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儿书法教学系列思考之一:说姿势
第一讲先讨论一下书写姿势问题。
书写姿势是练习书法的根基,根基扎正了,树木将来才有可能枝繁叶茂。根基需要一开始就扎正,我们说“习惯成自然”,刚开始练字时的姿势不对,以后改起来会很难。同时,正确的姿势也有利于身体健康,尤其是腰椎、颈椎与眼睛的健康。因为写字把身体搞坏了,有点得不偿失。最终把字写好的人往往能体会到——漂亮的动作和漂亮的书法两者之间不仅没有矛盾,而且是完全统一的。
第一,先说一下站姿和坐姿。根据个人经验,字径10厘米以上的字,最好采用站姿。因为字越大,行笔需要的力量就越大。站姿书写,可以调动起全身的力量。有人说,坐姿写10厘米以上的字也可以呀?这当然没错。但请大家注意,我认为“最好”采用站姿。打个比方吧,如果5厘米的字最大可以贯注进去10公斤力量的话,那么10厘米的字最大就有可能贯注进去40公斤力量(面积上是平方的关系)。站起来写,就有可能达到这个贯注的上限。坐下来写,虽然也可以写得很有劲,但是和站起来比,能达到的上限会大打折扣。
图1-1:站姿悬肘
网上有一些写字的视频,大家可以仔细看看书写者是怎样调动全身力量的。
坐姿是大家最常见的。注意要坐正,腰要直起来,头颈也要直,这个不用细说了。需要提醒的是,对学生要求一定要严格。因为虽然中小学校对学生坐姿都有要求,但是因为有些老师要求不严,学生在学校没有养成习惯。对于这一类学生,要重点矫正。
第二,说一下悬肘、悬腕和枕腕。
悬肘、悬腕和枕腕需要和站姿、坐姿结合起来说。
图1-2:悬肘
图1-3:悬腕—肘部由桌面支撑、腕部悬空
图1-4:枕腕—另一只手掌(或专用臂搁)垫在腕部
站姿一般和悬肘相配套,这样有利于把全身的力量贯注到一只手上。
字径10厘米以下的字,可以采用坐姿。其中字径5厘米以上的字,在坐姿时最好悬肘,这样有利于把上半身的力量全部贯注到一只手上。
好多书法培训机构认为悬肘难度较大、不适合小学生。这是一个认识的误区。根据个人经验,一般经过一个月左右的训练,大部分孩子都能适应,没有想象的那么难。当然,这里的“一个月”指天天坚持、连续不间断地保持30天以上,而不是1个月只上几次课。
至于5厘米以下的字,在悬腕、枕腕上如何处理,这个不大好说。根据个人摸索,2厘米以下的字,可以枕腕书写。2厘米以上的字,最好悬腕。
上面说的是身姿和臂姿。说到这里,有一个概念需要说明一下——那就是大楷、中楷和小楷的区分标准。在以毛笔为日常书写工具的古代,3厘米的字就算大楷了。现在有些人见到笔毫长度4厘米左右的毛笔上面写着“大楷”感到奇怪——这么小的笔也叫“大楷”?就是因为老觉得10厘米、20厘米的字才能称大楷,不知道古人3厘米以上的字就称大楷了。
字径1.5厘米以下的可以称为小楷,大家看古代科举考试的答卷,字径一般都在1厘米以下。这样的字,估计应该是古人最常写的,也就和我们今天写铅笔字、钢笔字一样。写这么大的字,一般需要枕腕。
1-5:大楷—柳公权《玄秘塔》字径约3.5厘米
图1-6:中楷—《隋苏慈墓志》字径约1.8厘米
图1-7:小楷—古代科举答卷—字径约0.8厘米
现在,毛笔已不再是主流书写工具,软笔书法也逐渐失去“书写”这样的实用价值,而成为一项纯粹的艺术了。目前中小学生练字,一开始就是5-10厘米的米字格,比古人所谓的大楷还要大得多,大家看一下下图的对比:
