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生作:写熟悉的?作文更需要陌生!
写作文更需要陌生
文/陆生作
原创作品,版权保留,转载必须注明作者、出处
一次听收藏家马未都的节目,记住了一句话:亲人要生,生人要熟,熟人要亲。——这是人与人的相处,若能做到,必定和谐美满。特别是“亲人要生”,不要觉得妈妈给你盛饭洗衣是欠你的,记得说声谢谢,不是客套的那种谢谢,而是由心而发的谢谢。为什么马路边问个路,你都能跟人家说声谢谢,而亲人之间那么多爱护、帮助,你却“心安理得”呢?甚至,稍不如你意,你还要发点脾气,是吗?大人也一样,为什么领导电话一来,立马就笑容满面是是是、好好好,电话一挂,仍旧一副臭脸对着家人?——好像有点儿扯远了,就此打住。
由这句话,我想到了写作上的陌生化。——它是俄国形式主义评论家什克洛夫斯基提出来的。
什么是陌生化?就是“只是因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歌词还有后半句“再也没能忘掉你容颜”——或许是真难忘,但请放心,时间是最好的橡皮,它会擦得干干净净。反之,即使天天见得了面,也会熟视无睹,眼睛已经懒惰了。写作时,就是要“找回看世界的第一瞥”——以最初的新鲜好奇的目光去看待那一张脸,那一朵花,那一条河,就会写出不一样的感觉。比如,刘姥姥进大观园,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大观园。如果是以大观园里的人来看大观园,还有这股子新鲜劲吗?——换个人物来看大观园,这是写作技巧,换了视角,就换了一个世界,就有了新意。
陌生化,用在视觉上,也用在语言上。语言对写作来讲,是很重要的,是写作的一个标志。唱歌跳舞,我们一看就知道这是唱歌,那是跳舞,因为它们有标志性的东西,而语言就是写作上标志性的东西。
比如,我们习惯讲“一个小孩”,能不能讲“一枚小孩”?我们讲“一片晚霞”,能不能讲“一炉晚霞”?换一个量词,是不是感觉就不一样了?
再说直白点,比喻也是陌生化的手段——“树上长满绿绿的叶子”,换成“树上涨满绿色的帆”,对叶子是不是有了不一样的感觉?
又比如,“冬天的树用光秃秃的树杆,一遍又一遍地临摹着太阳的影子,丈量着岁月的长度。”——这句话,让我们对立竿见影的影子有了特别的感慨吧?
我们平常讲“她是个女汉子”,这也是陌生化的处理,正常说应该是“她跟男人一样的”。一陌生化,味道就出来了。
再举个例子,“星空很漂亮”,诗人余光中说“星空非常希腊”——很希腊,就是陌生化的语言。
陌生化,其实就是“换一种说法”“拐一个弯”,用陌生去写熟悉,让平常的事物变得不平常(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增添一份新鲜感。这也可以称之为“距离产生美”。陌生是一段欣赏美的距离。作文,就是要让读者欣赏到他已经忽略了的美,那些本就在他身边的美。所以说,身边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陌生化就是发现美的眼睛。
写作文不仅需要熟悉,更需要陌生。熟悉的陌生。
识别二维码
关注本公众号
附
重上大度山
◆余光中
姑且步黑暗的龙脊而下
用触觉透视
也可以走完这一列中世纪
小叶和聪聪
拨开你长睫上重重的夜
就发现神话很守时
星空,非常希腊
小叶在左,聪聪在右
想此行多不寂寞
灿亮的古典在上,张着洪荒
类此的森严不属于诗人,属于先知
看诺,何以星陨如此,夜尚未央
何以星陨如此
明日太阳照例要升起
以六十里时速我照例要贯穿
要贯穿纵贯线,那些隧道
那些成串的绝望
而哪一块陨石上你们将并坐
向摊开的奥德赛,嗅爱琴海
十月的贸易风中,有海藻醒来
风自左至,让我行你右
看天狼出没
在谁的发波
1961.10.12
余光中在《五陵少年·自序》中说:“星空,非常希腊”一行,曾被一些头脑密不通风的乡下人指指点点了很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