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灭亡时,老秦人为何不再保卫大秦?只因秦始皇的错误决策
小说《大秦帝国》说:病重在身的秦始皇召见南征军副帅赵佗时,叮嘱他五十万南征秦军必须留驻岭南,纵然是中原有变,亦不得回援。
秦始皇:【中原但有不测风云,南海军切勿北上靖乱,当断然封闭扬粤新道,不使中原乱局波及南天。将军谨记:老秦人北上,则华夏从此无南海矣!】
后来秦始皇去世,秦二世胡亥和赵高乱政,关东六国纷纷复国,举起反秦大旗。而岭南秦军主帅赵佗,遵奉秦始皇遗诏,断绝和中原的通道,终于为华夏守住这一方新拓疆土。
这无疑是很感人的情节,体现了秦始皇作为千古一帝,为华夏民族千秋基业而无私忘我的雄才大略和广阔胸襟,——可惜却只是现代小说家的杜撰。
历史上,根本就不存在这样一份”秦始皇遗诏“,赵佗断绝五岭通道,自立为南越国王时,也并没有公布过这份”遗诏“。作为一代帝王,秦始皇首先需要为自己的王朝和国家的延续负责,也绝不可能下这样的遗诏。
那么,大秦王朝在统一天下仅仅15年后,就轰然倒塌,土崩瓦解,连保住经营了数百年的关中本土都不可得。究竟是什么缘故?
直接原因:丞相李斯和宦官赵高扶立二世皇帝胡亥,统治集团的激烈内斗,面对关东六国复国军的应对失策,军事惨败导致帝国灭亡。
根本原因:秦始皇生前的权力布局,让秦朝统治集团的权力分配严重失衡,皇帝名为集权,其实已经失去了统治根基,彻底空洞化。
一个王朝要稳固,统治集团必须充分吸纳帝国各个阶层、各个地域的优秀代表,把权力集中到皇帝身边的一小撮亲信的手里,排斥一切可能对帝国构成威胁的政治势力。
在宋朝科举制大行,平民官僚占据朝堂主导地位之前,一个皇帝如果没有强大的私人班底支撑,根本就无法也无力控制整个帝国。
因此,在唐宋科举制之前的历代王朝,宗室、外戚、宦官这些内廷势力、外朝的士人官员、军功世家的武将勋贵,一直是历朝历代的统治阶层,他们共享权势和利益,当然,也有此消彼长的时候。而每到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加剧,政坛就会风暴不断。三大势力的此消彼长,直接决定了历代王朝的兴衰存亡。
商鞅变法以来,秦国统治集团,数百年来都由王族宗室,军功勋贵和关东士人客卿三足鼎立。每个集团都英才辈出,为大秦的威震天下,贡献良多。
宗室王族(樗里疾)、关东客卿(公孙衍)、军功勋贵(白起)
如果秦国统治集团是一棵大树,宗室就是深埋地底的树根,军功勋贵是树干,关东来的士人客卿则是树枝和树叶,没有他们大树不可能枝繁叶茂,但如果树根枯萎了,树干朽化了,树枝和树叶又怎能独立支撑帝国大厦?
然而,从已知的历史资料来看,当大秦王朝完成了轰轰烈烈地一扫六合的大一统之后,军功勋贵和秦国宗室并没有得到实际的利益。环顾朝堂之上,哪还有宗室的影子?哪还有外戚的影子?即便是军功贵族,也所剩寥寥无几。
只因丞相李斯力主、秦始皇认可的全面郡县制,除了不分封皇子,还不给功臣实际封邑,宗室力量被严厉限制和打击,秦国军功贵族的实力也被严重削弱。
数百年来,一直活跃在秦国政治舞台上的嬴氏王族们,反而随着秦始皇统一大业的成功,受到了最严重的打击。他们既没有得到封国,也没有得到封邑,嬴氏宗室的权势和利益,不但没有从秦国统一中获得好处,反而因此没落。
正因为秦朝皇子和宗室都无尺寸之封,扶苏这个唯一有存在感的皇子轻易被杀,二世胡亥继位后,一道诏令就将自己的兄弟姊妹轻而易举地全杀光了,因为他们都没有封地,没有军政实力,一点反抗的力量都没有。同样,胡亥也成了地地道道的孤家寡人。
所以,当刘邦2万军队杀到咸阳城下的时候,秦王子婴已经束手无策。只因为秦国宗室已经被打压得奄奄一息,没有任何捍卫帝国的力量。
所谓“老秦人”的军功勋贵,曾经主导秦国政治数百年。而秦始皇统一后呢?他封了一批功臣为侯,没有滥杀功臣,与他们结为儿女亲家,看似颇为恩宠。但另一方面,帝国推行的是郡县制,这些封侯没有自己的封邑,权势和利益都被严重限制。
旧秦国的军功勋贵,如郿城孟氏,夏阳司马氏,陇西李氏,皆因此没落。南征大军主帅屠睢、赵陀都是关东人士。当蒙氏被灭门,六国复国军举兵后,秦廷仓促之间,让谁来统率大军?只能让章邯这个一直担任文职(少府)的官员仓促上阵。
宗室和军功勋贵被打压后,到秦始皇去世的时侯,朝堂上只剩下以李斯为首的关东士人客卿了。李斯更为一己私利,力主焚书令与禁私学,只为断绝后来者的挑战,杜绝新的商鞅、张仪、范睢、吕不韦的出现。李斯此举,在维护自己一党作为朝堂既得利益者的同时,让整个客卿集团后继无人,没有新血,断绝了这股势力的发展和根基。
大秦王朝统一天下之初,统治集团三大势力三足鼎立的稳固局面就没有形成。在帝国短短十五年的历史中,无论是北伐,还是南征,还是东征平叛,在史书上看到的秦军统帅,除了蒙恬、王离,其余的“老秦人”军功勋贵和嬴氏宗亲,可还看到他们在战场上浴血奋战?
