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 年前的艺术生,苦不苦?
2020136
有何差别
晚年的马远,完成了一幅极为巧妙的画作,名为《华灯侍宴图》。
初看,图中并无欢腾宴饮景象,相反,空山暮景、安然静谧倒是多了几分。依此读来,其整体意蕴,似与画题不符。
华灯侍宴图 宋代 马远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南宋杨皇后看过,心领神会,于立轴上部做了题跋:
朝回中使传宣命,父子同班侍宴荣,
酒捧倪觞祈景福,乐闻汉殿动驩声,
宝瓶梅蕊千枝绽,玉栅华灯万盏明,
人道催诗须待雨,片云阁雨果诗成。
诗中看似随意的一句“宝瓶梅蕊千枝绽”,准确道出了这幅画的高明:鉴于宫廷禁忌,马远不能直接描绘带有内部环境的欢聚场景,他将远处的大面积留白、安静的山林与房前树木做了最为直接的对比,以此隐喻华灯与侍宴的主题——那几棵姿态横生的梅树,恰如殿内宫女摇曳着身姿,欢快生动。
摇曳的树
马远也很好地运用了俯视视角。此一角度望去,既避免了大殿内景暴露于外,又使内堂变得幽深不可窥测。我们所能看到的,唯有殿前六人,其中乐舞伶官三人,剩余三人中,两位或为马远父子。
马远父子
那么问题来了,近千年前如马远一样的“艺术生”,是如何工作的?
参加皇家活动时,立于边角位置,目识心记,日后将所见之景或活动要事绘于绢纸之上,是古代宫廷画师的第一要务。需要注意的是,进入内殿直面帝王,为极少数画师的“福利”,只有在画院中做到最高等级的待诏或被赐予了金带,才享有此机会。
秉烛夜游图 宋代 马麟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马远之子马麟,子承父业,于南宋画院有较高地位,也得以走进宫廷。其《秉烛夜游图》,画一轮圆月悬于夜空,阶前八盏烛台燃起,朦胧幽雾轻轻降临宫内,帝王看着随风而动的烛影及远处的海棠花,有点满足。
这样的调调,宋人非常熟悉,毕竟苏轼在七言绝句《海棠》里已经勾画出了一个十分饱满的图景: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帝王授意马麟画出的这幅画,月光淡雅,即是此种境界。
烛台
再看右下角的题款“臣马麟”,恰说明了这幅画的来意——奉敕作画。
表面看来,古代艺术生的工作不算复杂,似乎只需配合老板,记录老板的风情即可...而事实上,这是一项表面风光,却算不上轻松的差事。
题款
历代每一朝,能够走到御前的画师不会太多,仅有几位。作为班里的佼佼者,他们有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便是轮流入宫,等候老板差遣。
像《华灯侍宴图》里记录的上元节庆祝活动,马远应是提前得到了旨谕安排,需按时到场。但如《秉烛夜游图》这般说泛滥就泛滥的临时情调,必然不是设置好的情节,马麟则要在轮值当日随叫随到。
被传唤之前,优质艺术生们大多被安置在一个不太正规的房间内,此房间并非他们固定上班的地点,它往往随着老板的行程和心情,临时变换位置。画师留于房间内,需要做的,就是等...
胡骑春猎图 宋代 陈居中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除此之外,还有一类画师的工作相对自由。
他们善画动态场景及人物鞍马,日常工作虽也待诏于宫廷,但若遇外事交流,便会奉使调外,随队沿途记录所见所闻。今天的语境里,将这项工作名为“出差”或许更为妥帖。
南宋画院待诏陈居中,一生画过许多边疆题材的画作,这些画作传神而富有情趣,无不证明着一件事:他是老板眼中爱好出差的好青年。
骑射
当时的艺术生,也有不按常理出牌的异类。
800 多年前,公职人员梁楷将皇帝赐予的金带挂在院中树上,毫无征兆地走了。时人对这种浪漫文艺的辞职行为,很是不解,都叫他“梁疯子”。
炒掉老板之前,他的画是典型的南宋院体风格,《出山释迦图》所绘的是释迦在长期苦行后走出深山的姿态,山林环境虽阴冷,人物目光却不为环境所动,可知通过修行,他已经获得了精神上的超脱。
出山释迦图 宋代 梁楷
扔掉官职,过起自由生活的梁楷,舒适惬意。当时南宋首都杭州名为临安,这里的几个寺院大都是禅画盛行之地,以六通寺为中心,梁楷就在这里修行。
平日里,提起酒壶便是大醉,醉后也就有了那幅生动脱俗的《泼墨仙人图》。
泼墨仙人图 梁楷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一千年前的艺术生,大致如此,洒脱与安稳之人皆有。
只是,安于画院的御前画师不同于堂前文士,普遍晋升空间不大,官职至多为八品。但对比低级别的画师,御前艺术生还是有优势的,他们的画往往直接交予帝王,如若笔下画作令其满意,偶尔会得到珍宝赏赐,算得上平日里加点轮班的补偿了。而如梁楷般洒脱脱离画院、过起不太安稳生活之人,则是极少见的特例。
如此看来,古今艺术生的差别似乎不太大。
你还可以看:独往 | 500 年前最沉静的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