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腹逐瘀汤的正宗配方组成剂量、方歌速记歌诀、用法用量
【正宗配方组成剂量】小茴香1.5克(7粒,炒),干姜3克(2分,炒),元胡3克,没药6克(研),当归9克,川芎3克,官桂3克,
赤芍6克,蒲黄9克(生),五灵脂6克(炒)。
【用法用量】水煎,每日1剂,分早、晚2次温服。
【方歌速记歌诀】
少腹茴香与炒姜,元胡灵脂没芎当,
蒲黄官桂赤芍药,种子安胎第一方。
【功能】活血祛瘀,温经止痛。
【主治】少腹血瘀积块,疼痛或不痛,或有疼痛症状而无积块,或少腹胀痛发凉,或经期腰酸、少腹胀,或月经不调,血色或紫或黑,或者有瘀块,或崩漏而兼少腹疼痛等。
王清任在“少腹逐瘀汤说”指出:“此方治少腹积块疼痛,或有积块不疼痛,或疼痛而无积块,或少腹胀满,或经血见时,先腰酸少腹胀,或经血一月见三五次,接连不断,断而又来,其色或黯、或黑、或块、或崩漏,兼少腹疼痛,或粉红兼白带,皆能治之,效不可尽述。
更出奇者,此方种子如神,每经初见之日吃起,一连吃五付,不过四月必成胎。必须男女年岁与月合成阳数方生子,如男女两人,一单岁,一双岁,必择双月方生子;如两单岁,或两双岁,必择单月方生子。择月不可以初一为定准,以交节为定准。要知偶有经过二十日结胎者,切记准日期。倘月份不对生女,莫谓余方不验。余用此方,效不可以指屈。”
【加减】临床应用少腹逐瘀汤治疗之病大多是妇科疾患,应该辨证加减。若用来治疗瘀血作痛的实证痛经,用此方加川楝子、木香、益母草;若瘀阻经络,影响冲任气血失调的痛经,用此方加丹参、香附、充蔚子;若寒湿凝滞痛经,加苍术、茯苓;若阳虚内寒痛经,加熟附子、艾叶;若气血虚弱痛经,加党参、白术、茯苓、黄芪;少腹有明显包块者,可加三棱、莪术,或加桔梗、荔枝核、鸡内金等;气滞明显者,加柴胡、郁金;血瘀明显者,加红花、桃仁;若是慢性盆腔炎者,可加红藤、败酱草、蒲公英、地丁;若伴有发热者,加银花、连翘。
【方论】少腹逐瘀汤偏于治疗脐以下少腹部的血瘀病证,对少腹血瘀兼寒者更为适宜。方中当归、赤芍、川芎、蒲黄、五灵
脂、没药活血祛瘀;元胡理气活血止痛;官桂、干姜、小茴香温经散寒,并引药直达少腹。临床上主要用于偏寒血瘀的痛经、不孕症、闭经、崩漏、慢性盆腔炎等妇科常见病。王清任抓住血瘀兼寒这一主要矛盾,取《金匮》温经汤之意,合失笑散化裁而成少腹逐瘀汤。
【治验】王清任在《医林改错》中记载:“道光癸未年,直隶布政司素纳公,年六十,因无子甚忧,商之于余。余曰:此易事耳。至六月,令其如君服此方,每月五付,至九月怀孕,至次年甲申六月二十二日生少君,今七岁矣。此方更有险而不险之妙。孕妇体壮气足,饮食不减,并无伤损,三个月前后,无故小产,常有连伤数胎者,医书颇多,仍然议论滋阴养血、健脾养胃、安胎保胎,效方甚少。不知子宫内,先有瘀血占其地,胎至三月再长,其内无容身之地,胎病靠挤,血不能人胎胞,从傍流而下,故先见血。血既不人胎胞,胎无血养,故小产。如曾经三月前后小产,或连伤三五胎,今又怀胎,至两个月前后,将此方服三五付,或七八付,将子宫内瘀血化净,小儿生长有容身之地,断不致再小产。若已经小产,将此方服三五付,以后成胎,可保无事。此方去疾、种子、安胎,尽善尽美,真良善方也。”根据《女科医案选粹·叶香岩案》记载,治疗少腹瘀血积块疼痛疗效颇著。“柳氏妇,四十二岁,络血不注冲脉则经阻,气攻入络,聚为瘕乃痛。冲脉是阳明属隶,痛升于右,胀及中脘,作呕清涎浊沫。操家烦怒,犯胃如肝,泄肝正救胃,用金铃子、炒延胡、蓬莪术、青橘皮、半夏、厚朴、姜汁、茯苓。次诊用葱白丸二钱,艾枣汤送。”然遇此证,无论为瘕为癥,终以腹诊,方无错误。
