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巳节,古人的“诗词大会”

今日是农历三月初三,在古代被称为上巳节,每到这一天,人们纷纷来到水边举行祭礼,洗濯去垢,消除不祥,被称为祓禊,也叫春浴日。文人墨客们更是邀约曲水流觞、赏景赋诗,魏晋王羲之作《兰亭集序》,记述了当时文人雅集的盛况。
我童年的时候还没有电视机,少数的家庭会有无线电(收音机),挺稀罕的,于是,有的人家会把无线电开的很响,生怕人家不知道他家赅(沪音近gai,拥有的意思)无线电,当时,无线电的节目不多,总是不断地重复播放弹词、说书、越剧、沪剧等曲艺节目,至今记忆尤深的是评弹《唐伯虎点秋香》中祝枝山唱段:“三月初三,白相虎丘山,人是多的来交交关,侬来碰碰我,我来碰碰耐(你)……”。三月初三的节日叫做“上巳”或“上巳节”,下面讲讲“上巳”的故事。
天干记日 

西方的公元历以7天为一个周期,称之为weeks,汉译为“星期”、“礼拜”,西方的有些节日就是用“星期”固定的,如“复活节”定在每年春分月圆后的第一个星期天;又如,“母亲节”固定在每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天等。“天干纪日”,古人以甲乙丙丁午己庚辛壬癸10个依次排列的“天干”来记录时间,于是,中国古代有以“天干”固定节日的习惯。如孔夫子是圣人,中国的孔庙每年两次祭祀孔子,定于每年仲春和仲秋的第一个“丁”日进行,于是,祭孔的活动就被叫做“丁祭”。所谓“上巳”就是三月的第一个巳日。《后汉书·礼仪志上》:
是月(指三月)上巳,官民皆洁与东流之水,曰洗碟濯祓除,去宿垢疢,为大洁。
“疢”是祖国医学认为的热病。许慎《说文解字》:“疢,热病也。”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其字从火,故知为热病。《小雅》:“疢如疾首。”笺云:“疢,犹病也。”以此,疢为烦热之称。
段玉裁的分析已很清楚,疢是中医称之为内热、上火的疾病的统称。
“巳”是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中的第六个数,古人以冬至所在的十一月是“子月”,第六个月即四月,称之“巳月”。按《说文解字》的说法:
巳,巳也。四月,阳气已出,阴气已藏,万物见(出现),成文章,故巳为蛇。
这段文字比较简单,但理解起来颇费功夫,大意是讲,巳月就是四月份。此时,冬至已经过去了百余日,大地早已还春,而阴气消耗殆尽,大地草木繁盛,鸟兽繁衍,冬眠已久的蛇也早已苏醒而进入交配、繁殖后代的季节。所以。“巳”是一个象形文字,很像一条蛇。汉代王充《论衡·物势》中也讲:“巳,火也,其禽蛇也。”十二生肖中的“蛇年”也由此而来。
古代把“日南至”的那个月叫做“子月”,“日南至”就是太阳在天空中到达了最南点,就是冬至了,第一个月定下来后,第二个月就叫做丑月,第三个月叫做寅月,以此类推…这里“月”的概念,在当今的天文学中称为“塑望月”。
四月是“巳月”,是“阳气已出,阴气已藏”之月,人也容易患上虚火旺盛的内热之疾。于是,古人就赶在“巳月”到来之前,用一种活动驱逐阳气,以防患内热之疾,这一天就被定为三月的第一个巳日,叫做“上巳”,而活动的形式就是大家到东流的河边去泼水、玩水。水与火是相互制约的,即水可以克制火,也就是讲,通过泼水、玩水就可以预防或治疗人的内热之疾,使人们在一年之中不会得病。古代的科学很不发达,所以,如今的人最好不要用当代的科学去理解古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也不要把古人对事物的理解理解为“科学的解释”,否则,你一定会陷入一条死胡同。古文“医”写作“毉”,上部左侧的“医”是一放箭的箭袋,右侧的“殳”是古代打仗用的有棱无刃的兵器,表示人被箭射伤或被兵器打伤,而下面的“巫”就是巫术或会巫术的人,“毉”合起来就是:巫人用巫术治疗伤口;“医”也写作“醫”,下面的“酉”是古代的“酒”字,“醫”则是用酒来镇痛或治疗病。几乎在任何一个原始民族里。“巫”和“医”是难分难解的,巫就是医,医就是巫,而在中国,医生被叫做“巫医”沿用的时间更长。古人深信在“上巳”泼水是可以预防和治疗疾病的。
