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焕禄老师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总结及辨治暑火犯肺咳嗽临床研究

王焕禄老师出生于中医世家,受父亲王榭堂老先生的启蒙和嘱托,走上了中医道路,至今悬壶近六十载。王焕禄老师融古纳今,博采众长,结合多年临床实践,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学术思想和临床诊疗经验。本研究通过挖掘王焕禄老师学术思想的渊源,剖析其学术脉络和学术思想的形成;通过梳理王焕禄老师的主要学术观点,整理、研究王焕禄老师的主要学术思想;通过分析王焕禄老师对外感咳嗽、痹证、月经不调、小儿厌食症、梅核气和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诊疗策略和遣方用药特点,以及王焕禄老师中医诊法的运用和常用角药的归纳,总结王焕禄老师独特的临床诊疗经验;通过对王焕禄老师辨治暑火犯肺型咳嗽的临床研究,探讨暑火犯肺型咳嗽的发病情况、证候表现,以及暑火犯肺型咳嗽辨治在暑季外感咳嗽辨治中的重要作用。 一、王焕禄老师学术渊源概述 王焕禄老师1936年生于河北涞水的一个中医世家,其父王榭堂为当地名医悬壶乡里,受家庭影响,王老师幼年就接触中医,除正常学业外,其余所有时间均随父识药辨病出诊理证,所以王树堂老先生可谓是王焕禄老师的开蒙之师,王焕禄老师学术思想的产生与形成,承袭了其父王樹堂老先生的医学思想。王榭堂老先生行医正值二十世纪三十到四十年代,受战争和饥荒的影响,当时热病、瘟疫流行,王樹堂老先生多采用温病卫气营血和三焦辨证理论救治患者所以温病学理论对王焕禄老师影响颇大,特别是温病学湿热理论,成为王焕禄老师日后注重湿热学术思想的渊源所在。王焕禄老师舞勺之年即开始诵读《黄帝内经》,随后又拜伤寒大师陈慎吾精研《伤寒论》,两部经典中关于脾胃的论述对王焕禄老师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是其临证注重脾胃学术思想的渊源所在。王焕禄老师临证注重脾胃,强调未病养护脾胃防病延年,既病调护脾胃防变促愈;脾胃本脏有病,治脾温补升燥,治胃清润通降;他脏有病时,补虚先健脾胃,攻伐勿伤脾胃,久病培补脾胃;疾病恢复期,强调调补脾胃当先。随着王焕禄老师行医道路的发展和对中医理论的进一步感悟,王老师继承了温病学派和脾胃学派的学术思想,结合多年的临床经验,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发扬,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学术思想。 二、王焕禄老师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整理与总结 王焕禄老师在外感咳嗽辨治中,辨外邪依据六淫属性,辨证候参合体质因素,论治疗强调驱邪为主,选方药考虑病证结合。对痹证的辨治,认为正气不足气血失调是其内因,风寒湿热阻滞经络是其外因;寒痹固然可见,但热痹居多,特别是湿热之邪搏结于肌肉、经络、筋脉及关节,导致气血运行不畅,经络不通是病机之关键;治疗中特别注重搜风通络法的使用。对育龄期妇女的月经不调,王焕禄老师多从冲任虚损、冲任瘀阻、热扰冲任三方面进行辨治,对那些病机复杂有兼加证的患者,则灵活掌握上述三证在整个病机中的比例,辨证施治。小儿厌食症临床大多医者多从脾胃、肝脾着手辨治,而王焕禄老师认为脾肾在小儿厌食症发病病机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这与小儿“脾常不足,肾常虚”的生理特点密切相关;治疗上以健脾益肾为法,用自拟验方结合患儿兼热、兼湿、兼食、兼肝郁、兼阴虚的不同,随证加减用药,临床效果十分显著。