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聊长三角┃对飙粤港澳靠上海,对标大湾区靠南京?

今天的话题,应该从上个月的这篇文章说起。


NO.1 

当《差异化培育提升不同类型城市发展新动能》刚刚在官网发布的时候,就引发了不少城市的强烈关注。

文章提到了重点将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打造成为卓越的“全球城市”,这几个城市大家讨论的热度并不高。

文章中还提到了将重庆、天津、成都、杭州、武汉、南京、西安、沈阳、济南、郑州、合肥、福州等打造成为高能级的国家中心城市。这里有些城市比较激动,以至于文章很快就下掉了。

其实,如果前面没有提到并不是国家中心城市的深圳,还能理解。如果加上把北上广深打造成为“全球城市”,那么文章中的“国家中心城市”大概率讲的是“国家级”中心城市,一字之差,千差万别。

好,观一角不足以谋全局。通读下来,我们会发现,这篇文章的重点不应该是全球性还是全国性“中心城市”,而是这个:

我们的头部城市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在下降,不管你信不信(确实没有一个评价体系能够完整反映一座城市的真实实力)。但既然出现在这里,它要么是事实,要么是单纯的数据论据。

综合判断,这个事实(或论据)就是为了呼应标题:差异化培育提升不同类型城市发展新动能。

不管是差异化,还是不同类型,这两个关键词对应的应该就是区域(城市群、都市圈)一体化。差异化最好的状态是一体化,最坏的状态是割裂化。而且,这个差异化也是有地域性的。南京与周边城市可以差异化发展,但哈尔滨和海口之间就没必要提差异化。

再举个简单的例子,文章在收缩型中小城市的发展对策上的建议,就提到了:超大特大城市周边的收缩型中小城市,重点应融入中心城市的功能体系,积极承接功能疏解和产业转移,在服务都市圈建设中,谋划功能定位和发展路径。

所以,以城市群或都市圈为主体的区域一体化发展成为未来的重要趋势之一。说到城市群或都市圈,就避不开长三角和粤港澳大湾区。


NO.2 

好,来看看我们今天的标题:对飙粤港澳靠上海,对标大湾区靠南京。

为什么?虽然长三角和粤港澳大湾区风格不同,但二者都是中国四大城市群中的佼佼者,经常被拿来对比。

长三角的风格特点是都市圈组合下的城市群,总量大,头部城市能级高(上海),所以全域一体化水平差一些。

粤港澳大湾区的风格特点是都市圈化的城市群,融合程度高。具体表现就是不仅有直筒子地级市(东莞和中山),还有全域设区的一般地级市(佛山和珠海,某种程度上讲也可以算是次级直筒子市)。此外,国际化水平比较高的香港和澳门,和对面的深圳和珠海,一体化的地缘条件很好,未来的融合趋势很强。

在城市群的能级上,长三角靠的是上海。但是,粤港澳大湾区有广州和深圳两大一线城市,香港和澳门两大国际化城市。上海要做到一拳敌四手太难了,所以就有了前面那篇文章中长三角有四个国家中心城市的提法,主要也是为了提升长三角三大次中心城市(宁杭合)的辐射力,让长三角能够和粤港澳大湾区形成竞争关系。

在融合发展的水平上,靠的是江苏,也是南京。都说江苏有两个龙头——上海和南京,虽说有点梗元素,但仔细想想确实如此。

区域一体化不是简单地将工厂或者路灯连在一起,而是要差异化发展加上通勤化的轨道交通融合。江苏“十四五”期间,有不少跨市通勤轨道交通被提上了日程:

未来五年,江苏的城市群城际和都市圈市域(郊)铁路大多还是围绕上海和南京来展开的。


NO.3 

这其中涉及到南京都市圈的有:

继续建设的宁句城际;

开工建设的宁马城际、宁滁城际、宁仪扬城际、宁句城际东延(句茅线)、宁天城际二期、宁句城际西延(接13号线)和市域18号线等;

规划研究的项目有扬州至泰州线(如果是地铁,接入宁仪扬城际的概率很大)、宁和城际二期、宁滁城际南线、宁镇城际、宁仪城际(江北新区至仪征)、常州金坛至句容线(接入宁句城际东延)、宁溧溧线(溧水至溧阳)等。尤其是后面两条线路,从民间建议到官方规划,由地方建议到省级规划的转变,是区域一体化的推动,也是对区域一体化的助力。

这是我们2019年8月份的建议,如今来看,即将实现了!(传送门:超级重磅官宣:南京都市圈扩容了!

然后再结合《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成为第一个获批的国家级都市圈发展规划,其实就不难理解良苦用心了。

综合以上,上海在能级上对飙粤港澳,南京在融合发展上对标大湾区,都不是容易的事。

如何才能不断提升整个长三角的竞争力呢?或许答案就在沪宁身上:高能级的上海提升区域融合度,高融合的南京提升城市能级,或许是个不算的办法,你说呢?

以上系个人观点。

吐槽、爆料、建议、咨询和商务合作,都可以加小编微信哦!

-END-

往期精选

● 国庆进行时┃南京地铁多条线路迎来令人振奋的重要进展!

● 长三角都市圈轨道交通南京都市圈智慧快轨技术设计咨询招标公告来了

● 在这美好的日子里:恭祝大家国庆节快乐!祝福伟大祖国繁荣昌盛!

喜欢就点个“

”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