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展中国】孟令泉中国画作品欣赏(2021迎春展)
孟令泉简介
孟令泉,字轩德,山东寿光人。师从龙瑞,范扬、何家安、唐秀玲老师。2011年至2016年先后就读于中国国家画院龙瑞工作室山水画高研班,中国国家画院唐秀玲重彩高研班,北京凤凰岭书院范扬工作室。
现为:
国家一级美术师
中国画家协会理事
将军部长书画研究院特聘画家
北京凤凰岭书院创作院画家
山东省美协会员
一德轩美术馆馆长
主攻山水、花鸟、擅长画竹、篆刻。
其作品多次被中国国家画院展出并收藏,被故宫博物院,全国人大,全国政协,中南海,白雪石艺术馆,部队机关及海内外20多个国家友人收藏。
作品《夏之秋意》入选“中国梦·黄山魂”全国山水画作品展(中国美协主办)
作品《望乡》入选2015“水墨彭城”全国写意中国画作品展(中国美协主办)
作品《四喜》入选“荣宝斋”中国画双年展(中国美协主办)
作品《寒林》入选翰墨青州·2017全国中国画作品展(中国美协主办)
作品《晒秋》入选庆祝新中国66周年“多彩贵州”全国中国画作品展(中国美协主办)
作品《积祥凝瑞》入选吉祥草原·丹青鹿城2016年全国中国画作品展(中国美协主办)
作品《幸福家园》入选时代丹青·全国第三届现代工笔画作展。(中国美协主办)
竹我之至爱·山水我之钟爱
——孟轩德写生创作之浅述
每次写生我都不会去刻意的去准备什么,始终保持一种平和的心态,但是我的车上会时刻存有大量的写生卡纸。我觉得到一个地方去写生,如果那里刺激不出你的灵感,无论准备什么都是徒劳无功。好比你一看见这座山就有一种心灵上的触动,突然间创作欲望充满胸中,它深深地打动你的心,抓住你的思想,让你有一种创作欲望,有一种想画画的感觉。特别是要用美学家的眼光和思想去看山石的结构、大小、疏密以及石头的间隔等等,因为画理源于自然,历代名人画论中的东西在自然界中都能找到。而大自然本身就是在矛盾对立中寻求着平衡。
《云蒙春早》50x50cm
这边的倾斜总会在另一边出现与之呼应的倾斜,这儿竖,那儿就是横。可很多画家不明其理,写生时始终按自己的想法去画,太具随意性,没有深刻细致地观察自然。应当把自然景色作为一个结构式的整体、一个有生命的东西去观察。你想画什么,就必须和它交朋友,必须融入其中,这个“融”指的是将每一个细胞都融进去。有的时候思路也是这样,山水画要一笔一笔来画。特别是画竹子,最忌讳突然地被打断,从而一气呵成的气也就断了。书法也一样,不要由纸张的长宽、大小而拘束了创作的心。要由心而发,不要被外在因素和条件影响与左右你。一旦受其影响,作品 就没有心随笔动的那种淋漓尽致的感觉了。只有当你达到一定境界,才不会在受现实所左右,始终是一种忘我的、发自内心的,甚至是不经大脑思考的一种状态。
《高山流水图》50x198cm
“胸有成竹”是郑板桥重要的观点,我之观点与其共鸣,眼中之竹不是手中之竹,手中之竹不是胸中之竹。“胸无成竹”实际上与“胸有成竹”是相通的,在“有”的基础上更进一步,达到一种意在笔先的状态,而有时我会有笔在意先的感觉,笔到意到。不管怎样,顺其自然地画,笔在儿,意就到哪。思想和内涵跟着笔走,这也是一种境界。
《旭日东升图》50×198cm
我研究竹子已有二十余年,特别是板桥的竹子,临摹的也较多,他的竹子已经形成了一种格式,我时常慢慢去揣摩,揣摩它每一簇簇竹叶。不同的笔态、笔势、笔速、笔形都深入细致地予以研究。每一笔都是他内心的发挥,内心的发泄,对仕途的不顺,对百姓疾苦和官场黑暗的一种愤怒,从这一笔笔上淋漓尽致地发泄出来,写出来,画如其人。
《紫气东来》 60x180cm
