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媛姬:微童话课例(67)
2018年4月微童话(四年级)
徐媛姬 东阳市中天国际小学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自我感悟、小组交流、画思维导图等方式,学生能发现微童话《礼物》的写作方法,初步体会如何赏析微童话。
2.通过绘制思维导图开阔思路,在交流互动中碰撞思维火花,学生能逐步明确自己要写的材料,并能运用方法写一个完整的微童话。
教学过程
一、揭题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微童话。
二、赏析
1.出示:微童话例文《礼物》
地里只有一棵树,它很孤独。花开时,花香引来一只猴子。花谢了,猴子要走,树说:“先别走,我还没送你礼物呢。”猴子留下来,过了一个凉爽的夏天。猴子说:“谢谢你的礼物!现在,我要走了。”树说:“可,可我还没送你礼物呢。”秋天里,猴子终于收到了礼物,它走了。一路上,猴子埋下许多果核,它要制造一份惊喜。
2.思考:同学们,你觉得这篇微童话写得怎么样?要有理有据哦。
(1)以小组为单位,把你们的想法画成思维导图。
(2)交流。
这篇微童话里的技法,主要有两条:
一是“藏”。这礼物到底是什么?作者一直都没明讲,悬念就一直挂在那。
二是“你来我往”。一个“报恩型”的故事——前面树给猴子礼物,最后猴子给树礼物,制造一份惊喜。
三、整理思路
1.你能用上这些方法来写一篇微童话吗?如果能用上一点,你就是成功的;如果你能用上两点,你很棒;如果你能用上三点,那你非常了不起!
2.自主思考,请把你的想法画成一个思维导图。
3.小组交流。
4.在同学的启发下,学生调整修改自己的想法。
四、自由完成创作
(略。)
课堂实录
一、直接揭题,明确任务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写了很多篇微童话,大家对微童话也非常熟悉了。今天,我们要加大难度,大家还有信心挑战吗?
生:(信心十足)有!
师:好!我们不仅要学习写微童话,还要学习如何赏析微童话。你觉得怎样才叫“赏析”?
生:观赏分析。(马上改口)是欣赏分析。
师:说得好!赏,鉴赏;析,分析。你们看过中央二台的《鉴宝》栏目吗?【跨界,方便理解。道理相同的。——陆生作注】鉴宝,就是要鉴别这件藏品是不是真的,这件藏品是价值连城呢,还是一文不值?那,我们如何赏析微童话?
生:就是鉴赏这篇微童话好不好?还要分析为什么好,为什么不好。【恭喜你答对啦。】
师:是啊,好不好,不是凭感觉走,不是凭空说的,而是根据语言文字来,有根有据。
二、赏析童话,提炼技法
师:今天,我们赏析的是微童话《礼物》(投影出示文章)
礼物
地里只有一棵树,它很孤独。花开时,花香引来一只猴子。花谢了,猴子要走,树说:“先别走,我还没送你礼物呢。”猴子留下来,过了一个凉爽的夏天。猴子说:“谢谢你的礼物!现在,我要走了。”树说:“可,可我还没送你礼物呢。”秋天里,猴子终于收到了礼物,它走了。一路上,猴子埋下许多果核,它要制造一份惊喜。
师:同学们,你们觉得这篇微童话写得怎么样?前面说过了,要有根有据哦。
(学生默读微童话,自主思考。)
师:有想法的请你举手。(见差不多有一半同学举手了)下面就分小组讨论,把你们的想法用思维导图的形式表现出来。时间:7分钟。
(学生分小组开始交流、画思维导图。)【不急着个别发言,让各位同学的想法在小组讨论中打磨成型。】
师:每个小组讨论热烈,更可贵的是大家音量控制得非常好。哪一组先来汇报?
生(走上讲台):我们组觉得,这篇微童话是很好的,因为它没有明说礼物是什么,猴子给他的惊喜是什么,要我们自己去体会。
(下面有同学举手,示意要发言。)
生:我也觉得这一点很好,这样会一直吸引我们读下去。这是不是“设置悬念”?【发来总结出来了。】
师:多了不起的发现!这就是设置悬念(板书),吊读者胃口。好,接着汇报。
生:我们组还觉得,这篇童话很简短,读起来不费力。
生:我不同意这个意见,这并不是它的好处。因为微童话本来就需要简短,所有微童话都是简短的。【嗯,各抒己见。】
生:我同意家涵的发言,微童话就是很简短的,这不应该是它好的地方。
生(接着汇报):读了这篇微童话,我们很感动。因为树原来很孤独,后来好不容易来了一只猴子,他给了猴子好多礼物,还给了它凉爽,而猴子走了之后,又送给了树很多伙伴。
师(面向其他同学):你们发现了吗?(有其他两组同学举手。)
师:总结一下,就是说,你给我了礼物,我也给你礼物,这就叫“你来我往”(板书),是典型的“报恩型”故事。
生:我们小组汇报完毕,其他同学还有补充吗?
