,喻做了自己不该做的事,或碰到最棘手的难题 。

选自薛理勇《逢年过节》,小林漫画已获授权。

关于民俗,我们最近还写了:

  1. 沪语:夏至
  2. 黄梅季节说雨水
  3. 张韶涵的《芒种》,你听懂了吗?
  4. 闰四月,吃树叶
  5. 立夏吃蛋和称人
  6. 神仙生日和劜神仙
  7. 斗柄指乙话清明
  8. 上巳节,古人的“诗词大会”
  9. 二月二日土地生日和牚腰糕风俗
  10. 正月初五接财神
  11. 腊月廿四话“送灶”
  12. 清爽冬至邋遢年

薛理勇

1947年9月出生于上海。1981年大学毕业后即入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参加筹建今上海市历史博物馆。从事上海历史,中华文化风俗历史研究。现任上海市规划委员会咨询委员会委员、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委员会委员等。已经出版的著作有《外滩的历史与建筑》、《上海租界史话》、《上海洋场》、“薛理勇说老上海丛书”等约六十余本;主编《上海文化源流词典》《上海掌故大词典》等。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