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题指导|小说与散文中的双线索结构分析题型

双 线 索结构
小说和散文中一般都有贯穿全文的一条线索,把所有的材料串联起来,组成有机的整体,有的作品中却有两条线索;或明线暗线交织,或虚线实线并进……构思极为巧妙。
鲁迅小说《药》,有明、暗两条线索

开小茶馆的华老栓买人血馒头给儿子治痨病和儿子病死是明线(正面描写),革命者夏瑜因革命而惨遭杀害是暗线(侧面描写)。两条线索各自独立发展:第一部分明写华老栓买“药”,暗写夏瑜牺牲;第二部分明写老栓夫妇煎“药”和小栓吃“药”,暗写革命者夏瑜血被吃;第三部分明写刽子手康大叔和茶客们议“药”,暗写夏瑜在狱中的斗争;第四部分明写华大妈和夏四奶奶上坟,暗写革命者死后的寂寞悲凉。但两条线索绝不是相互游离的,而是通过物——人血馒头(既是夏瑜鲜血又是治小栓痨病的骗人之“药”)、人——康大叔 (用钢刀子杀死夏瑜,又用夏瑜鲜血做骗人之“药”,欺骗老栓,用软刀子杀死小栓)和场景——刑场、茶馆、坟地 (夏瑜、小栓同葬一处)由连接到交织形成一个完整的故事。这样写既节省笔墨,缩短篇幅;又使小说情节集中、结构严谨,更好地突出了作品的主题。

施耐庵古典文学名著《水浒》中的“智取生辰纲”一回,也有明、暗两线

明线是杨志一伙伪装行商力求如期“智送生辰纲”,暗线是晁盖、吴用等好汉巧扮贩客“智取生辰纲”。明暗两线各自发展,到黄泥冈(好汉用计卖酒智取,杨志一伙中计买酒醉倒)交织在一起,故事趋向高潮并以好汉智取成功而迅速结束。作者用暗线伏笔置疑,使情节扑朔迷离,跌宕起伏,引人入胜;而着力明写杨志精明老练,实则衬托在暗线上活动的吴用等好汉的“足智多谋”。

法国作家都德的《柏林之围》则有虚、实两条线索

一方面是普鲁士军队步步进迫巴黎直至攻陷巴黎,这是客观现实,是实线;另一方面则是小孙女和韦医生不断编造的法军节节胜利并将包围柏林的假捷报,它存在于主人公儒夫上校虚幻的想象之中,是虚线。虚实两线同时并进,把故事情节逐步推向高潮。最后,懦夫上校穿上军装站在阳台上迎接法军凯旋而归(虚),看到的却是普鲁士军队攻入巴黎的残酷现实(实),他幻想破灭,倒地而亡,小说以悲剧而告终。这种虚实两线并行发展互相对照来展开故事情节的写法,既表现了人物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又使小说具有动人的悲剧色彩。

