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城市生活需要什么样的公园?​|于若林·早茶夜读742

742 | 读城记2020

👆一定要开音频👆

我们的城市生活需要什么样的公园?

文/ 于若林
没从事过所学专业的80后

━━━━

作为一个拿园林专业毕业证但从没做过相关工作的人,十几年来我保持着定期游园赏花的习惯,能识别出街边大多数观赏植物的种类,零星记得一些设计法则,知道北京最有代表性的公园在哪里。读过《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我忽然明白了自己对园林设计工作无感的原因:四年的学习也能没启发我去思考,我们的城市生活需要什么样的公园?

读书的时候,我们跟随老师,以实习之名去过许许多多公园游览,包括北京的颐和园、北海、故宫、植物园,承德的避暑山庄、苏州的拙政园、狮子林等,杭州西湖景区,上海豫园和植物园……除了西湖,这些位于城市中的“公园”有一个共同特点:它们实际上都是买票才允许进入的旅游景区。其中北京和上海的两个大型植物园比较特殊,都是公费拨款建造,位置相对偏远,而且兼有科普功用,其他园林过往可都是不准随意进入游览的场所,属于传统知识分子审美情趣和帝王权力象征的文化衍生品。

这些全国知名的“公园”和简·雅各布斯所讲的城市街区公园在功能上差别显著。它们本身就是观看“焦点”的排列与堆砌,不服务周边居民,无法成为发生新的公共交往的场所,而且不为人的活动提供舞台,只是能满足猎奇观赏的复杂空间景观。

其实,“景观”在学术研讨和行业实践中几乎已取代“园林”成为新的专用名称,它还包括各种城市公共或私人区域的绿化设计和养护。现在长假将至,长安街两侧已经布置完毕的节庆专属花坛就算是国内城市景观行业的一个重要业务分支。

北京五环内也有亲民免费的大型公园,我最常去的是紫竹院和奥森。这两个公园面积很大,内部自带大型水体,周边没有造成压迫感的高楼建筑,可玩赏性很强。奥森有可以满足公共聚集需求的圆形小广场,我认识的一位长辈也是紫竹院白天老年广场舞活动的积极参与者,但这两个公园本身依然有强烈的“控制感”,每个进入的人都是匆匆过客,在其中很难得到自在的放松。

我见过一些住宅区附近的社区公园,面积不大,绿化率不高,功能目标又过于明确了,不同类别的球场、专用于跳舞和轮滑的小广场、体育器材区占了近80%的面积,甚至不设任何休憩用的长椅或凳子,一到晚上熙熙攘攘围满了人,嘈杂喧闹,白天却只有老人带着幼儿在里面闲逛。另一些社区公园则大而无当,没有中心区,铺设大片修剪整齐的草坪却不允许进入,沦为另一种单调空洞的景观。

北京市内最优秀的社区公园大概要属马甸公园,它在北三环边,马甸立交桥的西北角,细细长长一条,有许多开放口,方便每个人自由进入,绿化丰富而有层次,吸引了周边许多中产家庭的居民晚饭后来散步交谈,也设置了可以起到中心作用的区域,又不会因规划无章造成某一处拥塞。

尽管如此,因为种种特殊的规划和管理制度,我们身边的社区公园大多只是“公共庭院”或运动空间,跟雅各布斯所说的街区公园仍有所不同。当然,形式和名称不是最重要的,民众对自由公共空间的需求,也决定了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城市公园。

今晚二条

你听到的大连话,有没有这股味儿?

国光苹果来一口
希望大家看完了,觉得不错的,
能顺手点个“在看”,感恩。
再有个“转发”,
让更多人看到,就更好了,爱你们。
都是勤快人,一起加油吧。

往期

TAN

回顾

纽约到底好在哪里?| 在中国,真的存在街头文化吗?| 在大城市开一家小饭馆| 花三百,挣了二百五| 太有代入感,美帝一定是在指桑骂槐| 家里有娃的,不要选大于六的楼层| 光睡觉,是很难有感情的| 城市为谁而鸣| 草坪,美国的一个缩影| 进城找朋友,在城里找自己| 转头向东看看,向日本城市学点啥?| 新学到的观察城市的三个关键词| 从太监坟地到高科技地标| 老刘开了个麻将馆| 要破圈,咱去哪个公园?| 老北京会去数盘里的丸子!| 如果雅各布斯生活在朝阳区| 那到底是个什么样问题?| 所有的美妙,都在于得来容易| 一公里内的隐秘角落| 救死扶伤都是爱| 那些隐秘角落,是城市的里子| 纽约SOHO的死与生| 一场相亲会的生与死| “局外人”的应许之地| 你在城市的哪里休憩片刻|

欢迎大家

如果您也有兴趣一起来讲故事,或是聊聊关于阅读、关于书籍的事情,欢迎把文字稿和音频发给我们。

读不孤,必有邻。

要求

1·稿件以1500字左右为宜

2·手机录音即可

联系邮箱

viabewater@163.com

本期编辑:白水

早|茶|夜|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