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hadenfreude:英语中的“幸灾乐祸”

疫情开始以来,从中国到韩国、伊朗、意大利,再到其它各国,都先后受到严重影响;在影响较轻的地区,人们都感到同情、并提供支援和帮助。但是,偶尔也会看到“幸灾乐祸”这种心态的表现。

中文的“幸灾乐祸”指的是,看到别人遭遇不幸,自己意识到,相比之下自己处于优势地位,因此感到高兴。

英语中在表达类似的概念时,经常会用到一个外来词Schadenfreude。

Schadenfreude / ʃɑdnfrɔɪdə /

Schadenfreude来自德语,是在19世纪末进入英语词汇的。

Schadenfreude这个词语,是由Schaden和Freude两个独立的德语单词合并构成,字面含义分别相当于英语中的Harm(伤害损害)、和Joy(欢乐快乐)。

牛津词典中对Schadenfreude的定义,和中文对“幸灾乐祸”的理解大致相同:A feeling of pleasure at the bad things that happen to other people,看到别人承受了伤害或损失等不好的事情,自己感到高兴。

下面是一个例句:

I couldn't resist a touch of Schadenfreude when he was defeated so heavily.

他输得非常惨,我禁不住感到几分幸灾乐祸。


Schadenfreude的原理

在心理学中,Schadenfreude也一直受到关注。很多研究显示,一个人的Self-Esteem自尊自信的程度,和感到Schadenfreude的频率,是成反比的关系。

如果一个人感到自卑、觉得自己没有价值,那么,他感到Schadenfreude的概率通常会更高、程度也会更强烈,而比较自尊、自信的人,则更少感到Schadenfreude。

之所以如此,心理学的解释是,自尊、自信的人,不会倾向于把别人的幸运和成功,看作是对自己的威胁,因此,也就不会把别人的不幸和失败,看作值得高兴的事情、用来安慰自己。

心理学中,把Schadenfreude分为3类,分别是基于Justice公正正义,Rivalry竞争,Aggression侵犯侵略。

看到有人在做坏事之后遭遇了不幸,觉得是受到了上天的报应,就属于Justice-based schadenfreude。

看到竞争对手出现失误,例如在体育比赛中丢分,自己感到高兴,则属于Rivalry-based schadenfreude。

而带有侵犯性的Aggression-based schadenfreude,不涉及公道天理、也无关竞争输赢。这种Schadenfreude主要发生在群体之间,是用其它群体的不幸、来证明自己所属群体的优越,因此更容易引发争议。

在未成年人中,Schadenfreude这种情感要更常见一些。看到有人在操场上摔跟头、在课堂上答不出老师的提问,小学生有时会感到几分高兴和满足,还会向别人津津乐道。

很多人认为,产生Schadenfreude这种情感,是由于儿童小孩子不懂事;如果是成年人,而且受到过良好的教育,就不会有这样的心理。

从18世纪的启蒙时代以来,Schadenfreude 曾一度在欧洲各国被谴责为不道德的情感,德国的叔本华对此的批评尤其严厉,曾这样写道:

To feel envy is human, to savor schadenfreude is diabolic.

对别人的优势感到妒忌,是人之常情,但如果对别人遭遇不幸感到Schadenfreude,就是像魔鬼一样邪恶了。

但是,从1950年代以来,英语文化中对Schadenfreude的看法,开始变得更加宽容。

人们开始接受,不论年龄和教育程度,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Schadenfreude心理,只是不会把这种情感表现出来,不会形诸于色、到处公开张扬。

产生Schadenfreude的心理,是有情可原、可以理解的;但如果把这种心理、通过言语和行为表现出来,就是错误的了。

END.


相关文章:

道德、道义、伦理:Ethics 和 Morality 有什么区别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