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学论语#19.5【2017-11-2】
#每日学论语#19.5
【原文】
子夏曰:“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
【译文】
子夏说:“每天通过学习知道所未知的,每月通过温习不忘记已经掌握的,可以说是好学了。”
【微言微感】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学习这件事,最重要的是持之以恒,每天进步一点点,不原地踏步,不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日知其所亡”。如蚕食桑叶,从不懈怠,一小口,一小口,很快一大片桑叶就消失了。
床头的书,厕所的书,我每天就那么几页,不知不觉一本书就读完了。但是办公室的书,在最是像学习的地方,一本书往往放很长时间,进度却不大。
所以,老话说:“不怕慢,就怕站。”学习这件事,日知其所无,日有所进不停步,坚持就是胜利。
关于“月无忘其所能”,不同的人翻译很不一样。
杨伯峻翻译的是:“每月复习所已能的”;
钱穆的翻译是:”每月能不忘了所已能的”;
李泽厚的翻译是:“每月不忘记学过的旧知识”;
我的理解是:学而时习,温故知新。
曾经有些人,反对博览群书。天天沉溺书屋,也没有目的,拿到什么就读什么,似乎知道很多,但是对生活没有帮助,对工作没有促进,读书有什么用?
人,可以减少做事的目的性,不要急功近利,但是,方向还是要有的,目标还是要知道的,道路还是要清晰的。
用当下流行的话说,叫做不忘初心。你是教师,任务是教书育人,研究的是教育教学,如果放着本职工作不做,热衷于打卦算命的书,热衷于武打小说,那就叫不务正业。
忘记了目标,随波逐流,或许也很忙碌,也很辛苦,但是却并无用处。
“月无忘其所能”,就是说三句话不离本行。对应当应分的,应该掌握的,拳不离手,曲不离口,不断温习,不断深化。
有人说,好书十本足矣。有人参悟《道德经》,学习《论语》,研究《易经》,数年如一日,甚至数十年如一日,反复读,不断践行,达到融会贯通,如数家珍,在工作中,在生活中,把知识激活。
宋朝的开国宰相赵普,曾经用“半部论语治天下”,真正让读书服务于工作和事业;满清入关,据说那足智多谋的大玉儿,很多计谋都是来自《三国演义》;而贩卖大枣出身的武圣人关羽,很多计谋,很多思想,都是来自《春秋》;毛泽东的很多思想,很多谋略,受益于那本读了一辈子的《容斋随笔》。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常常说:“先定位,再作为,后成为。”做什么事,都要先规划,把优势略劣势找准确,把可能性、可行性、必要性分析透彻,把要到哪里去,目标和标准说清楚,路径和途径搞明白,然后持之以恒,不达目的决不罢休。
循序渐进,步步为营,温故知新,前边知识掌握了80%-90%,就能成为后边知识的固着点,如建大楼,新知建立在旧知基础上,旧知在新知的融合中焕发青春。
最无益最怕一曝十寒,最无奈就是小猴子掰玉米照前不顾后。所以,好的教育是,一课一得有收获,日清周结有成效,单元有巩固,每月有反思,循序渐进,螺旋攀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