我从古人中习会了静持。特别是夏昶、文同、苏轼。他们是真正的文人,是纯粹的写意。何为静持?比如照相的可以姿势造型下出来的照片缺乏一种灵动,应该是在无意识、非自然的状态下抓拍的才是一种真实自然灵动的感觉。这才称之为静持。多看古人的作品,会养你的气息与古意。要营造一种书画之林的氛围,从中时刻能受其熏陶。使你身体里的每一个细胞都充满艺术气息。
《翠竹报平安》70x230cm
在文人眼里,竹为什么会作为四君子之一?因为它的特色和品格,大文学家苏轼达到了“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的喜好程度,竹子代表文人的一种品格,一种性格。
说到文人气,我觉得就是将大自然的东西“冗繁削尽留清瘦”,画面表里没有但感觉深层次里有,才是高水平。用最简练的笔触表达出最复杂的物象,这才是最高的。精确地提炼到极致的时候,就不需要太多的笔墨,这时候整幅画的气息会给人一种非常大的想象空间。用三种墨色去画一幅画,或者只用一种墨色去画一幅画,画面的干枯、背向、转折、气息都有了,这样水平就更高。
《翠竹报平安》 60x180cm
细致入微的研究竹子,就是往深处去思考、感受。因为我喜欢画竹子,所以在住的地方会摆弄一个竹林。每天早晚都去看一看,闭着眼睛感受竹子的味道,呼吸竹林中的气息,我在努力让自己变成一棵“竹子”。画山水更需要融入到山水中去.不融入进去,对它没有感情,你画出来的也是没有感情的。有人说要拥有与山水谈恋爱的情怀,我觉得还不够,应该是夫妻之间的那种相濡以沫、生死依恋的情怀。
《清风竹林》70x230cm
我认为这是一个由技进道的过程,“技”是技法,“道”是神韵,是精神思想。技法到了,但没有神韵,就是呆板的。不管怎么去写,它都应该是活灵活现的、有生命的、有思想的,跃然纸上的。画竹子我特别忌讳反复地重样,如果你铺上20张纸,我可以画出20幅风格不同、构图不同的竹子,因为我心里装着它,装着竹子活生生的思想、内涵、物象和精髓。之所以喜欢画竹子,是感觉我们之相近,是在寻找自我的一种过程。
《翠竹报平安》50×198cm
艺术当随时代,肤浅地理解就是当今是物欲横流的时代',中国美术界近百年来一次大的变革,丢掉了我们许多传统的文化精髓。身处社会的熔炉中,难免会沾染一些习气,我的艺术主张就是雅俗共赏。艺术应是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的,而高雅的绘画只能为少数人服务。当然,雅俗程度要把控好,不要迷失了自我。
《翠竹报平安》 45x130cm
艺术包罗万象,千万不要把自己看得太高、把自己太当回事。我刻了一枚 “我之为,我自由,我在”的印章,是说画风各有千秋,雅俗各有所好。
艺术没有对与错。境界和思想多种多样,美也是多种多样的。雅和俗是共生并存的,万物皆是此理。画竹子与山水我认识是相通的,建议花鸟画家走入深山写生也很有必要。像我竹子画中的石头,是有灵气的。我之竹子有穿插、有疏密。而我画竹子的笔上功夫,在山水画中也可淋漓尽致地展现。如没有画竹的功力,那么山水画的笔性、笔力、线条功夫也都会不到家的。山水画,很注重书法功力。书法写好了,笔力才到位,线条功夫才扎实,而支撑中国画的就是线条。一根线条中包罗万象,转折、粗细、阴阳等等变化,甚至一个点子里都有阴阳,中国画博大精深!如线条质量不过关,那山水画也无立足。山水画“远看势,近看质”。
《紫气东来》 45x130cm
山水和竹子要结合到一起,才能山中有竹,竹中有山。我竹画中的石头本身就是山石的一小部分,本身就是大自然中山石的缩影。我现在还在不断地学习山水画的各种笔法、技巧、笔墨形态,希望山水画的功夫还能在一如既往的拔高,最终将山水画与我的竹子完美结合,在中国绘画的艺术风格语言与艺术道路上走出自己的道。
作 品 欣 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