图1-8:《颜勤礼碑》原大(字径约4cm)与7.5cm米字格大小对比示意
米字格这么大的字需要悬肘来写。对于10厘米以上的字,最好站立悬肘来写。现在中小学生上学、补课、做作业,压力很大,每天坐的时间太长了,借着练字的机会站一站,对身体也很好。
第三,说一下握笔方法。
在握笔方法上,我主张字径3厘米以上的字,应该采用“五指执笔法”(见下图)。当然,“五指执笔法”也是当前的主流。
图1-9:五指执笔法
虽然有些书法家提倡学习古人的“三指执笔法”,也就是大家握铅笔、钢笔的方法。但根据自己多年的实践,认为“三指执笔法”在写小字方面有优势,基本上可以和枕腕相配套。 要写大字,还是“五指执笔法”好,因为这样执笔有利于把全部手指的力量都调动起来。打个比方吧,“三指执笔法”好像是用“半只手”在写字,而“五指执笔法”则是用“一只手”在写字。
站姿、悬肘和“五指执笔法”相配套,就形成了把全身力量贯注到所写文字的最佳通道。
坐姿、悬肘和“五指执笔法”相配套,就形成了把上半身力量贯注到所写文字的最佳通道。
在枕腕写小楷时,“五指执笔法”和“三指执笔法”相比差不多。因为古人日常主要写小楷(要都写大楷,估计没几个人能读起书了,因为根本买不起纸),所以“三指执笔法”这样的“古法执笔”也就合情合理。如果现代人写大字还一味默守陈规,讲究“古法执笔”,也就只能说是刻舟求剑、食古不化了。
关于执笔法,还有一个要领需要强调一下,那就是——“指实掌虚”。“指实”就是5个手指头从四面八方用力捏紧笔杆,这样才能把笔握紧,才能把身体的力量贯注到毛笔上;“掌虚”就是5个手指在捏紧笔杆的同时又像气球一样围出一个中空的空间,其中大约可以放进去一个鸡蛋,这样在书写时5个手指头才不会僵化、才会运转灵活,才会使柔软的笔毫做出更精妙的动作。
最后,再回答一个学生和家长经常问到的问题。那就是——毛笔那么软,怎么会把全身的力量贯注到所写的字里面呢?如果是拿斧头砍树,要说把全身的力量用上去,这没问题。但是拿毛笔怎么能行呢?
这——也正是中国书法的奇妙之处,将全身的力量贯注到毫端,这是以刚化柔;将毫端的力量再贯注到文字,这又是以柔化刚。这个“刚——柔——刚”的转化,就是中国书法的奇妙之处。老子说:“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书法,也可以说是中华文化的一个经典代表。这其中的妙处,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需要在长期实践中慢慢体会。
好,这一讲就到这里。不当之处,敬请广大书友留言批评指正。
下一讲:少儿书法教学系列思考之二:谈用笔
附:明朝书画大师徐渭(徐文长)《论执管法》节选
令掌心虚如握卵。拳指实,掌便能绝其力势,拳须虚,则运用便易转侧圆顺。此正所谓虚拳者也。
把腕来平平挺起,凡下笔点画波擎屈曲,皆须尽一身之力而送之。古人贵悬腕者,以可尽力耳。大小诸字,古人皆用此法。若以掌贴桌上,则指便粘着于纸,终无气力。轻重便当失准,挥运终欠圆健。盖腕能挺起,则觉其竖。腕竖,则锋必正。锋正,则四面势全也。近来又以左手搭桌上,右手执笔按在左手背上,则来往也觉通利,腕亦自觉能悬,此则今日之悬腕也。比之古法非矣。然作小楷及中品字、小草犹可,大真、大草必须高悬手书。如人立志要争衡古人,大小皆须悬腕,以求古人秘法,似又不宜从俗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