上巳节是古代举行“祓除畔浴”活动中最重要的节日,人们结伴去水边沐浴,称为“祓禊”(修禊),此后又增加了祭祀宴饮、曲水流觞、曲水浮素卵、曲水浮绛枣、采荠菜花、郊外游春等内容。
“上巳”固定为“三月初三”
“上巳”是三月的第一个“巳”日,它可以在三月初一,也可以在三月初十,记忆和使用不太方便,后来,人们把“上巳”固定在三月三日,它虽仍被叫做“上巳”,但不必一定在三月第一个“巳”日了。南宋吴自牧《梦粱录》卷二中讲:
三月三日上巳之辰,曲水流觞故事,起于晋时。唐朝赐宴曲江,倾都禊饮踏青,亦是此意。右军王羲之《兰亭序》云:“暮春之初,修禊事。”杜甫:《丽人行》云:“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形容此景,至今令人爱慕。
中国地域辽阔,南北纬度相差几十度。黄河流域的纬度偏高,三月初还是“料峭轻寒结晚阴,飞来院落怨春深”的偏寒冷的时节,光着身子到河里玩水,不是人人能受得了的。大概到了晋朝,到河边泼水的风俗活动就被文人改变为“曲水流觞”——用小酒杯放到小河里任其漂流,酒杯停留在哪一位仁兄处,他即饮此杯酒,并赋诗一首,它的形式完全变了,但它的风俗意义照旧——“修禊事也”。中国的南方纬度较低,农历三月早已是大热天了,古代上巳的泼水风俗传到云南的少数民族地区就变成了“泼水节”,并一直延续到今天。如今云南三月三日的“泼水节”还成了旅游观光的重要项目。
雍正十二月行乐图轴之曲水流觞
《梦粱录》作者哀叹三月三日上巳风俗古风不再时讲“右军王羲之《兰亭序》云:‘暮春之初,修禊事。’杜甫《丽人行》云:‘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形容此景,至今令人爱慕。”说明到了宋朝,这种风俗已不热闹,甚至消失了,不过,三月三日是月逢三,日逢三,毕竟还是一个很特别的日子,所以,上海及江南地区,三月三的节日仍延续了很久很久。
上海的豫园内有一“流觞亭”,亭筑在水溪之旁,显然是取“曲水流觞”之义,上海西部的青浦城厢镇有“曲水园”,园内也有供“流觞”的曲水。这些园林都是私家花园,并不对社会开放,“曲水流觞”毕竟是文人们白相相的附带文字游戏的活动,所以,其只能是古代之遗风,而成不了民众性的风俗活动。
豫园流觞亭
诗酒关辰乐事多,翩翩裙屐共婆娑。
一觞一咏至修禊,风景依稀继永和。
上巳的曲水流觞只是应景而已。
三月初三也是玄武大帝生日
张春华《沪城岁时衢歌》中讲:
曲水流觞俗未谙,兰亭谁复嗣幽探。
风光偏是朱霞殿,闹彻通衢三月三。
作者原注:“郭外稍东南有朱霞殿,供真武像,以三月三日为诞辰。里巷悬灯,庙前作浮台演剧。”“真武”全称“真武真君”、“真武大帝”,原名“玄武”,是代表东、南、西、北“四象”之一的北方之像。历史上的中国经常受到北方民族南下牧马,于是象征北方之神玄武大帝在“四象”中的地位特别高,各地均有供玄武大帝的庙。清康熙时,为避北宋皇帝庙号之纬而改称“真武”。
真武大帝神像,来自武当山道教协会
上海三月三日供真武大帝的活动十分隆重而又热闹,在朱霞殿的外面临时搭起戏台,各帮艺人轮流上台演出,活动从三月三日的傍晚开始,一直要闹到次日凌晨,1924年出版陈伯熙著《上海轶事大观·紫霞殿之旧址》(紫霞殿既朱霞殿)有一段记录:
沪南十六辅有古刹,名紫霞殿,又名“小武当”,香火之盛,昼夜不绝。相传建自前明,迄今已数百载,朱墙碧瓦,庙貌轩昂,令人见之肃然起敬。嗣因不戒于火,屋宇佛像悉成灰烬,虽经该住持典卖庙产,重新复造,然建筑之完美大逊于前。至光绪末年,僧人奇缘不守清规,被汪瑶庭大令驱逐出境,屋宇招卖,遂成今之内陆电灯公司基址云。
随着朱霞殿被废,三月三日的供真武大帝风俗也消声匿迹了。
紫霞殿(位于今紫霞路、篾竹路口)
其实民间关于三月三的传说还有很多,相传三月三是黄帝的诞辰,中国自古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的说法,还有说是王母娘娘开蟠桃会的日子。三月三,亦被称为中国的情人节,女儿节,清朝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端阳”条下亦云:“呼是日为女儿节。”