对点精练

为什么不种点东西

袁省梅

哎,大哥,那些东西,卖不?我蹲在地边,正抓着小锄头乱锄时,抬头看见那人骑在三轮车上,黑红的糙脸泛着油光,在栏杆外朝我笑。他的下巴点着北墙角下的一堆饮料桶啤酒瓶,说,卖不?三轮车上的音响咕咚咕咚,山呼海啸,简直要淹没了我。我说,什么?我觉得我的声音是从海底浮上来的,虚弱又无力。他嘣地跳下来,手里扯着个编织袋,径直走进院子,走到那堆垃圾前,说清理了吧?这么好的院子,大哥,堆这东西,碍眼。挺会说话。会说话,就能让人开心。我媳妇说的。我媳妇喜欢会说话的人,我却偏偏嘴笨得要死。我说,好吧。我靠在香椿树上,看着他数完啤酒瓶,在地上记下一个数字。数完饮料桶,在地上又记下一个数。他说,各是各的价,做事不能含糊,我就见不得眉眼不分头脑不清的人,你跟他说什么呢?他看我一眼,说,你那是香椿树吧,我家院子也有一棵,比你这棵要大,春天能掰不少椿茅,切碎了,腌着,啥时候想吃了,炒鸡蛋,凉拌,多放点油和辣椒,能多吃一个馒头。我去的地方多了。哪个地方的饭菜也没咱这香椿炒鸡蛋好吃。我扭头看着头顶的香椿树叶,阳光抚在树叶上,风从树叶上滑过。我第一次发现香椿树叶的嫩芽是淡淡的紫红色。尤其这嫩茅,紫红色时最好吃,一旦绿了,就有点老了。他说,香椿的香味很特别,一定要细细品,才能觉出香味来。世界上好多事都是一样的,得去品,幸福要品,苦难也要品。你相信不大哥,苦难也得品,品着品着就觉出苦难的滋味也很特别。他小心地绕过地上的数字,从三轮车上取来一杆秤,把捆好的纸箱子钩在秤钩上,叫我看秤。我懒得动,离开香椿树。坐在台阶上,说,你拿走吧,别秤了。他不同意,一手提着秤绳儿,一手把黑的秤砣在秤杆上挪,说,我不是捡垃圾的,我不做那事,我收废品。废品不是垃圾。三轮车上的音响还在咕咚咕咚。我说你能不能把车上的音响关小点儿。他嘿嘿笑笑,阳光煦暖、明亮。风儿柔和,绸子般轻轻飘。是三月还是四月了?都四月了,清明都过了,你这园子咋还荒着?他把废品袋子嗵地扔到车上,说,你不该让园子荒了,眼里有风景,做梦也会笑出声。他捡起我扔在地上的小锄头,说,这么好的园子,荒着,多可惜。种什么呢?我不知道种什么。我从来没有种过庄稼。是我媳妇说喜欢带园子的房子,我才在城郊买了这处房子。媳妇说,在院子里种点花种点瓜,夏天坐在瓜棚下,摇着蒲扇,看着蜜蜂蝴蝶飞来飞去,嘤嘤嗡嗡,多好。可我哪里知道我搬来了,她却走了。你的园子你说了算,黄瓜南瓜豆角芝麻玉米红薯,你喜欢什么就种什么,种什么也不能叫地荒着。他蹲在地里,用那把生锈的小锄头一下一下地啃着硬的土。他说,要是我,就种豆角南瓜,我喜欢黄色的南瓜花,一开,就忽闪忽闪的,我媳妇喜欢豆角花儿,说豆角花儿碎,紫不丢丢的,一开一串一开一串。她说等攒够盖房子的钱了,就回老家去。小的锄头在他手里舞弄得有力。太阳下,一股酸酸的腥味在园子绕开了。一会儿,我的小园子就翻了个遍。他抹把头上的汗,给我要种子。他说,随便什么种子都行,最好是菜种子,以前在老家,我就种菜,西红柿茄子辣椒,长得可好。我那地好,我也舍得出力。光有蛮力也不行,你知道,干啥都得会管理。我一下拿出好几包种子,有蔬菜也有花卉。本来是准备跟媳妇一起种的。我种花,你点豆;我浇水,你锄地媳妇说。多好的田园生活。可她看到这所园子时又说,你把钱都买了房子,生意不做了?我一直不知道她到底要什么样的生活。人不可能什么都知道,对吧大哥?他点着种子,扭头对我说,可你有了这么个园子,你就得给它种花种菜。别嫌麻烦,生活就是这样,拥有了,就得管好。种完了地,我把家里的废纸箱子旧报纸旧书本,呼啦啦翻腾出一大堆。我说,这个都给你。他笑了,说你咋给屋子堆这么多废品?人活着得学会清理,像这园子,勤清理杂草害虫,莱才能长好。他手上抓着大秤,黑铁的秤砣在秤杆上晃来晃去,总想要哧溜砸下来的样子。我不由得退后几步。三轮车咕咚咕咚要开走时,他突然想起什么,甩甩手,从怀里掏出一张纸片,给你,大哥,上面有我的电话,饮料罐别人收两毛,我收三毛,谁也管不了我。他吸了一口烟,好像号令三军的大人物一样,眯着眼说,很多人跟我有联系,他们家有了废品就给我电话。家里不要堆废品。眼里全是废品,心就要长草。他又回头对我说,记得浇水,不要让园子荒着。我捏着他的名片,看到那上面的名字:吴飞龙。名字下有一行小字:飞龙再生资源有限公司董事长。下面还有一行小字:把废物交给我,我还你一个美丽的新世界。好大的口气。我想笑,眼却湿了。

