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西明丨够枣

八月正是秋高气爽的好时节,前几天走在街上到处可见许多卖枣的小贩。我也买了几次,回到家洗洗饭前饭后吃上几颗,可是总感觉到少了些味道。少了些什么味道思来想去,还是少了些家乡的味道吧。突然让我怀想起儿时在老家的七月够枣的一些往事来。

在老家的屋前有三棵大枣树,每一棵枣树都在百年以上,高高的大枣树每年的七月都会挂满一个个成熟的小枣,枣树在我们老家有两种,一种是铃子枣,结的个头小,但是成熟的早,吃起来脆甜,一种是蛤蟆枣,结的个头很大,一般要比铃子枣晚熟十几天,吃起来也不是很甜。三棵枣树中有一棵是蛤蟆枣,两棵铃子枣。

秋天一到,奶奶常常说:七月小枣,八月梨,九月的柿子红了皮。七月间正是小枣成熟的时候,每天半晌午,半晚上家里的大人都下地干活了,村里的孩子们就会跑到我家的枣树下来够枣,因为枣树很高,很多的孩子爬不上去,他们就从地上拾一些泥块、砖瓦块朝树上扔去,树上枣很多,一个砖瓦块扔上去往往就会砸掉几颗枣来,下面的孩子就会蜂拥而上地去抢,谁要是拾到一个枣谁就会高兴地不得了,拾完以后就又开始砸。记得每到这个时节我家的院子里,房顶上就会落满泥块、砖块,好在当年的房顶上覆盖的是麦秸梃子,但是到后来房顶上盖上了瓦,房上的瓦就开始经常被砸烂。

渐渐地孩子们长大了,够枣的方法也有了改变,每天到了放学后,不知谁从家里找来一根长长的大竹竿,拿着竹竿打枣,一竹竿敲到枣树的枝叶上,就会听到砰砰的枣落在地上的声音,小枣在地上乱蹦,你看孩子们慌忙趴在地上争着抢着,有时候一个人就能拾上十几个,这样够枣比起用泥块、砖块砸要方便得多了。记得儿时有一个绕口令是这样说的:

出东门,过大桥,大桥前面一树枣,

拿着竿子去打枣,青的多,红的少,

一个枣,两个枣,三个枣,四个枣……

小时候我一听到这个绕口令我就觉得这是说我们孩子的。

当然最好的够枣方法还是上树去摘,记得后来我们几个大一点的小伙伴常常爬上枣树,看枣树上哪一个枝子上的枣红,哪一个枝上的枣多,就去够那一个枝上的,那个时候穿的裤子腰常常是用松紧带做的,我们把上身的衣服朝裤腰一塞,摘的枣都放在上衣里面,直到摘得腰圆圈都是的才肯下来。蹲在树下的孩子们只能眼巴巴地看着树上的伙伴在吃着、摘着,他们就会喊:“撂下来几个,撂下了几个……”我们就会拉着哪一个树枝摇晃几下,就听到枣子哗哗地落下,下面的孩子就能拾上一些。由于枣树很高,枣树上又有刺,所以上枣树是很不容易的,人们也有句俗语说“上树容易,下树难。”在下树的时候很多的时候会把肚皮、腿磨得通红。可是能下来和大家一起分享摘的小枣的时候也是很让人高兴的事情。更可笑的是有时候摘的枣在被缚在上衣里面,在下树的时候,上衣被拉开,摘的枣会哗啦一下全部掉在地上,满地都是的。其实不是怕枣掉地上被孩子们抢了,而是因为枣一掉地上就会都摔的破损,有的还要粘上一些泥土。

够好的枣,大伙儿常常会把枣放在一起,一人几个的分好,少的时候每人分几个,多的时候每人可以分上几十个,大家吃着枣再一起跑到寨垄子去玩。

虽然枣树是我家的,每天晚上,父母回到家的时候,看着满院狼藉,砖块、泥块、树叶、枣核扔满地面,父母就知道一定是我们领着小伙伴们又够枣了,父亲收拾着残局告诫我们,够枣一定要注意安全。奶奶也常常说:枣大家一起吃才甜。是呀,学会与人分享才能感受到快乐和甜蜜。这就是我儿时够枣的最深的体会吧。

作 者 简 介

郭西明,笔名晓风,安徽界首市人,出生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本科学历。系安徽散文家协会、界首市作家协会会员,笔耕二十余年,在各级各类报刊发表诗歌散文二百余篇。

郑 重 提 示

企鹅号、百家号、美篇、博客、QQ空间、简书等网络媒体发过的文章,不要再投稿给新媒体《行参菩提》。如果愿意继续投稿新媒体《行参菩提》,请先删除,后投稿。

投稿信箱:289341034@qq.com

版权联系:jgy328(微信)

(0)

相关推荐

  • 王柱亭散文——《外婆屋后的枣树》

    小时候,我在外婆家长大.外婆家周围种了很多树.有一棵是枣树. 夏天过后,天渐渐不热.蝉鸣声不再有原来响亮.树上的青枣,有的个大,有的个小:有的有麻红的点子,有的没有点子,很青亮. 风吹树叶动,枣儿时现 ...

  • 东西大家吃才香

    东西大家吃才香 申天亮 我从小顽劣,再加上弟弟.妹妹的拖累,很早就被父母寄养在离县城很远的偏僻的乡下和奶奶相依为命. 记忆中,奶奶是个坚强.聪慧.慈善的小脚老人.她身上时有补丁,却总是干干净净.利利索 ...