相传三月三日为西王母诞辰,这天西王母大开的盛会,以蟠桃为主食,宴请各方众神众仙参加,众神仙赶来为她祝寿,称之为蟠桃会。

民谚曰:“阳春三月三,荠菜当灵丹”“三月三,荠菜煮鸡蛋”春天是荠菜生长繁茂的季节,春食荠菜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传统习俗。荠菜,《本草纲目》称之为“护生草”,浙江叫香田荠,上海叫枕头草,广东称菱角菜,广西称榄豉菜,湖南称地菜子,四川称雀雀菜,湖北叫地米菜。还有的地方称之为清明草。它是一种药膳兼优的时鲜蔬菜,初春嫩荠,尤为清香可口。古时,人们捣荠为泥,名为“百岁羹”。到了三月三,荠菜大都开花了,并长出了很长的菜梗。俗话说:“三月三,地米菜梗挂门闩。”意思是,用地米菜挂在门闩后,热天夜晚蚊子少,家里清洁平安。
农历三月三,上海过去有“卜蛙声”(也叫做“田鸡报”)的习俗,人们纷纷走出家门,找青蛙多的地方,倾听蛙声里的“潜台词”,来预测年景和运气。

田家无五行,水旱卜蛙声,江南岸画作,唐诗

薛理勇

1947年9月出生于上海。1981年大学毕业后即入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参加筹建今上海市历史博物馆。从事上海历史,中华文化风俗历史研究。现任上海市规划委员会咨询委员会委员、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委员会委员等。已经出版的著作有《外滩的历史与建筑》、《上海租界史话》、《上海洋场》、“薛理勇说老上海丛书”等约六十余本;主编《上海文化源流词典》《上海掌故大词典》等。

(0)

相关推荐

  • 中华传统节日诗话9:上巳

    故乡读书会 ◆  ◆  ◆ ◆  ◆  ◆ 余梦楼 ◆  ◆  ◆ [作者简介] 李全修,出生于1940年,武汉市汉南区人.1960年于黄石师专毕业后分配至刚创办的黄石市教师进修学院(黄石教育学院前身 ...