1.小说有明暗两条线索,分别是什么?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6分)

一面墙的记忆

青霉素

日本人开进邾镇的那天,是个冬天里少有的好天气,太阳光温暖地洒在邾镇的大街上,也洒在大街两旁看景致的邾镇人身上。邾镇人棉袄里的虱子似乎也温顺起来,这让人的脸上越发安静。一个日本兵掏出一把花花绿绿的东西抛过来,散落在邾镇人的脚边,有人说是东洋糖,就有许多人争抢。拾粪的朱三也抢了两个,剥开一个扔到嘴里嚼,嚼出一嘴甜甜的羊奶子味。他和周围的人嘎嘎地笑,羊奶子味在笑声里飘散。朱三又剥开一个扔到嘴里,嚼着嚼着不动了,他看到空旷的邾镇大街另一头,一个人正走过来。是邬先生。邬先生是邾镇的私塾先生,和女儿一起住在镇西的学馆里。此时的邬先生正一手端着书一手拄着竹杖,迎着日本兵的队伍一步一步不紧不慢地走着,阳光下银色的长须飘飘,青色的长衫飘飘。邾镇人安静起来,他们看到邬先生并不避让越来越近的日本兵,邬先生的目光越过日本兵的钢盔,注视着邾镇的上空。队伍前面的日本兵忽地亮出枪上的刺刀,一步步向邬先生逼近,邬先生依然我行我素,一步一步走在邾镇的大街上。爷爷讲这个故事的时候正躺在医院的病床上,说到这里时一口痰憋得他喘不过气来,慌忙给他吸上氧气,慢慢地爷爷平静下来睡着了。本来这几天爷爷的病情稳定,是昨晚的电视新闻让爷爷烦躁不安的。新闻说邾镇市为了长远地发展,将把镇西的老城区全部拆除改建成商业区。爷爷一夜没睡,靠在床上吃力地写字,他说要给市长写一封请求信。爷爷的睡姿像一个受了委屈的孩子,戎马一生的躯体显得瘦骨嶙峋,刻着战争印记的脸上还悬着一滴眼泪。一个惊醒,爷爷坐了起来,记忆里的阵痛让他不能入睡,往日的情景历历在目。一排刺刀插进邬先生的前胸,邬先生倒下去,血染红了他手中的书和竹杖,还有邾镇的大街。邾镇经历一阵骚乱后也很快恢复了往日的安静,唯一不同的是,除了多了一群日本兵就是大街上多了一个疯子。乱蓬蓬的头发遮住疯子大半个脸,一双脏手捧着一个破碗,见谁都笑。她是邬先生的女儿,邾镇人都知道以前是一个聪慧的女子。她在大街两旁的店铺门口讨饭也到有日本兵把守的地方去讨饭,她甚至不理会日本兵的狼狗的追咬。邾镇越来越不安静了,随着日本兵经常遭到的袭击,日本兵就和他们的狼狗一样见谁咬谁。那一天,邾镇的大街上布满了日本兵的岗哨,一队日本兵推搡着遍体鳞伤的女疯子,不,是邬先生的女儿走来。她的上衣已是一缕缕带血的布条,一根铁丝穿透她的胸前,又紧紧捆住她的双臂。翻译官高声宣布她的罪行:这就是游击队探子的下场,她送给游击队的情报让皇军蒙受重大损失。邬先生的女儿边走边痛斥翻译官,并对街两旁的人喊着,邾镇的乡亲们,别再容忍日本人了,我们要把鬼子赶出中国赶出我们的家啊!恼怒的日本兵当众割下她的舌头,她忽地挣脱出来跑向街边,嘴对着一面墙用嘴里的血写出两个字:中国。然而,国字的一点没写完又被日本兵拉住,她又挣脱出来,一头向墙上撞去。国字的一点补上了,她也倒在那面墙下。爷爷眼睛看着窗外,嘴唇抖动着,泪流满面。那面墙让邾镇的许多人站直了腰,那天晚上邾镇拾粪的朱三、剃头李及裁缝张等人都消失了,一直到多年后的那个秋天他们才出现在邾镇的大街上。那个秋天日本兵退却了,游击队进镇的那天下着雨。绵绵的秋雨湿透了邾镇的大街和大街上行进的队伍及街旁站立的邾镇人。队伍走到那面墙前停下来,对着墙和墙上隐隐约约的字痕齐刷刷地敬礼。邾镇人在队伍里看到了朱三、剃头李、裁缝张。邾镇人还透过雨雾看到邬先生正从大街西头走过来,银色的长须飘飘,青色的长衫飘飘。爷爷的病情一天天加重。爷爷清醒时就念叨,不知市长有没有看到我的信,昏睡中的梦呓是重复的一句话:留下那面墙啊。爷爷又一次昏睡过去,电视里正播放着市长领着一群人视察镇西区改造的画面。