王焕禄老师临床辨治梅核气强调病证结合,不仅考虑梅核气中医证候辨别,同时非常重视患者西医诊断,认为中医“梅核气”的临床表现,可以在现代医学咽部神经官能症(咽癔症)、慢性咽炎、反流性食管炎、颈椎病等疾病中出现,临床治疗时需结合不同疾病的中医辨治特点,将辨病与辨证紧密结合,临床方能取得满意疗效。王老师认为项痹病总体属本虚标实之证,患者必先有局部气血经络的虚损,而后外邪乘虚而入,使局部脉络受阻,气血通行不利,日久湿、痰、瘀阻于局部,又影响了气、血、经气的运行,导致气血不通而发为本病;对神经根型项痹病急性发作期,王老师认为是起居不慎,风寒湿侵袭加剧了原有湿痰瘀的阻滞,导致急性脉络受阻,气血经气不通,不通则痛,治疗当祛除外邪疏通脉络,解除压迫通则不痛,待急性期症状缓解后,可酌情加用补肾强固之品,其验方项痹汤临床疗效显著。王焕禄老师临证注重诊法,强调四诊合参万举万全,脉不可轻也不可玄,注重望诊巧用按诊,探索量化力求准确。临床善用角药也是王老师临床用药的一大特点,例如外感风寒常用有荆芥、防风和苏叶;外感发热常用柴胡、白薇和地骨皮;肢体关节疼痛、麻木拘挛不舒常用生黄芪、炒苡米和防风等。 三、王焕禄老师辨治暑火犯肺咳嗽临床研究 研究第一部分:暑火犯肺咳嗽发病及证候研究。统计2008年至2010年三年暑季外感咳嗽474例,其中暑火犯肺咳嗽212例(44.73%),发病年份最高的是2008年86例(40.57%);发病率较高的节气是大暑(37.26%)、小暑(31.13%)、立秋(14.62%);暑火犯肺咳嗽临床症状频次大于40%的依次为空咳少痰、咳声清高、口渴欲饮、溲黄短少、汗出、气短乏力,舌质频次大于30%的为舌质边尖红、舌质稍红,舌苔频次大于20%的为舌苔薄黄、舌苔黄腻,脉象频次大于15%的为脉滑数、脉濡数。结论:暑火犯肺咳嗽的发病人数与当年气候炎热程度有关;暑火犯肺咳嗽以大暑、小暑发病最多,夏至到秋分均有发病;暑火犯肺咳嗽以空咳少痰、咳声清高、口渴欲饮、溲黄短少、汗出、气短乏力,舌边尖红或舌稍红,舌苔薄黄或黄腻,脉滑数或濡数为其主症。 研究第二部分:通过比较2011年暑季(6月至9月)王焕禄老师辨治暑季外感咳嗽与用传统分型辨治暑季外感咳嗽的治疗效果,探讨暑火犯肺型咳嗽的辨治在暑季外感咳嗽辨治中的作用。结果:2011年6月到9月王焕禄老师门诊95例外感咳嗽患者作为治疗组,同时间段北京市鼓楼中医医院呼吸专家门诊95例外感咳嗽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采用辨证论治,风寒咳嗽予三拗汤合止嗽散、风热咳嗽予银翘散、风燥伤肺予桑杏汤,治疗组增加暑火犯肺型咳嗽辨证,予清暑止咳方治疗。两组中医证候辨证结果,风寒袭肺型人数无组间差异,风热犯肺型和风燥伤肺型人数存在组间差异;治疗5天两组疗效比较,X2=24.489, P=0.000<0.01,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症状积分比较,t=-4.677,p=0.000<0.01,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结论:王焕禄老师辨治暑季外感咳嗽在疗效和改善症状方面,均较用传统证型辨治暑季外感咳嗽有明显优势,而两组辨治的区别在于治疗组增加了暑火犯肺咳嗽证型,并应用清暑止咳方治疗暑火犯肺咳嗽,表明暑火犯肺型咳嗽的辨治,在暑季外感咳嗽的辨治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王焕禄老师受吴鞠通暑温病论治的影响,结合自己几十年临床实践经验,提出暑火犯肺型咳嗽观点,临床研究证实,能够明显提高暑季外感咳嗽的疗效,可作为外感咳嗽证型的补充,具有一定的推广意义。