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A | 扬州大学水稻栽培与生理研究杨建昌课题组长江下游近80年中籼水稻淀粉品质变化的研究
该研究分析了长江下游近80年中籼水稻品种籽粒淀粉品质的变化及相关生理特征。随品种改良,中籼水稻产量显著提高,主要得益于总颖花量的增加。1940-1950年代高秆品种具有较高的蛋白质含量、相对结晶度和红外光谱1045/1022 cm-1峰强度之比。1980-1990年代半矮秆品种具有较高的胶稠度、支链淀粉含量、1022/995 cm-1峰强度之比以及崩解值。随品种改良,稻米中直链淀粉含量、大淀粉颗粒的数量和体积分布、起始和峰值温度、热焓值、回生焓、消减值、糊化温度、峰值、热浆和最终粘度以及灌浆期穗和根系伤流液中1-氨基环丙烷-1-羧酸浓度逐渐降低,而中淀粉颗粒的数量和体积分布、灌浆期籽粒中关键酶活性以及穗和根系伤流液中玉米素和玉米素核苷含量逐渐增加。相关分析表明,稻米淀粉热力学特性与其组成和结构、关键酶活性以及激素含量密切相关。上述研究结果可为稻米淀粉品质改良提供依据和参考。
Cite the article:
ZHANG Hao, JING Wen-jiang, XU Jing-ju, MA Bing-ju, WANG Wei-lu, ZHANG Wei-yang, GU Jun-fei, LIU Li-jun, WANG Zhi-qin, YANG Jian-chang. 2020. Changes in starch quality of mid-season indica rice varieties in the low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in last 80 years.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19(12): 2983–2996.
研究团队介绍
扬州大学水稻栽培与生理研究团队由杨建昌教授领衔,主要开展作物产量源库关系及其调控技术、稻麦籽粒灌浆机理与调控途径、水稻产量与水分养分利用协同提高机制及关键栽培技术等的研究。现有正高级职称人员5名,副高级和中级职称人员各1名,博士和硕士研究生52名。先后主持国家和省部级课题60余项,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420余篇,多篇论文获得“中国科协期刊特别优秀学术论文奖”或被遴选为“领跑者5000-中国精品科技期刊顶尖学术论文”,两项研究成果分别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和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8项研究成果分别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或自然科学奖一、二等奖。
植物生物技术Pbj 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