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基础丨骨折的整复手法,全面总结到位!


复位是治疗骨折的首要步骤。骨折的对位越好,固定也越稳定,病人才能越早进间如节行功能锻炼、早日获得骨折愈合及肢体功能恢复。骨折复位的方法有两种:即闭合复位和开放复位,两者之间有极密切的关系。即使开放复位手术已能做得尽善尽美,但如一味强调开放复位,而忽视闭合复位技术,对一些复位后稳定性骨折,将增加病人的痛苦,浪费人力、物力,甚至会导致治疗失败。所以在骨折治疗中,很有必要对合手法复位加以详细讨论。

手法复位是指在闭合状态下依靠术者手指感觉、牵引助手的协同作用,用手法使移位的骨折复位。

复位时间

病人全身情况好转,复位时间越早越好。在局部未产生肿胀与肌肉痉挛以前,骨折复位易获得一次成功。因为骨折后1~4h,骨折局部呈现明显的软弱,肌肉松弛,即所谓的局部休克现象。一般认为是手法复位最宝贵的时机,若超过24h,复位较困难。

麻醉选择

复位时应根据伤员情况和骨折部位选用麻醉,以达到消除疼痛,缓解肌肉痉挛,便于整复。麻醉的常用方法有:

(1)局部浸润麻醉 将2%普鲁卡因20~40mL注射于骨折血肿中,10~15min即发挥效能。

(2)神经阻滞麻醉 上肢骨折可选用颈从或臂丛麻醉,下肢骨折可选用硬膜外或腰椎麻醉。

(3)全身麻醉 儿童骨折不易合作多用此法。

整复手法

整复骨折移位时,要达到得心应手。手法的运用必须熟练、灵活、准确,做到病人不感到痛苦为适。手法的轻度适宜,对骨折的愈合迟早以及能否遗留残疾有着密切的关系。现将临床常用的整复手法分述如下。

(1)拔伸牵引 即加以适当的牵引力及对抗牵引力,克服肌肉抗力,矫正缩短移位,恢复肢体长度与轴线。按“欲合先离,离而复合”的原则,开始牵引时肢体仍保持原来的位置,沿肢体纵轴徐徐牵伸缩短移位,然后用力牵引矫正旋转,成角移位(图5-1,图5-2)。有时也选用牵引力均衡、持续而稳定的机械牵引。

(2)提拉牵抖 主要是矫正骨折远端下陷或上移与近端几乎成直角的移位。沿其原来移位方向,加大畸形。利用拔伸力,顺纵轴方向骤然向上提拉猛抖,使之加大拔伸力而对位。一般多用于桡骨下端骨折(图5-3)。

(3)折顶回炭 横骨折具有较长的尖齿时.单靠拔伸力量不能矫正缩短移位。可用折顶手法:术者两拇指压于突出的骨折端其余两手四指重叠环抱下陷的另一骨折端,先加大其原有成角,两拇指再用力向下挤压突出的骨折端,待两拇指感到两断端已在同平面时,即可反折伸直,使断端对正(图5-4)。回旋手法用于背向移位,即背靠背的斜骨折。先判断发生背向移位的旋转途径,再施行回旋手法。循原路回旋回去,如操作中感到有软组织阻挡,即可能对移位途径判断不准,应改变回旋方向,使背对背的骨折端变成面对面后,再矫正其他移位(图5-5)。施行回旋手法不可用力过猛,以免伤及血管、神经,且应适当减小牵引カ,否则不易成功。

(4)旋转屈伸 主要用于矫正难度较大的旋转、成角移位。拔伸可矫正缩短、旋转、成角移位,但不能矫正靠近关节部位的骨折断端的旋转、成角。这主要是由于短小骨折段受着单一方向肌肉牵拉过度所致。因此对骨折端有牵拉重叠、不同方向成角的旋转移位同时存在时,须按骨折部位、类型、结合骨折断端肌肉牵拉方向,利用它的生理作用,将骨折远段连同与之形成一个整体的关节远段肢体共同拔伸,向骨折近段所指的方向,在拔伸牵引下同时施行旋转屈伸手法,并置适宜位置,远近段轴线相对,旋转成角移位可得到矫正(图5-6)。

(5)端提挤捺 短缩、成角及旋转移位矫正后,还要矫正侧方移位。前后側(即掌背侧)移位用端提手法,操作时在持续手力牵引下,术者两手拇指压住突出的远端,其余四指捏住骨折近端,向上端提(图5-7)。内外侧(即左右侧、尺桡侧)移位用挤捺手法。操作时,术者用一手固定骨折近端,另一手握住骨折远端,用两拇指分别挤压移位的骨折端,使陷者复起,突者复平(图5-8)。操作时用力要适当,方向要明确,部位要确实,着力点要稳固。术者手指与患部皮肤要密切相贴,通过皮下组织,而直接作用于骨折断端,切忌在皮肤上来回磨蹭。

