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闰土手里的那柄钢叉,戳中了“快乐教育”的软肋 2024-06-24 08:40:44 明珠絮语-教育|美文|人生感悟联系:mingzhu786(转载)hbliuchanghai(商务)mingzhudz(读者)原创首发|明珠絮语(ID:tsliuchanghai),转载请联系授权01从超市回来,路过一家杂货店,在门口有一个小孩,正在用脚踢着一小块石子跑来跑去。虽然天气有点冷,虽然孩子的身上沾上了不少土,但看得出来,他的脸上洋溢着愉快的神情。成年人不懂孩子的快乐,但我已经被孩子的情绪所感染。此情此景,让人一下子心生感慨:童年,真好!我知道这个孩子,他的父母,就是杂货店的老板。平时去杂货店买东西,我经常会看到他,或者在写作业,或者在看电视,或者在玩手机,或者像今天一样,自娱自乐,玩一些我们看不懂的游戏。说实话,跟那些一天到晚时间被父母安排得满满当当,补习班、兴趣班一个接一个的孩子来说,这个孩子是属于“散养”的。我看过太多孩子跟在父母身后去上兴趣班时的那一脸无奈的苦相,我敢肯定,眼前这个孩子要比他们快乐得多。但我接下来想到的一个问题是:他这种快乐能够持续多久?02忽然想到了鲁迅笔下的闰土。“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的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这幅图画,不仅存在于作者的脑海里,也在我们每个人的记忆深处。这是很多农村孩子快乐的童年啊!少年的闰土是快乐无比的,甚至,他的生活令“迅哥儿”羡慕而神往。文章里写道,“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稀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当闰土快乐地在海边玩耍时,“迅哥儿”们要在高墙围绕的私塾里,在老师的戒尺下,读那些枯燥无味的书。03后来的事情我们都知道了,当作者和闰土多年后再次见面,那个聪敏伶俐的少年已经变成了木讷拘谨的中年人,浑身散发着生活重压下的贫穷与窘迫。曾经少年时的朋友,脑海里那个魂牵梦系的玩伴,终于在内心经过了一番挣扎后,张开嘴恭敬地叫了一声:“老爷!……”少年之间是没有阶层的,但成年人之间有。他们之间那堵厚厚的障壁,虽然大家都不愿意存在,却谁都无力打破,就那么冷漠而坚强地矗立在那里。只是,孩子们还在重复他们的老路,凑在一起无忧无虑地玩耍,一如他们的当年。但每个人都知道,童年的快乐,真的不能管一辈子。如果不出意外,闰土的儿子会成为下一个闰土,“迅哥儿”的儿子会成为下一个“迅哥儿”。虽然,他们现在在一起玩得那么快乐。04笔者曾经也是“快乐教育”的拥趸,但后来渐渐明白,快乐也是分层次的,不同的生活环境、家庭背景,得到的“快乐教育”也天差地别。记得“童话大王”郑渊洁就非常尊重孩子的快乐和自由,他和儿子郑亚旗约定:“18岁前你要什么给什么,18岁就不再给你任何东西”。而郑亚旗也确实争气,虽然小学毕业后就没进过学校,但他仍然取得了人生的成功。但是,我们应该知道,不是每个家长都有能力让孩子不上学,自己编教材教育孩子,更不是每个家长都能做到“18岁前你要什么给什么”。记得郑亚旗9岁那年,就有了人生第一台电脑,那是1992年,买那台电脑要花掉一个普通工人几年的工资。1995年,郑亚旗接触网页的时候,中文网页不超过5、6个。要知道,直到1997年,全国的拨号入网用户,也不过才区区25万人而已。而郑亚旗的18岁生日礼物,是一台奥迪轿车。更不用说,现在郑亚旗的工作,是经营父亲作品的版权,虽然是靠自己的努力做得风生水起,但也确实条件得天独厚。毫不夸张地说,郑渊洁给孩子提供的基础,很多家庭倾几代人之力都赶不上。早早离开了学校的郑亚旗,享受的教育其实比在学校更优质。05前两天看考研名师张雪峰的节目,他谈起女儿来一脸的幸福。四处演讲进行励志教育的他,称自己对女儿是快乐教育,女儿喜欢做什么就做什么,只要高兴就好。他介绍说,女儿学过钢琴、舞蹈、马术等等,现在又喜欢上了打高尔夫。对孩子来讲,在路边踢石子和打高尔夫可能都很快乐。但两个孩子的差别,不是石子和高尔夫的差别那么简单,背后是一系列资源、眼界、社会关系的组合。一线城市和小山村,中产之家和贫困户,打高尔夫和踢石子,就算同样都是快乐的童年,但完全就不是在同一条起跑线上。脱离开生活背景空谈快乐教育,没有丝毫意义,甚至会成为让你失去前进动力的麻醉药。想想鲁迅文章里的闰土,可以说,闰土的那柄钢叉,正戳中了所谓“快乐教育”的软肋。不同家庭提供的快乐教育是不一样的,会带来更大的差距和不公平。相信我们都想让孩子成为“迅哥儿”,而不是闰土。虽然,闰土童年的快乐可能比“迅哥儿”还要更多些。06当然,在闰土那个年代,他没有机会去改变命运,被束缚在社会的底层,是他和他的孩子们的宿命。但现在,每个人都拥有了同样的机会,那就是读书。至少在学习阶段,在自己所处的范围内,每个人面对一样的课本,高考时面对一样的题目,只要你努力,就可以享受到更好的资源,找到更好的出路。这就是高考的意义和作用。判断孩子的教育和发展,快乐不是唯一的标准,或者说不是刚性的标准。快乐是分层次的,我们小时候摔泥巴,照样快乐无比。