2.小说是如何安排行文线索的?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4分)

乞力马扎罗的雪

海明威

乞力马扎罗山,常年积雪,在它的西高峰旁,发现了一具风干冻僵的豹子骨架。这头豹子到峰顶寻找什么?没人知道。午后,一棵金合欢树宽大的树荫里,挂着一张帆布床,一个男人躺在床上。他望向刺眼的平原,三只秃鹫令人厌恶地蹲在那里。“或许飞机到我死都不会来。”“我不明白你的腿怎么会这样。”女人说。“腿刚擦破的时候,我忘了在伤口上涂碘酒。到后来情况严重了,可能是因为石炭酸溶液,麻痹了微血管,生成坏疽。”他看着她说,“我累了。”现在,他的脑海中出现了喀拉卡奇的一个火车站。他背着包站在那里,看着辛普朗东方快车的头灯刺破夜色。那场撤退之后,他正要离开色雷斯。这是他留着以后去写的一个场景。在施伦茨,圣诞节那天,你从酒馆里望出去,白雪明晃晃的,在那儿,他们那次伟大的滑雪,从山上一下子滑下来,风驰电掣一般,他一直记着这情形。那一年,在高尔塔尔,圣诞节的大雪也整整下了一周。他们住在伐木人的屋子里,一个逃兵,站在雪地里,双腿淌着血。他们给逃兵穿上羊毛袜子,把追上来的宪兵截住闲聊,一直等大雪盖住逃兵的脚印。但是,关于这些事,他从没写过一行字,也没有写过那个冷冽的圣诞节,巴克尔飞过防线,在奥地利军官四处逃散之际,用机枪向他们扫射。夕阳西下,一片阴影横跨平原,那几只大鸟不在地上等了,它们都沉甸甸地栖息在一棵树上。“夫人打猎去了,”男仆说,“先生 想要什么?”他来到她身边的时候,他早已完蛋了——但这不是她的过错。在内心,你说过,你要写写那些人,写写这个国家,由一个明白自己笔下写的是什么的人来写这个国家。但是他却每天都不写一个字,他将自己的才能弃之不用,出卖自己和自己的信仰,嗜酒成性,好吃懒做,贪恋安逸舒适,成了他所鄙视的那种人。他听到山那边传来一声枪响。非洲,这是他度过生命中最美好时光的地方,所以,他现在来到这里,想一切从头再来。他原想,这样可以重新训练他的写作能力,可以将心灵上的脂肪消除掉。现在他看到她走过来,穿过那片空地朝营地走来。“我打了一只野公羊,可以为你煮一锅美味的肉汤了,你感觉怎么样?“好多了。”“那可太好了!你知道,我觉得你或许会好的。我走的时候你正熟睡呢。飞机明天就来。”夜幕已降临,仆人们在生火,火光映出的影子在帐篷上跳跃。就在这时,他感到一阵突如其来的、散发着邪恶气息的空虚。“我想写东西。”他望着她那动人的微笑,“你会听写吗? ”战后,我们在德国黑森林租了一条小溪钓鳟鱼,小溪边长着一溜桦树,小溪清澈而湍急,在桦树根边冲出了一个个小潭。但巴黎那个护墙广场,你无法口授了。那里,卖花人在大街上给他们的花染色,颜料洒满路面;老头儿和女人们总是用甜酒和劣质白兰地将自己灌醉;小孩子们在寒风中鼻涕直流;饭馆里充斥着汗臭、贫穷和醉酒的气味。那时,哈里与街坊邻居很熟,他们是巴黎公社社员的后裔,就在这样的贫困中,就在这个地方,他开始了写作生涯。