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学论语#2.6【2016-7-30】

#每日学论语#2.6【2016-7-30】

【原文】

孟武伯(bó)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译文】

孟武伯向孔子问孝道。孔子说:“使父母最担忧的,是他们的子女在身体和品行上生病。”

【微言微感】

天下父母心,大致是相同的。

心甘情愿为子女操心受累,瞻前顾后总担心孩子的未来,恨不得代替孩子做完一切,把孩子完全呵护在自己的保护里才放心。

父母不放心孩子什么呢?

孔子说:“父母唯其疾之忧。”

“疾”,就是病,既包括身体的,又包括德行的。身体有病,父母担忧;德行有亏,父母同样担心。

孟武伯,就是仲孙彘(zhì),是孟懿子的儿子,谥(shì)号“武”。我们知道:孟武伯时代,三桓和鲁哀公的关系已经水火不容了。有一次,鲁哀公他出游时,在孟孙氏门前大街上遇到孟武伯,他试探孟武伯,问自己能否善终,三问,孟武伯不答。

后来,鲁哀公向越国借兵要攻打三桓,季康子、孟武伯也就和国君撕破脸皮打了起来。作为臣子,孟武伯犯上作乱,当然是德行之亏,是真正的疾。如果失败,那是要株连九族的。

那时候,孔子已经老了,但是弟子们都正是雄姿英发的时候。孟武伯希望孔子帮他,让子路、子贡、冉求等来扶持自己。但孔子似乎并无好感。

那时候,孟武伯的老爸孟懿子身体已经不好,日暮西山,气息奄奄。孟武伯对父亲的身体并不多关心,而是忙着接收父亲的权力,罢黜(chù)父亲的亲信,抢班夺权。

他这个时候向孔子问孝,孔子自然没有好脸色:“父母唯其疾之忧。”

自己理解去吧!可以是让他关心一下自己老爹的病,也可以是关心一下自己的德行,别太过分,给自己家族惹来灭族之祸。

关于孝的话题,其实人人都说得冠冕堂皇,都觉得自己很孝顺。连一些常常对父母生活不管不问的人,动不动呼来喝去的人,也大言不惭说“百善孝为先”。

其实,孝的底层是恩养,让父母衣食无忧;第二层是孝顺,对父母的意志不忤逆;第三层是孝敬,要心怀感恩,心存敬畏,多站在父母角度思考父母的需求。

嘴上孝敬,金钱奉养,但是让父母操碎了心,终日提心吊胆,这算不得真正的孝。

心里有父母,能站在父母角度思考,让父母顺心、顺意、安心、舒心、不为我们操心,这是大孝。

在家,精心侍奉父母,多陪伴,多沟通,愿意听父母唠叨;在外,堂堂正正做人,兢兢业业做事,事业有成,工作体面,并记得报平安,这也是孝。做人,和谐人际关系,不让父母担忧;做事,稳稳当当行走,不让父母害怕;成家立业,和和美美,不让父母操心受累。

这样,父母心里无牵挂,生活有希望,乐乐呵呵,踏踏实实,无忧无虑,我们为人子女者,才可以称谓孝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