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麦收
六月麦收
文/江一
爱徒祎临三次模拟考试都很好,这让我的心宁静了下来,我想她心中也一样宁静下来了。对于我们读书人而言,六月就是秋实。此时,读书人就像饱满的麦穗,宁静、稳重,读书人又像知天的农夫,坚韧、深沉。
如此,我便想到了当年的自己,高考前的自己。我们总是认为当下的自己过于稚嫩,思想、言语、行为都不是今生中最好的现状。于是,寄希望于未来更好的自己,这样,今天自己最精彩的细节就会被忽略、遗忘,甚至这样的想法让我们自己放弃了追求今天最好的自己,仅仅因为我们认为最好的自己在未来,而不是现在。我认为这对自己很不负责,也与实际情况不符合。
自古英雄出少年,在一生中,少年时期的状态应该是其他时期所无法达到的。我认为高考前的自己就是最好的状态,专注生活,凝视世界,没有狂躁、焦虑,没有喧嚣、傲慢,而是一种静默的状态,像六月即将收割的麦穗,像六月弯腰劳作的农夫。也许这就是学习、考试带给我最美好、最强大的东西,世界的全貌展现在我面前,不过是反复的昼夜、日常的三餐而已。比我年长的朋友说我不像30岁里的人,倒像是40岁里的人。因为我思考的问题都很正,不给自己留下轻松的空隙。对此,我并不否认,但需要补充的人,我是自觉的,是发自内心的,不是做给别人看的。无论是在教育领域,还是在文学领域,我都有一个梦想,那就是解决我内心和现实的问题。我习惯于先解决问题,然后安享清闲,否则我会一直探索,不会轻易停止。因此,就成为了现在的样子,那时的问题还没有解决,从少年时就想着如何解决问题,如今已经十年。
2008年3月的一天,我看到三岁的外甥女在和我妈妈说话,很可爱,那时,我突然想到她一岁时我抱着她玩的情景。那时,我抱着她走在暑期的林间,燥热的空气,歌唱的鸣蝉,她很乖,很安静地躺在我的手臂上,或者趴在我的肩头,一会儿就睡着了。
“姥姥,舅舅在干嘛?”
“你舅舅在看书。”
“什么时候看完书?”
“一会儿吧,你想找舅舅干嘛。”
“一起看猫和老鼠。”
“好,一会儿开始了你去叫他。”
当年的小女娃已经可以请她舅舅看猫和老鼠了。于是,那时的我我心生感慨,觉得下一代人成长的很快。从那一刻起,我就改变了或者说最终确定了自己的人生志向,做一名教师,为的是培养好下一代人,姐姐的孩子,我今后的孩子。想到这里,我心中有一种浓重的朦胧的甜蜜,教育问题就在我心中扎下了根。那时,离我高考还有三个月,志愿定了之后,我的心态就变的很宁静,波澜不惊,宠辱皆忘,直到高考之后,我都过着平静的日子。平静的没有任何故事,就像一头雄鹰在等待猎物的出现。
也许,最好的故事就是心态、观念的改变。
“哎呀,这次数学又失误了。”以前我总是遮掩说。
“不是失误。”同桌之武漫不经心地说。
“那是什么?”我不满地说。
“是没学会。”他狡猾地说。
“不是,我明明知道怎么做。”我着急地说。
“知道怎么做没有用,得做出来得满分,才算学会了。”他乐乐呵呵地说。
“好吧。”对他我也无奈了。
宁静中,我终于明白了这段对话的精髓,也不再抱怨了。回头想想,这段对话堪称经典,永不过时,因为事实就是如此。
那时,估分报志愿,在大哥的建议下,我报了东北师范大学中文系,提前批,是国家公费师范生,免学费,每个月补助400元生活津贴。我记得很清楚,2008年7月10日,我在网上查到了东师的录取通知。那时突然觉得自己轻了很多,心态也更平静了。四年的大学生活漫长而短暂,所谓漫长,因为回忆起来,感觉做了太多的事情,认真听完大学每一节课,认真参加每一次活动,办社团,搞科研,写作,说手不释卷、笔不离手,是毫不过分的。所谓短暂,因为那段岁月已经成为了梦一样的往事,我的长篇小说《渡缘》就是以那段日子为题材加工创作的。
为了解决一个内心和现实问题,我用时间来追逐,完全顾不得少年不再,华发已生。我想这就是人生,没有什么可遗憾的,一切的道路,一切的苦与乐,都是自己生命的化身。可是,如果是自觉的,那获得的就是真实的生命。我不羡慕任何人的快乐和轻松,因为我明白情况往往没有那么简单。世界上,能量是守恒的,幸福、快乐、颠簸、悲伤也是人间很重要的能量,要获得它们,需要有置换的东西。
因此,做教师是我从心里愿意的,为此,我现在也在不断学习。当今教育不如人意,这谁都知道,但我宁愿去多做些什么,少说些什么,在实践中积极期待更好的教育。尽管在这个道路上,只有我一个人,我也敢于坚持走下去。好在,我又找回了那时最好的自己,敢于对自己大笑,敢于无所畏惧。
【江一简介】
江一,青年作家,诗人,编剧,中文课程设计师,原名金江昆,号榷山,1988年生,2012年7月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育硕士,师从实力派作家、诗人、著名文艺评论家胡业昌先生,著名儿童文学研究专家侯颖教授,现为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衡水市作家协会会员、签约作家,河北衡水中学语文教师,衡中诗词协会理事,著有长篇小说《渡缘》《一江琴声》《湖畔弦歌》、诗集《桃花坞雨》《榷山问樵》、美学著作《美的唤醒》、哲学著作《生活世界与艺术境域》、学术著作《情境之门》《一个诸境斋的故事》《洒落的从前》《唐宋诗发展史简话》等,指导中学生创作诗文集《繁荇集》《化境风》《童音》等。发表的论文有《叙事类写作限制初探》《传统文化传承问题探究与解决》等。曾独立开发课程《汉字硬笔书法入门与提高》《美的唤醒》《中西思想小史与文学写作》《知“古”与知“己”》,并教授北大先修课《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主持和参与的科研课题《青少年心理问题与对策探究》《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传承》《责任教育》和《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和青少年职业规划》,荣获教育部关工委和重庆课堂内外杂志社联合举办的第二届“好老师”主题征文特等奖,写作教育事迹被国家级教育人物杂志《中国好老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