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名校农村学生录取比例百分之二十,深挖数据,不过是打了补丁

不要让农村孩子“踩着高跷”进入清华大学。

百分之二十的奥秘

最近一个新闻很火爆。面对舆论场上热传的“寒门难再出贵子”一说,今年清华大学录取的学生中,农村生源的学生占了百分之二十,创造了近些年最高比例。证明教育公平方面有很大的进步。

但是这个录取农村学生的百分之二十是有玄机的。要是仔细分析,这个百分之二十是“打了补丁”以后的百分之二十,真实平等考入清华大学的农村学生只有百分之十五左右。

首先表明态度。无论如何今年清华大学都非常不错。在教育公平方面有了不起的进步。今年农村学生进入清华大学的学生比例创了历史记录,达到了百分之二十。这对促进教育公平有很大的意义。

但是各位网友要注意我标题的措辞和第一段的措辞,能够进入清华大学和能够考入清华大学是有很大区别的。录取是录取,平等考入是考入。现在大规模宣传的是录取了百分之二十的农村学生,但是实际上,并没有那么多的学生考入清华大学,真正平等考入清华大学的农村学生只有百分之十五,还有百分之五的农村学生是“踩着高跷”进入清华大学的。

高跷和补丁是什么‍

我所说的踩着高跷和打了补丁到底是什么那?其实是专门针对农村生源的一种特殊政策。就是清华大学的“自强计划”计划。

简单的介绍一下,因为穷人家的孩子越来越难考入名牌大学,并且曾经有几年名校录取的学生中,穷人家的孩子的比例已经低到骇人听闻的地步。因此各个学校纷纷出台这样的政策,也就是长期学习、生活在农村地区、边远贫困地区或民族地区,自强不息、德才兼备的高中毕业生。可以降分录取或者专项录取。清华大学的政策有一个专门的名字就是“自强计划”。

2020年清华大学一这种方式录取了197个学生,比去年增加了91人。197人换算成比例,大致相当于百分之五。也就是说平等竞争的情况,其实只有十五的农村学生是考入的。其余的都是按照政策被清华大学录取的。这些学生本来是不能考入清华大学的。

还要注意一点,今年比去年“自强计划”增加了91个人的名额。91个人的名额,远远超过清华大学在很多省的招生名额,增加了这样多的名额,当然很容易创造出这样的记录。这就是今年清华大学录取的学生中农村学生的比例创纪录的奥秘。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现在农村的学生很难单纯的凭成绩考入清华大学。原因并不难以解释,就是现在城乡的教育水准差异很大,农村学校的教育水平差。现在各种各样的国家政策,给农村的学生降分录取或者专项录取。本质上是为了缓解农村和城市录取的比例过于悬殊打的一个政策的补丁。这个政策补丁其实并不能缓解城乡之间的教学水平的差异,只是在录取上有一定的倾斜。

这个政策当然有比没有好,但是这个政策并没有解决农村和城市教育水平越来越大的问题。只是在某种程度上缓解了名校农村学生的比例过低的问题。这个政策是一个扬汤止沸的缓和政策,而不是釜底抽薪根本解决问题的政策。现在需要解决的是农村和城市教学质量差异太大的问题,而不是仅仅从录取的角度解决这个问题。

教育水平的差异本质是教育资源分配的差异

教育水平的差异其实本质上就是各地教育资源分配的差异。如果不解决这个问题,想解决教育水平的差异是不可能的事情。

一个网络上非常有争议的一个话题。老师的收入高还是低?几乎每个网友给出来的答案都不一样。因为每个地方都不一样,并且差异非常大。网络上报道老师一个月收入几万和网络上报道一个月收入两千都是真的。有的地方教师收入非常好,大家挤破脑袋想当教师。但是有的地方老师收入很差,稍微有点能力的老师都辞职了,老师没有人做。招考教师招聘不到老师,招上了也不去上班,或者短暂的上班就辞职,现在新学期开学,一些地方不要讲教学水平,能够正常的开课都费劲。在这些地方谈什么教学质量!

简单的说,月薪两千的老师你指望和月薪两万的老师教出来的学生是一样的教学水平?你指望一个老师教十个学生和教一百个学生的教学水平是一样的?那岂不是出了鬼。

最后,希望将来有一天,农村的孩子可以在农村享受和城市里面大致一样的教育。而不是降低农村孩子的门槛,让农村的孩子可以更容易得上名校。况且,名校有这样的政策,但是其他的学校那?其他的一本学校和二本学校还有这样的政策吗?本质上农村学生还是吃亏。

明人不说暗话,你都看完了,麻烦点个赞,要是加一个关注就更好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