“不再喝点儿肉汤吗?”女人问他。“我想喝威士忌苏打。”他从未写过巴黎。从未写过他喜爱的那个巴黎。可是他从来没有写过的其他东西呢?他记得,也是很久以前的那天晚上,投弹官威廉逊钻过铁丝网爬回阵地的时候,被一个德国兵扔来的手榴弹击中。威廉逊厉声尖叫,乞求大家把他打死。打死我,哈里!看在上帝的分上,打死我!他感到死神又一次降临了,他可以闻到它的鼻息,它趴在他的身上,压得他透不过气来。可是当仆人抬起帆布床的时候,他胸口的重压突然消失了。现在已是清晨,他听见了飞机声。两个男仆跑出来用汽油点起了火,平地的两端冒起了两股浓烟。飞机绕了两圈,平稳着陆。迎面朝他走来的是老康普顿。“我们得马上把你抬进飞机,”他说,“不过我想我恐怕要在阿鲁沙停一下加点油。我们最好马上出发。”他们飞过了第一批山丘,大羚羊正往山上跑去。他们飞过森林,穿越一座座尖峰和深谷。飞机并不朝阿鲁沙方向飞,而是转向左方。很明显,他揣想他们的燃料是够用的。往下,他看到了一片曙光下粉红色的云翻滚着掠过大地,极目远眺,他看到,好像整个宇宙那样宽广无垠,在阳光中显得那么高大宏伟,而且白得令人难以置信的,那就是乞力马扎罗山的山巅。他明白,那儿就是他现在要飞去的地方。人听到深夜里的鬣狗发出一种奇怪的哭声,她拿起手电,照照另一张帆布床。她看到他的那条腿耷拉在帆布床边上。“哈里,”她提高了嗓子,“哈里!哈里!”没有回答,她也听不到他的呼吸声。

(有删改)

3.小说采用虚实两条线索行文,请分别加以简析。(6 分)

参考答案

1.(1)明线是吴飞龙收购废品,帮我开荒种菜,用积极的生活态度开导我。(1分)暗线是我为媳妇放弃生意、回归田园,但媳妇离我而去。(2分)(2)①暗线补充衬托明线,暗线中的媳妇与明线中的吴飞龙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主人公的积极形象,深化了小说主题。(2分)②明暗线交织,情节更为集中紧凑合理,使小说成为一个有机整体。(2分)

2.(1)小说采用双线结构。一条是爷爷对邾镇抗日英雄往事的回忆,另一条线是重病中的爷爷试图阻止政府拆除那面有着历史烙印、体现民族精神的墙,历史与现实交织在一起。(3分)(2)这样写将墙的历史与现实的命运进行对照,使小说行文跌宕起伏,极易吸引读者,同时拓展了作品的广度和深度,升华了小说的主题。(3分)

3. 实线:主人公哈里生命终结之前的时间进程(2分),体现哈里肉体上的由生到死(1分);虚线:哈里感染坏疽后回顾自己人生经历的意识流动(2分),体现他精神上的由死向生(1分)。

(0)

相关推荐

  • 【每天老照片】-1万-2065-无耻日寇,趁着抗日战士家娶媳妇,偷袭集镇一口气杀害百余人

    1938年5月23日上午,盘踞在山东禹城县车站和张庄车站的300多日本兵在汉奸的带领下分乘10辆汽车.4辆摩托车偷袭辛店,企图歼灭当地的地方武装. 辛店镇地方武装领导人褚连三在当地是个比较有名的头面人 ...