秦始皇要建立空前未有的大一统帝国,要皇帝一人独尊,要巩固这个帝国和皇权,必须限制乃至摧毁旧有的宗室外戚和勋贵,但秦始皇忽略了,这些势力既是皇权的威胁,同时也是皇权的守护者。帝国大厦的根基本挖空了,就没有挽救的余地。它们被摧毁,必然导致赢氏皇朝自己的毁灭。
因此,正是秦始皇对一切可能威胁他皇位和权力的因素的绝对限制,因为忌惮宗室叛乱和内斗而拒绝分封皇族和重用宗室,因为忌惮外戚专权而拒绝册立皇后和太子,因为忌惮军队勋贵而大力用外来客卿新人,
表面上看,秦始皇的权力空前强大,但是从另一个角度看,秦朝皇帝的权力空前的孤立和脆弱。
所以,父亲与祖父为韩国五代君主国相的张良,竟也能知道秦始皇的车队行程详情,实施刺杀并安然逃脱;
与秦军死战的楚国大将项燕,他儿子项梁这样的亡国贵族首脑,直接就被秦朝官吏从监狱轻易放走;
秦始皇灭魏后,重金通缉张耳(赏千金)陈馀(五百金)。结果此二人改个名字,就到不远的陈县,逍遥自在地做了十多年守门小官。
陈胜起兵反秦后,秦朝的会稽太守主动拉项羽造反,秦朝的沛县县令主动拉刘邦造反。秦朝的南征大军主帅任嚣对属下赵佗说【秦为无道,天下苦之】,直接据守岭南立国。
这些就是郡县制下,秦始皇任用的这些新生官僚的作为!是他们忠心大秦,还是秦国500年来的“老秦人”宗室勋贵,更忠心大秦?这是一个基本常识。
而且,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没有爱惜民力,令久历战乱的天下百姓得以休养生息,而是征发上百万人,南北征伐,并推行各种大型工程,如修筑万里长城、骊山陵墓,并广修宫室无数,沉重的赋税和徭役,已经令包括“老秦人”在内的天下百姓,全都“苦秦久矣”。
亲近儒生学说的皇长子扶苏,看到了帝国潜在的巨大危机,屡次提出谏言,秦始皇根本没有意识到这点,父子二人产生巨大的政见分歧,导致了扶苏被放逐到蒙恬的长城军团。
当秦始皇死去,权力已经集中在他的一小撮亲信,如李斯、赵高手里,帝国的权力大厦已经中空而且失衡了。而这个大厦的惨烈内斗,更把大厦本身给挖空了。宗室完了,勋贵完了,士人被清洗了,内朝外朝各路势力都遭到了毁灭性打击:
李斯和赵高杀了扶苏蒙恬,赵高和胡亥杀了李斯,赵高杀了胡亥,子婴杀了赵高,成为这一系列养蛊式内斗的最终胜利者后,新任秦王子婴却陡然发现,自己已经如南飞乌鹊,无枝可依!
秦王朝创立的中央集权制度,自然有它的先进性,前瞻性,但明显脱离了时代,脱离了实际,这就是秦王朝不可避免地灭亡的根本原因。
秦始皇有生之年,实现了自己绝对集权的政治理想,但帝国太年轻了,中央集权的制度太年轻了,新兴官僚阶层更是太年轻了,同样也严重缺乏对帝国的忠诚度,帝国的大厦因此脆弱不堪,在他死后迅速崩溃。
秦始皇倒下,大厦的顶梁柱倾覆,一阵风便把大厦化作了废墟,大秦帝国和帝国统治集团的既得利益者,都将随着咸阳的冲天大火而毁于一旦!
(本文大部分观点,为笔者好友【长乐夜未央】 原创撰文 | 授权【狐狸晨曦】重新整理发布,此致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