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知我学历不高,婆婆坚决反对她儿子娶我,却意外加固了我的婚姻

我有酒和茶。

你有故事,就来找我。

《三字经》中有一个典故:“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讲的是“孟母三迁”的故事:传说孟子幼年丧父,跟母亲相依为命,母亲特别重视儿子的教育问题。

他们一开始住的地方靠近公墓,时常会有人送葬、扫墓,孟子经常和邻居家的孩子玩办丧事的游戏,孟母觉得不妥,于是搬家到市集。因为新家附近有很多商铺,孟子很快又开始模仿商贩做生意谈买卖的样子,孟母又觉不妥,于是再搬。这次住在学校附近,周围多是懂礼的儒士,孟子学习他们作揖行礼,渐渐守秩序,懂礼貌,孟母觉得很满意。

不过,孟子上学之后,最初并没有好好学习,放学回家被正在织布的母亲问及学业,他敷衍说跟前几天讲得一样,结果孟母大发脾气,剪了布,断了机杼,跟他讲半途而废的坏处,进而要求他好好学习,于是有了后来的大儒孟子。

这确实是育儿方面很好的典范,但是,有的父母只学到了一半,只顾着学“孟母三迁”,盯着学区房不放,却不知,即便挨着学校住,父母对孩子疏于管教,也难成大器。

对于孩子来说,成长环境虽然很重要,父母言传身教更重要。只可惜,有的父母始终绕过这个重点,认为给孩子好的环境就好了,等到出了问题就责问孩子:“爸妈辛辛苦苦赚钱给你创造那么好的环境,你不好好学习对得起我们吗?”

这种方法很不合理,除了会给孩子施加压力,除了会激发孩子的逆反心理,起不到正面效果,原因很简单,因为他还是孩子,不是随便训斥几句就可以弄懂一切的。

孩子需要被引导,父母应该利用孩子善于模仿的特点言传身教,把孩子身上好的一面激发出来了,不好的一面自然而然会退居末位。其实何止是孩子,这种方法对成年人来说同样适用,所谓“知己”,所谓“懂我的人”,都是做了正面的引导。

从人性的角度来说,每个人都想要更好,任何人遇到能让他变得更好的人,都会心存感激和依赖;而如果一直没有这样的角色,他自己又无计可施,想好也好不了,于是呈现出来的就是坏的状态。

这就是有的男人特别珍惜和依赖妻子的原因,他们的母亲没有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使得他们的某些潜力没有得到激发,他们的妻子扮演了这样的角色,就成了他们生命中最重要的人。

就像朋友小奕谈到她的婚姻过往时所说:“当初我们谈婚论嫁的时候,婆婆得知我学历不高,坚决反对她儿子娶我为妻,没想到却意外加固了我们的婚姻。从始至终,我没有跟婆婆吵过,是我老公在跟婆婆周旋,他的态度很坚决,只愿娶我,不考虑其他任何人,哪怕婆婆说给他找个门当户对的有钱媳妇,他也不为所动。他之所以那么爱我,是因为我对他来说很重要。”

她对她老公的重要性,就源于我们前面提到的那种“角色”。她的婆婆虽然口头上对她老公好,但是并没有做到“言传身教”,以至于她老公想好也好不了,很多东西都是在他遇到她之后才弄懂的。

他跟小奕在一起始终能感受到自己在成长,在进步,他无形中就对她产生了依赖,认为此生只有跟她一直在一起,才会有所成就。如此一来,他母亲妄图拆散他们,他当然不会同意。

从男人的角度来说,能娶一个小奕那种能让自己不断进步的妻子,是人生一大幸事,只要用心珍惜,好好配合,幸福会不请自来。

从女人的角度来说,能嫁给一个小奕那样的丈夫,当然也是幸事。不过,如果没有这种现成的好丈夫,则需要具备小奕的那种觉悟,先渡己再渡人,用戴尔·卡耐基的话来说就是:“一个优秀的女人可以一手培养出一个优秀的男人。”

这就需要女人作为个体要懂得经营自己,而且格局要大一点,同时扮演妻子、母亲,老师和朋友等多重角色。你能靠自己去培养出一个优秀的男人,一切都会在你的掌控之中,你可以左右自己的幸福。

这就是聪明的女人惯用的“御夫术”,从根本上御夫,去培养优秀的男人,而不是中途吆五喝六,不准丈夫这样做,不许丈夫那样做。这就跟母亲管教孩子一模一样,你不懂顺势引导,非要强行命令,很难达到你想要的效果。

“御夫”跟“育儿”不一样的地方在于,育儿好比是在一张白纸上作画,而御夫则是对一幅画进行修改。御夫的难度大不大,取决于可供修改的空间大不大,如果空间很大,就很容易,反之则很难。

这样说的意思是,女人只是御夫有术还不够,还要能慧眼识珠,在选择婚姻的时候,多去了解男人的原生家庭对他的影响,以及他的观念是否定型,有没有可供你发挥的空间,想要御夫有术,需要有你发挥的空间才行,否则你好心好意想要成就男人,但他偏要跟你唱反调,你会像辅导孩子做作业一样崩溃。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