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暑火犯肺型咳嗽发病状况、发病机理、证候表现的探讨,以及对王焕禄老师辨治暑季外感咳嗽与传统辨治暑季外感咳嗽疗效和症状积分的比较,探讨暑火犯肺咳嗽是否可作为外感咳嗽证型的补充,是否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本研究分暑火犯肺咳嗽发病及证候研究、王焕禄老师辨治暑季外感咳嗽与传统辨治外感咳嗽的比较研究两部分。 (一)暑火犯肺咳嗽发病及证候研究 通过对2008年至2010年暑季(6月至9月)王焕禄老师辨证暑火犯肺型咳嗽发病的统计分析,探讨暑季暑火犯肺型咳嗽的发病情况和发病机理;通过对王焕禄老师辨证暑火犯肺型咳嗽不同临床症状、舌象、脉象的频数分析,探讨暑火犯肺型咳嗽的主症和暑邪加湿时的兼症。结果:统计2008年至2010年三年暑季外感咳嗽474例,其中暑火犯肺咳嗽212例(44.73%),发病年份最高的是2008年86例(40.57%);发病率较高的节气是大暑(37.26%)、小暑(31.13%)、立秋(14.62%);暑火犯肺咳嗽临床症状频次大于40%的依次为空咳少痰、咳声清高、口渴欲饮、溲黄短少、汗出、气短乏力,舌质频次大于30%的为舌质边尖红、舌质稍红,舌苔频次大于20%的为舌苔薄黄、舌苔黄腻,脉象频次大于15%的为脉滑数、脉濡数。结论:暑火犯肺咳嗽的发病人数与当年气候炎热程度有关;暑火犯肺咳嗽以大暑、小暑发病最多,夏至到秋分均有发病;暑火犯肺咳嗽以空咳少痰、咳声清高、口渴欲饮、溲黄短少、汗出、气短乏力,舌边尖红或舌稍红,舌苔薄黄或黄腻,脉滑数或濡数为其主症。 (二)王焕禄老师辨治暑季外感咳嗽与用传统分型辨治暑季外感咳嗽的比较研究 通过比较2011年暑季(6月至9月)王焕禄老师辨治暑季外感咳嗽与用传统分型辨治暑季外感咳嗽的治疗效果,探讨暑火犯肺型咳嗽的辨治在暑季外感咳嗽辨治中的作用。结果:2011年6月到9月王焕禄老师门诊95例外感咳嗽患者作为治疗组,同时间段北京市鼓楼中医医院呼吸专家门诊95外感咳嗽患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采用辨证论治,风寒袭肺咳嗽予三拗汤合止嗽散、风热犯肺咳嗽予银翘散、风燥伤肺咳嗽予桑杏汤,治疗组在上述三型基础上增加暑火犯肺型咳嗽辨证,予清暑止咳方治疗。两组中医证候辨证结果,风寒袭肺型人数无组间差异,风热犯肺型和风燥伤肺型人数存在组间差异;治疗5天两组疗效比较,X2=24.489,P=0.000<0.01,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症状积分比较,t=-4.677,p=0.000<0.01,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结论:王焕禄老师辨治暑季外感咳嗽在疗效和改善症状方面,均较用传统证型辨治暑季外感咳嗽有明显优势,而两组辨治的区别在于治疗组增加了暑火犯肺咳嗽证型,并应用清暑止咳方治疗暑火犯肺咳嗽,表明暑火犯肺型咳嗽的辨治,在暑季外感咳嗽的辨治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通过对王焕禄老师辨治暑火犯肺咳嗽的临床研究表明,暑火犯肺咳嗽可作为外感咳嗽证型的补充,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意义。...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