生:我觉得这篇微童话写得不好,都是“树说”“猴子说”“树说”,一点儿也不生动。
师:哦,这是你的想法。
生:我觉得这篇微童话还有“三字原则”(板书),你们看,第一次,花开时,花香引来一只猴子。花谢了,猴子要走,树说:“先别走,我还没送你礼物呢。”第二次,猴子留下来,过了一个凉爽的夏天。猴子说:“谢谢你的礼物!现在,我要走了。”树说:“可,可我还没送你礼物呢。”第三次,秋天里,猴子终于收到了礼物,它走了。【好!读出来了!以前练习过这个方法,学生记得的。我写这篇微童话的时候就是这么考虑的,植物在季节里的成长。】
生:我还发现这三次是从春天到夏天,再到秋天,这样按季节顺序,很有条理。
生:谢谢大家的补充。(下台,同学们鼓掌。)
三、方法运用,整理思路
师:谢谢这组同学的精彩分享!(指着板书)现在,写作方法是总结出来了,你能用上这些方法来写一篇微童话吗?如果能用上一点,你就是成功的;如果你能用上两点,你很棒;如果你能用上三点,那你非常了不起!
(学生自主思考。)
师:每个同学将自己的想法在组内分享,请组长将每位同学的想法画成一个思维导图。
(小组交流)
师:经过分享、碰撞,你是否有所启发?如果有,那就可以调整自己的思路。
四、自由完成创作
(略。)
教学反思
这次课堂以写作方法为主线展开教学——赏析童话,提炼技法;运用技法,创编童话。没有在内容上进行细致地追问,这和以前的课堂走的是两条完全不同的路线。本以为有了方法的引领,没有具体内容的限制,学生写起来会有更大的发挥空间。可是,从教学过程看,没有图片的提示,没有一个具体内容的依托,学生反而感觉漫无边际,不知道从何着手;从学生的作品看,方法是能用上去的,但有创意、有童趣、有内涵的作品太少了;从自己写下水文中也感受到了,也许自己本来思维就不活跃,虽勉强完成了,但过程艰难,想了很久,唉……看来,在以后的课堂中,方法、内容要两手抓。【临渊羡鱼,归而织网。磨刀不误砍柴工。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熟能生巧。能力的培养,不来自喂养,不是万事俱备,而要思考、摸索,知其所以然。读写结合,从赏析开始,这是第一步。放开手,走两步。】
本课,我自认为还有一个创意,将思维导图引入微童话创编过程。课中安排了两次活动,第一次是将微童话《礼物》是赏析过程理出来,学生按照“好与不好”两个方面、具体语言根据进行整理,在小组同学的互动、交流、碰撞中,学生都有自己的想法,而且要点都能分析出来,效果是比较好的。第二次,将自己要创编的微童话通过思维导图的形式理出来。本来是安排每个学生画一张,课上由于时间紧张,就改为每个小组画一张,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学生的思维没有打开,这次的合作徒有形式,效果不佳。两次是不是太多了?学生讨论交流时间是不是还不够充分?如何通过这种形式打开、激发学生的思维?这些问题有待思考、解决。【我觉得,赏析可以集体,写,还是靠自己。由读到写,运用了方法,思维类似,在赏析时画导图就够了。当然课堂时间有限,这是限制。想要充分,就得有时间的保证。以前,微童话课上追问都能充分,这次写,自然也能做到充分,只要有时间。一课一得,看课堂目标的侧重。鱼和熊掌不可兼得。舍了得,或加时。】
学生习作
蒲扇 文/张宏杰
从前,一户人家,家里有一把蒲扇,夏天主人常常拿着蒲扇扇风。过了几年,主人的生活好了起来,他买了一台电风扇,于是蒲扇就被放在了角落里。电风扇说“你这个破东西,快到垃圾桶里去吧。”又过了几年,主人的生活更好了,买了一台空调。空调一来,电风扇也下岗了,和蒲扇一起呆在角落里。“电风扇,你去垃圾桶里吧!真没用,你又不能吹热风。”空调说。空调呀,夏天能吹冷风,冬天能吹热风,主人很是喜欢。可是有一次停电了,主人又找回了角落里的蒲扇,空调不得不低下了高傲的头。【五官争功。】
小种子的故事 文/周思勰
空地上有一粒小种子。
春天来了,小种子想去干点儿什么。小种子问百灵鸟:“我可以干些什么?”“你可以和我一样唱歌呀。”小种子不会唱歌,伤心地走了。
小种子问牧羊犬:“我能干些什么?”“你呀,”牧羊犬洪亮地叫,“可以和我一样保护羊群!”小种子不会保护羊群,懊恼地走了。
小种子又去问那株小小的月季花:“我能干些什么?”“我也不知道,你也许可以长成一棵树。”月季花轻轻地说。可以成为一棵大树?他就在月季花旁边住下了。不久,他成了一棵高大的橡树。
今天,下雨了,树摆了摆自己茂盛的叶子,对小花说:“谢谢你!我要给你一把不错的‘伞’。”小花笑了。
下水文
满足 文/徐媛姬
一个小男孩去海边戏水。走着走着,他发现一条小鱼在一洼浅水洼里挣扎,于是弯腰捡起。小鱼张张嘴说:“谢谢!你需要我怎么报答你?”小男孩满足地摇了摇头。走着走着,他又发现一颗海星在吃力地向他招手,于是弯腰捡起。海星眨眨眼说:“谢谢!你需要我怎么报答你?”小男孩又满足地摇了摇头。走着走着,他又发现一个海贝吐着舌头有气无力地躺在那里,于是弯腰捡起。海贝扭了扭身子,没说什么。小男孩满足地笑了,把海贝轻轻地放入水里。他的手中留下了三颗硕大滚圆的珍珠,闪闪发亮。
上一期:陈姗姗:微童话课例(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