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 捧着金饭碗讨饭吃
世间事,有许多纷争,同样的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思维,不同的思维产生不同的见解。虽然话是这样说,很多人还是喜欢通过表面现象来界定身边的事物,因而才有了“有眼不识金镶玉”的俗语,大宋文豪苏东坡在《题西林壁》中感叹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是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近日,有文友到新都宝光寺去旅游,说起宝光寺的鼻祖悟达国师,无论是僧人还是周围的旅游志愿者,均不知悟达是何人,寺里是否供奉。因此想起一个故事。
故事发生的年代不详,只知发生在中原姚家庄。姚家庄里姚大勇祖坟上冒青烟,十年寒窗苦,中得进士,朝廷授予官位,荫及父母及后代。只是姚大勇生性耿直,见不得偷奸耍滑之人,因而,得皇帝老头重用,却得罪了一干佞臣奸党。老皇帝在位,对姚大勇信任有加,每有建树都有奖赏,其儿子通过乡试即刻安排到地方担任官吏;有佞臣奸党参本弹劾均严加核实,如有过错,分轻重给予处罚,如纯属捏造则惩治诬告官吏。老皇帝驾崩,太子继位成为新皇帝,俗话说“一朝天子一朝臣”,老皇帝信任的人,新皇帝不一定信任,新皇帝有自己的一班人马,这姚大勇很快就成了朝廷靠边站的人,真是应了那句“人的一生是三好三歹到不了老”的老话。
虽说新皇帝朝堂上有几个心腹,但官居高位十年八年以后,也是拉帮结派结成了利益集团。姚大勇被新皇帝的人挤出了京城,当初被他弹劾过的官吏看风使舵,一本接一本参奏,新皇帝派出去的人被弹劾官吏收买,罗织罪名上报皇帝,皇帝一看,龙颜大怒,官职是一降再降,发配到了鸟不拉屎、乌龟不靠岸的南方某穷乡僻壤地方当了七品县官。姚大勇成了姚知县,儿子官位被革除,随父发配。俗话说“人要倒霉,喝口水都会被噎死”,姚知县到了地方,却遭遇倭寇进犯,他一边向上报急,一边组织乡勇抵抗,朝廷的军队还未到来,倭寇已进犯入境,他不得不做最坏打算,安排家眷带着年幼子孙往内陆转移,临分别交待妻子,一定要把孙子们带回老家去。
姚夫人带着女眷和孙子们往老家走,可半道儿遭遇瘟疫横行,不得不把盘缠拿出来住店看病,钱就像流水一样,一天比一天少,人也三五天死一个,姚夫人也染上了瘟疫,临死前拿出一个碗交待孙子,一定要把碗带回老家去,孙子接过碗:“奶奶,这碗黑不溜秋的不说,还砸手,是什么东西做的?”姚夫人还没回答孙子的问题就断了气,姚公子继续往前走,把仅有的盘缠都花光了,东西也当完了,身边只剩下那只黑不溜秋的碗和一身衣衫,当他当完身上唯一一件能当衣裳,吃了两顿饱饭以后,他就流落到城隍庙前阶岩坎上去睡觉了。
虽说沦落到了露宿街头的地步,他还是没有忘记爷爷的教育、奶奶临终的叮嘱,父亲的寄托,坚持往前走,渴了喝溪、河、沟里的水,饿了找点野果吃,到了人家遇上好心人也讨点吃食。从不轻易将奶奶交到手中的碗拿出来示人。一日,他来到李家庄,饿得两眼冒金星,老远就听见有人唱大戏,他打听到李员外正给六十岁的母亲过大寿,他来到李员外家门口,想讨点吃食。看门的家丁见他说话斯斯文文,但穿得邋里邋遢,就想为难他,说:“吃食倒是有些,就是没有地方盛,你有家伙什没有嘛?”他迟疑了半天:“有。”李员外听到门口家丁在说话,以为还有客人,就迎了出来,见到了一个长得斯斯文文,穿得破破烂烂的落魄秀才,不觉多打量了几秒钟,家丁赶紧向李员外通报:“员外,这乞丐来讨吃食,正说没地方盛给他,他说他有……”李员外也不奇怪,随口说:“那就盛给他吧,多盛点。”
员外发话,姚公子赶紧从口袋里拿出那个黑不溜秋的碗,递给家丁,那李员外顺眼一瞥,惊道:“公子从哪里来,为何落到如此田地?”姚公子奇怪:“员外此话从何说起?”李员外问道:“你一路走来都在乞讨?”姚公子回答:“那倒不是,只是半道出了点事故,钱财散尽,亲人故去,只剩得我一人。因祖母临终要我带着这只碗回归故里,重振家园……”李员外点点头道:“你可知你手中的碗是什么碗?”姚公子回答:“祖母临终前,也曾问过,只是祖母未及回答就故去,留下疑问一长串。”
李员外这才舒了一口气:“哦,原来如此。我说怎么会捧着一个金饭碗来讨饭吃。你这个碗是紫金碗,公子世家是否是中原姚氏?”
姚公子惊道:“员外怎知?”
李员外轻叹一声:“想当年,你祖父在朝中为民声援,做了多少好事,深受朝廷重用,听说当年,因你祖父上奏朝廷冬修防汛,避免了来年的洪灾,皇帝赏赐他一个紫金碗,想必就是此物了。”
李员外提及祖父,姚公子不免伤心落泪:“今时不同往日,祖父怕是已不在人世。我来时,倭寇进犯,祖父和父亲前去抵抗,让祖母携女眷弱小回归故里,不想半道儿遭遇瘟疫……”
李员外将姚公子迎进屋内,先将吃食填饱肚子,然后找来衣服,让其洗涮干净,雇了马车,再送盘缠,望中原而来。
故事到此应该结束,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自家不识货,“捧着金饭碗讨饭吃”。只是很多地方、很多人如“姚公子”一般,知道是值钱的东西,就是不知道它哪里值钱,如何变成钱,看到“银子化成水”。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