【医论】王清任创立少腹逐瘀汤,主要针对妇科疾患,如冲任虚寒、瘀血内阻所引起的痛经、经闭、月经不调、崩漏,以及慢性盆腔炎、肿瘤等,均有较好的疗效。
妇女的生理特点,主要表现在经、带、胎、产方面,故妇科疾病也从这些方面反映出来。每当脏腑功能失调的时候,妇女最容易气血失调,冲任受损,从而产生妇科疾病。气血失调,本是一切疾病中最具有普遍意义的一种发病机制。妇科病在这一方面之所以有其特殊性,这是因为妇女以血为本,月经、胎孕、产育、哺乳,都是以血为用,而在经、孕、产、乳期间,又易于耗血,以致机体处于血分不足,而气分偏盛的状态。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行血则行,气滞血则凝;血为气之母,血病则气不能独化,气病则血不能畅行。所以,邪伤于血,必然影响及气;邪伤于气,也会影响到血。由此可见,气血之间在生理、病理上是存在着相互关系的。因此,在具体妇科病理的分析上,我们应该看到血病,或者气病的不同机理。譬如寒邪与血相搏,血为寒凝,流行不畅,可以引起月经后期、经闭、痛经、癥瘕、产后腹痛、崩漏等病证,这些病的病位多在少腹、小腹,都是血分病变。王氏创立少腹逐瘀汤,正是根据这种病理变化而设的。此外,由于肝郁气滞,情志不畅,气机不利,而引起的气分病变,均可影响血分。如气上则血上,气下则血下,气消则血消,气结则血结,气乱则血乱,这些病机都是妇科常见病的病理变化。可见妇女虽以血为本,血病常见,但血赖气生,又赖气行,故气分受病,也是产生妇科病的重要机理之一。
《景岳全书·妇人规》载述:“先期而至,虽曰有火,若虚而夹火,则所重在虚,当以养营安血为主;矧亦有无火而先期者,则或补中气,或固命门,皆不宜过用寒凉也。后期而至者,本属血虚,然亦有血热而燥瘀者,不得不为清补;有血逆而留滞者,不得不为疏利。总之,调经之法,但欲得其和平,在详察其脉证耳。若形气脉气俱有余,亦可用清用利。然虚者极多,实者极少,故调经之要,贵在补脾胃,以资血之源,养肾气以安血之室,知斯二者,则尽善矣。若营气本虚,而不知培养,则未有不
日枯而竭者,不可不察也。凡经行之际,大忌寒凉等药,饮食亦然。”张景岳所论月经不调欠缺血瘀经寒之类处方,王氏所创少腹逐瘀汤正好补充其不足。
《景岳全书·妇人规》载述:“经行腹痛证,有虚实。实者,或因滞凝,或因血滞,或因气滞,或因热滞;虚者,有因血虚,有因气虚。然实痛者,多痛于未行之前,经通而痛自减;虚痛者,于既行之后,血去而痛未止,成血去而痛益甚。大都可按可揉者为虚,拒按拒揉者为实。有滞无滞,于此可察。但实中有虚,虚中亦有实,此当于形气禀质兼而辨之,当以察意,言不能悉也。”张氏在痛经篇论述到寒凝血滞类型,但疗效可靠的代表方剂没有。少腹逐瘀汤主治经血见时腰酸腹胀,少腹疼痛的寒凝血瘀痛经,从而弥补了张氏对痛经的治疗。
少腹逐瘀汤对寒滞血凝,阻闭胞宫的不孕症,有一定疗效。而王氏所论更是夸张,“此方种子如神,每经初见之日吃起,一连吃五付,不过四月必成胎”,这只是个人之谈。更为甚者,服少腹逐瘀汤“必须男女年岁与月合成阳数方生子......”,推断生男生女与夫妻年龄、月份、交节日期等有关系,这些内容带有迷信色彩,没有科学根据。同时还反映了作者重男轻女的思想。王清任认为少腹逐瘀汤能“去疾、种子、安胎,尽善尽美”并歌为“种子安胎第一方”,实则言过其实,缺乏一分为二的辩证观点,是唯心论的先验论。我们在学习运用时,要注意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客观灵活地将少腹逐瘀汤应用于临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