  • 秋凉小枣红嘟嘟(散文)

    昨日徒步西行游走,傍晚归家时,路过村头的那棵大枣树下,枝叶繁茂,丫枝上挂满胖胖的青枣.那些青枣在晚风中摇摇摆摆,向人们抖露着健美的身姿."还有一个月就进入秋天,这树上的小枣就该红起来了.&q ...

  • 簌簌衣巾落枣花

    每当想起我的家乡――潴龙河畔博野县迁庄村,眼前就会浮现出枣花的海洋,枣花上晶莹的露珠,多像海面上粼粼的波光,村庄犹如从花海上缓缓驶来,炊烟就是那船上的白帆,迎风破浪,勇往直前. 大枣又名红枣.干枣.枣 ...

  • 刘红玉 | 那棵老枣树 (散文)

    那棵老枣树 文 /  刘玉红 (山东潍坊)  家乡的老房子拆迁了,那三间因终日烟熏火燎而墙体乌黑的茅草屋,还有那个小小的石头垒成的院落,都将成为刻在心底的记忆,不时地浮现于眼前,温暖着我的心房. 曾几 ...

  • 枣子红了

    点击上面"成安文学"予以关注,欣赏更多美作---------- 枣子红了 冀凌云 下午一进办公室,见桌上不知谁放了一把红枣:两三颗青的,两三颗半青半红的,还有几颗又大又红的.忍不住 ...

  • 【辉光日新1056】老枣树(图:姜山大枣)

    "V"习惯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知行合一. 每天读(听)书不少于30分钟 遇到烦心事及时转念 对自己微笑3秒钟 每天锻炼一小时 健康生活一辈子 优图悠分享 今日分享的图片,是姜山的 ...

  • 农村老人说,枣熟了不能用竹竿打,这些原因你清楚吗?

    目前正是冬枣成熟的时候,可以种植冬枣的区域有很多,一般情况下,在10月中下旬和11月上旬之间成熟居多,小帮手还记得小时候,家门口有棵枣树,每年到了成熟季节,都会拿着竹竿去打枣,然后拾起来吃,不过上了高 ...

  • 当代散文‖【陌上枣熟】◆周谦

    作者简介 周谦,山东德州人,爱好文字,作文散落多家纸刊和微刊平台.  陌上枣熟   "七月十五枣红半,八月十五枣落杆." 时光漫漫到了中秋,家乡--乐陵的枣林已是响声一片.人们爬上 ...

  • 郭西明丨洗手(散文)

    说起洗手,也许很多人都会说,这有什么可写的.其实我一直想写一篇关于洗手的文章. 如今在家里,打开水龙头,自来水哗哗地流出,要热水有热水,要凉水有凉水.无论冬天还是夏天,洗手都是很方便快捷的.可是我常常 ...

  • 郭西明丨母亲的蓝围巾(散文)

    在我童年的记忆中,每年的冬天母亲总会围着一块蓝围巾.在村头,在田野,在雨雪中,在寒风中,母亲的蓝围巾常常被风轻轻卷起.每天放学回家的时候.看到蓝围巾,就看到了母亲,母亲的蓝围巾成为我记忆中一道最美的风 ...

  • 郭西明丨不忘初心的坚守(散文)

    何谓"初心"?我清楚地记得24年前,我怀揣着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豪情,来到了界首市最偏远的黄庄中学.当时的老校长见到我,语重心长地说:"小郭呀!你想好了吗?教育就是一种坚守 ...

  • 郭西明丨父亲的肩(散文)

    春节前的一个周末我回老家,父亲上地里看他的庄稼了,临近中午时我就去地里叫父亲回家吃饭,父亲在地头依着一棵杨树,手里夹着一根烟,深情地看着青青的麦苗,自言自语地说着什么.冬日寒风呼呼地吹着,父亲那布满皱 ...

  • 郭西明丨揉麦穗(散文)

    小满过后,感觉阳光变得热烈而芬芳,空气中弥漫着麦子的清香.村里老柳树上的斑鸠又开始"咕咕堆堆,咕咕堆堆"地鸣叫着,布谷鸟也在喊着"麦秸垛垛,麦秸垛垛".此时此刻 ...

  • 郭西明丨理发(散文)

    今年春天有幸随界首市作家协会采风团到东城参加"喜看东城新变化"采风活动,一路走,一路看,大家被东城的变化深深地吸引了.宽阔的街道,林立的高楼,花园式的村庄,万亩森林公园让大家流连忘 ...

  • 郭西明丨娘(散文)

    在老家农村叫母亲都叫娘,我从小到大也一直这样称呼母亲.娘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村妇女,普通的不能再普通了,就像我家门前的那棵老枣树,平凡中带着几分的坚毅. 从我记事起,我一直觉得娘是很伟大的,娘年轻的时候 ...

  • 郭西明丨瞎老一(小小说)

    瞎老一是我们村里的一个寡汉条子,而且瞎了一只眼.其实他的眼睛年轻的时候并不瞎,因为有一次骑自行车去赶集,那时候赶集是顺着我们村边的一个坝垄子.由于车骑得比较快,坝子两边都是一些树木枝条,不小心一根枝条 ...

  • 郭西明丨呼隆集(散文)

    在老家流传着这样的一个说法,每年的年三十,村里的大人们常常去赶集,说是赶呼隆集.小时候每年的年三十,我也常常跟着父亲去安徽和河南边界的天桥赶集.天桥是离我们家乡最近的一个集市,仅仅四五里地.这一趟赶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