但那只是浅层次的快乐,和小狗撒个欢儿,驴子打个滚儿没有什么区别。教育的目的不是顺从这种最基本层次的快乐,而是要有利于消除贫困和愚昧,拥有更高层次的认知,让自己过得更好,同时有能力让别人过得更好。对孩子的教育,我们应该少一些浅层次的快乐,多一些长远的规划。这个道理,孩子们可能不懂,但大人应该懂。明珠絮语(ID:tsliuchanghai),以教师和家长的双重视角看教育,解答青少年和家长的教育困惑。热文回顾:◆录取通知书也是一张别离票◆最失败的家庭教育,是有一个包办一切的妈,加上一个啥都不管的爹◆我们注定是孝顺父母的最后一代,被儿女抛弃的第一代◆孩子越优秀离我们越远,为什么我们还要让他们努力 赞 (0) 相关推荐 十年了,这份暑假作业你还没写完 2017年全国小学生暑假作业(统一卷) 注意事项: 1. 学生可在家长的指导下完成作业,严禁抄袭.代写,一经发现,立即留级. 2. 学生可自行组织学习小组,共同完成本作业. 3. 严禁学生在暑假最后一 ... 少年闰土‖诗歌:柿子(外四首) 柿子(外四首) 文/少年闰土 柿子 挂在立冬的枝头 叶子 完成了她的使命 冬天的天空 被风吹得很干净 以至于柿子的那个红 太扎眼 秋伤 秋风渐已成往事 晓日迷雾拨云迟 昨夜霖霜染黄花 谁把忧伤写成诗 ... 旧社会鲁迅也改变不了闰土命运,新中国其孙命运因鲁迅而改变 我是在农村长大的孩子,一回到故乡,看到村里的活泼可爱的孩子们.我的思绪总不由自主地,穿越时空,回到少年.想起鲁迅先生的小说<故乡>,<故乡>里的人物闰土.水生还有宏儿浮现在眼前 ... 鲁迅的少年玩伴闰土,晚年生活凄苦,其子女后代完成了华丽转变 闰土,是鲁迅先生小说<故乡>中的一个人物.<故乡>是写实的,闰土这个人物,在现实中确有其人.闰土的原型是鲁迅少年时,家里一个长工章福庆的儿子章闰水. 章闰水出生在1879年农历 ... 得语文者得天下:大师真正厉害的地方,就藏在这短短129个字里 文/阿呆爸 1.一个关于"语文"的新决定 今天的文章,先说一个新决定. 这两天,"阿呆爸育儿"多了许多关注语文教育的新朋友. 有好几条留言都在问我:要怎样学好语 ... 少年闰土:鲁迅用一个悲伤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生真理 闰土是鲁迅笔下一个悲情色彩的小人物,在鲁迅的笔下,他的微不足道却让人印象深刻.而少年的闰土,是鲁迅在用一个悲伤的故事,来告诉我们一个人生的真理. 少年时是与鲁迅年龄相仿的有趣的玩伴,时隔二十年再见,早 ... 《少年闰土》|社群竞技 群友之声 郑老师的话 这是"郑话社群群友之声"的投稿作品,还未加入社群的朋友请点击"入群交流"加入我们.这是由郑老师语言表达交流群精英73群的群友海青和精英38 ... 少年“闰土”在佛前站了1400余年,立于右侧的少女是谁? "快来看呀!这里发现了鲁迅先生儿时的小伙伴,这座头戴圆毡帽的泥塑童男看着像不像少年闰土?"河南省安阳博物馆二楼展厅内,一位中年女士低声地惊呼引来了众伙伴的围观.真像呀!太像了! 游 ... 少年闰土被涂鸦,Sans、大乔、带土都能COS,这画工太强了 好像无论哪个年代的学生朋友们,对于在课本上涂鸦这件事都兴致颇高,还记得之前,网上有个流行语叫"杜甫很忙",说的就是大家把语文课本上的杜甫涂鸦成各种样子,你别说,看着真是挺有意思. ... 鲁迅的小时候——《少年闰土》教学思考 <少年闰土>我上过三次.两次都是人教课标版.这个单元的四篇课文都和鲁迅先生息息相关,除了<少年闰土>,还有<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面><有的人&g ... 《故乡》:鲁迅用少年闰土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生真理 希望是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如同地上的路: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人生中必然会经受磨难,但只要我们怀揣为生活奋斗的美好,即便生活坎坷,我们也能开辟新生活.就如鲁迅在<故乡> ... 《少年闰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少年闰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本单元是鲁迅专辑,对于孩子们来说,鲁迅是那么陌生,又是那么久远!鲁迅所写的文章,对孩子们来说也是有一定的年代感和距离感!本单元选取了两篇鲁迅所写的文章,分别是 ... 人教版小学六年《少年闰土》 公开课说课稿 人教版小学六年<少年闰土> 公开课说课稿 欢迎借鉴参阅,下面是优悦小生精心为大家收集整理的资料,下载后可以自行删除.添加.修改等编辑,您的努力学习必定能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一.教材 这是一 ... 机灵的少年闰土,是多少人童年的影子。 我拜读过鲁迅先生的很多文章,但是对我影响最大的却是<故乡>. 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