(6)拿捏合拢 对斜型或螺旋型骨折,或有数个骨折块的粉碎性骨折,经过以上手法整复,但其骨折的断端,仍可能有不同程度的间隙。为使骨折面紧密接触,术者可用一手固定骨折远段(助手固定近段);另一手拿推骨折端,先从四周反复拿捏,后两手掌部贴于骨折处,收聚合拢使骨折断端骨面接触稳固(图5-9)。

(7)夹挤分骨 凡是两骨并列发生骨折,如尺桡骨骨折、胫腓骨骨折、掌骨骨折、跖骨骨折,骨折段因骨间肌或骨间膜的收缩而互相靠拢。复位时应以两手拇指及示指、中指、环指三指,由骨折部的掌、背侧夹挤骨间隙,使靠拢的骨折断端分开,远近骨折段相应稳定,并列双骨折就像单骨折一起复(图5-10)。

(8)按摩舒筋 骨折时不仅有骨骼的损伤,而且肌肉、肌腱、血管等软组织亦常遭受损伤。因此在骨折整复后,以拇指的指腹,沿其肌肉,肌的走向,轻徐揉摩,使骨折周围扭转曲折的肌肉、肌腱,随着骨折复位而舒展通达、血流畅通,以达到消肿、止痛的目的(图5-11)。

说明
(0)

相关推荐

  • 【悟道了玄医道传承:肱骨干骨折】

    肱骨干骨折 肱骨干骨折是指肱骨外科颈下1cm至内外髁上2cm处的骨折.此类骨折在临床上较常见,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多见于成人.骨折处多发生于骨干的中1/3和中下1/3交界处,下1/3次之,1/3最少. ...

  • 零基础学习正骨手法操作要领

    中医之声 公众号 01 拔伸 是正骨手法中重要步骤,用于克服肌肉拮抗力,矫正患肢的重叠移位,恢复肢体的长度. 按照"欲合先离,离而复合"的原则,开始拔伸时,肢体先保持在原来的位置, ...

  • 骨科基础丨8种骨折复位手法操作技巧,你都掌握了吗?

    操作应用(一) 手摸心会 操作方法:骨折整复前,术者用手触摸骨折部位,触摸时先轻后重,由浅及伸,由远到近,两头相对,确实了解骨折端在肢体内移位的具体方位,再与X线片所显示的骨折端移位情况结合起来,在术 ...

  • 骨科基础丨超全图解胫骨平台骨折,看完绝对有收获!

    胫骨平台骨折是创伤中常见的膝部损伤之一,因系关节内骨折,对治疗要求较高,治疗的目标是关节面的平整,良好的关节稳定性,正常的下肢力线,恢复膝关节活动范围,避免继发性创伤性关节炎.今天早读就为大家全面详解 ...

  • 骨科基础丨股骨转子间骨折:并发症分析及防治

    先看一则病例: 患者,男,72 岁,因股骨转子间骨折,行DHS内固定术,粉碎骨块采用钢丝加强固定,术后 1 年一直卧床. 门诊时发现下肢呈外旋位,髋内翻畸形,短缩4cm,肌萎缩,旋转下肢时髋部疼痛明显 ...

  • 骨科基础丨 超全图解胫骨平台骨折治疗手术流程

    引言 胫骨平台骨折的治疗仍在不断发展.通过CT扫描与磁共振成像,将对它的认识从二维上升到三维.胫骨平台之上有股骨髁,它如同碟和圆顶一般旋转.他们在膝关节上传递重量,甚至在膝关节发生屈曲时.暴力发生时膝 ...

  • 骨科基础丨股骨粗隆骨折,术中如何正确开口?

    具体操作 首先,我们要在大粗隆近端做一个2~3公分的小切口,建立一个良好的软组织通道.对年龄比较大的.骨质比较疏松的病人,为了减少手术时间,可采用开口器直接开口,直接插钉的方法.开口的同时要特别注意, ...

  • 骨科基础丨股骨粗隆间骨折PFNA内固定的4大关键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的骨折.随着社会的老龄化,人均寿命的延长,骨质疏松人数的增加,老年人发生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概率呈上升趋势.粗隆间骨折的治疗面临巨大挑战,存在的最主要问题是出血量大.死亡率高. ...

  • 骨科基础丨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手术入路及解剖,高清图文详解!

    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是一种特殊类型骨折,占所有胫骨平台骨折的8%-15%.由于受到后外侧腓骨头的遮挡,膝关节后侧又有重要血管.神经等结构走行,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块的复位与固定存在诸多困难,是治疗复杂胫骨 ...

  • 骨科基础丨16种『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方法大汇总!

    髓外钉固定系统 髓外内固定系统采用钢板与骨皮质进行机械接触加压固定的原理,显露了骨折端,提高了复位效果,且不会破坏髓腔,从而可以降低脂肪栓塞或肺栓塞的发生率.髓外固定包括简单固定及侧钢板类固定,而简单 ...

  • 骨科基础丨经皮内固定治疗舟骨骨折

    舟骨位于腕骨近排,并且是近排腕骨和远排腕骨间的重要链接,是腕骨骨折的最常见部位,其骨折发生率占急诊患者的1/100000.舟骨骨折多见于年轻患者,受伤机制为跌倒撑地. 1 解剖 舟骨三维结构复杂,其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