  • 节日常识14---上巳节

    ​三月三日 唐 白居易 画堂三月初三日,絮扑窗纱燕拂檐. 莲子数杯尝冷酒,柘枝一曲试春衫. 阶临池面胜看镜,户映花丛当下帘. 指点楼南玩新月,玉钩素手两纤纤. 节日介绍 日期:农历三月初三 别称:上巳 ...

  • 唐诗中唐朝上巳节的赛龙舟:三月三日天清明,两龙跃出浮水来

    唐诗两首,看古代上巳节,繁多的亲水活动 上巳节是暮春重要的节日.说起暮春,都说花事凋零,仿佛不胜其悲,那通常都是小情怀.因为春天最浩大的不在花上,还是蓬勃的绿意和生机.相反人们从花事缭乱中退出来,能看 ...

  • 上巳节又称“三月三”,这么多风俗你了解几个?

    三月三,古称上巳节,时在农历三月初三.中国自古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的说法,相传三月三是黄帝的诞辰,是汉族及多个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魏晋以后,上巳节改为三月三,后代 ...

  • 上巳节 | 犹记那年三月三,诗词里充满着浪漫

    ● ● ● 2021/04/14  三月初三  周三 今日 上巳节 " 杨柳春风三月三, 画桥芳草碧纤纤. 一双燕子归来后, 十二红楼卷绣帘. 农历三月初三, 一个诗意而浪漫的节日--上巳节 ...

  • 上巳节 | 犹记那年三月三,诗词都带着浪漫!

    唱遍山月 纯音乐 - 中国传统乐器精选 纯竹 相传古时三月三是黄帝的诞辰,故有"三月三,生轩辕"的说法.魏晋以后,上巳节改为三月三,后代沿袭,遂成水边饮宴.郊外游春的节日.同时,三 ...

  • 三月三,上巳节,祓禊、羽觞、飞英……古人过节多雅致

    4月14日也是个特殊的日子啊,虽然并不放假,看下图 是农历三月初三,在古代被称作"上巳节",正是一年春烂漫时,这个节气就是用来给大家出门踏春赏花,玩味春天的节日. 古人们都用什么方 ...

  • 上巳节, 古人的浪漫(散文)

    作者:乐军  上巳节,俗称三月三,上巳节历史悠久,周代即有,传说是一个纪念黄帝的节日.三月三是黄帝的诞辰,传说中原地区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的说法.魏晋以后,上巳节定 ...

  • 名师微课堂:跟着传统节日读诗词——上巳节

      阅读桃花源 课程简介 名师微课堂"跟着传统节日读诗词"是张红利名师工作室开发的小学语文视频课程资源.它将传统节日与相关诗词完美结合起来,采用"阅读·对话"教 ...

  • 双语书法版《陆地诗词》(423)上巳节

    上巳节 陆地 九州擂鼓贺春还, 曲水流觞聚雅仙. 舞罢咏归情未尽, 且擎诗酒祭轩辕. "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上巳(sì)节,俗称三月三,是汉民族和南方壮族等少数民族以 ...

  • 三月三(古称上巳节)

    农历三月三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其中,广西今年壮族三月三连休4天.据古称元了解,三月三,壮族的青年男女们对歌.碰蛋.抛绣球.相传三月三这一天还是为纪念壮族歌仙刘三姐而形成的节日,故又称歌仙节. 壮族三 ...

  • 上巳节情词三首:春烟淡淡生春水,十年春事十年心

    上巳节的爱与相思三首,白头花满湔裙处,湔裙什么意思? "春烟澹澹生春水.曾记芳洲兰棹舣. 岸花香到舞衣边,汀草色分歌扇底. 棹沈云去情千里.愁压双鸳飞不起. 十年春事十年心,怕说湔裙当日事. ...

  • 农历三月三,上巳节的传统习俗

    上巳(sì)节的由来 俗称三月三,古称上巳节,是一个纪念黄帝的节日.相传三月三是黄帝的诞辰,中原地区自古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的说法.魏晋以后,上巳节改为三月三,后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