  • 【实力出场】| 赵光华作品:老店、石牌坊和观音庙

    爷爷总是骄傲向人说,他家的店是解放前横桥镇唯一家经营百货和日杂的铺子,是有招牌和字号的生意. 爷爷说店前的街道是镇上唯一用石条铺成的路,下完雨,走在路上不湿鞋.大马车辗过,也只有两道车轮印迹.街两遍的 ...

  • 外婆的年糕

    一大早,当我刚刚洗漱完毕,妈妈给我端来了外婆昨天做的年糕.我满怀期待地大咬了一口,却又吐了出来,对妈妈说:"这年糕好咸啊,怎么吃"!可母亲还是不停的吃,眼里还流出了泪水-- 母亲说 ...

  • (3)记叙文线索梳理

    3.记叙文的线索分类特点及举例时间线以时间推移为线索.如(统编七下)<伟大的悲剧>以斯科特及其队员探险南极的时间推移(1912年1月16日这一天--1月18日--2月17日夜里1点钟--3 ...

  • 解题指导|小说与散文中的双线索结构

    双线索结构 小说和散文中一般都有贯穿全文的一条线索,把所有的材料串联起来,组成有机的整体,有的作品中却有两条线索:或明线暗线交织,或虚线实线并进--构思极为巧妙. 经典例析 鲁迅小说<药> ...

  • 【微专题】小说散文中的双线索结构

    双 线 索 小说和散文中一般都有贯穿全文的一条线索,把所有的材料串联起来,组成有机的整体,有的作品中却有两条线索:或明线暗线交织,或虚线实线并进--构思极为巧妙. 鲁迅小说<药>,有明.暗 ...

  • 导数中的双变量问题题型汇编

    导数中的双变量问题题型汇编

  • 解题指导|小说阅读知识清单及题型举要

    阅读方法:理情节--析人物--懂环境--品主题故事情节类题知识清单及题型举要题型一:情节概括题题例:请梳理出小说的行文思路.(6分)(<昏厥羊>)答案 开端:交代老马喜欢吃蒜,老伴临走前嘱 ...

  • 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复习之三:小说人物形象分析题解题指导

    重点讲解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中小说人物形象分析题的解题思路.相关知识与方法技巧.

  • 散文概括内容要点题解题指导

    精要点拨 1.段(层)意概括题 摘取法 需要归纳概括的内容往往是段落中的重要词语和句子.这些重要词语往往嵌在主要语句中:重要句子又常常出现在文章或段落的首或尾或中间.尤其要注意其中抒情或议论性(表明作 ...

  • 解题指导|小说语言特点与风格题型

    考点研究 一."语言特点"典型角度 1.用词--叠词.文言词(文白相间).拟声词.动词.形容词 2.句式--整散结合(反复句.排比句.对偶句),长短结合,肯定与否定(不是--而是) ...

  • 解题指导|分析小说的叙事特点

    常见设问方式 1.小说在叙事谋篇方面很有特点,请简要说明. 2.作品是怎样叙述--故事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3.故事的主体部分采用第几人称叙述?有什么效果? 4.本文在叙述手法上有何特色? ...

  • 解题指导|小说人物形象分析题型

    知识点一:描写人物的手法 (一)正面描写 (1)肖像描写 指把人的容貌(脸型.五官).神情.身体形态.衣饰.姿势.风度等方面的某一部分或几个部分,用生动具体的语言描述出来. [示例]在一张流露着难以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