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海英丨凝望卢沟桥,风骨壮歌行
卢沟桥自金代建成后,历尽金元兴衰,见证了明清换代。除此之外,中国人民反对日本侵略者的第一枪就是在这里打响的,世界正义战胜邪恶的反法西斯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也是从卢沟桥开始的。因此,这座大桥也被赋予了中华民族不畏强暴的特殊意义。这在中国乃至世界都是独一无二的。
卢沟桥是一座11孔联拱古代大石桥,横跨在有小黄河之称永定河之上,桥长大约270米,雄伟壮观,是北京现存最古老的联拱桥。桥身宽度9米,桥身与河岸连接处扇面形为雁翅,桥东西各有方型汉白玉碑亭一座,东侧是卢沟晓月碑亭,卢沟晓月是清乾隆皇帝的御笔,西侧碑是清康熙所立,以纪念重修卢沟桥事件。
卢沟桥两侧栏杆共有望柱281根,每根望柱柱头之上都雕刻有十分精美的石狮子。卢沟桥刚建成时大小石狮子627个,后来长年风化、多次重修等原因,现存石狮子501个。现在石狮子多数是明、清近代雕刻,少量是金代、元代作品,不同时代,工艺水平、审美情趣、风格迥异,这在游览中能够穿越时空欣赏。
卢沟晓月是著名的燕京八景之一,许多人以为,卢沟晓月成为著名景观,源于乾隆,其实不然,实际上,卢沟晓月之景观自卢沟桥建成不久,那个完完全全纯粹的汉族化皇帝,在金章宗完颜璟时期就名闻天下了。
但是,在民间传说中,人们更愿意相信“卢沟晓月”成名于乾隆,这与一则传说有关。
大家知道,赏月必在望月之夜(十五),相传乾隆听闻卢沟桥可于朔日赏月,但必须是有大智慧者才得见。朔即农历三十,于是一时兴起,就于朔日夜带着文武百官来到卢沟桥赏月。天文常识告诉我们,农历三十月亮运行到太阳与地球之间,月亮阴影对着地球,我们是无论如何也见不到月亮的。但身为九五之尊,岂能在臣子面前坦承自己没有智慧,见不到月亮,所以乾隆不仅赞叹月亮又大又圆又漂亮,还为了证明自己见到了明月,大笔一挥,写下了“卢沟晓月”四个大字。于是一出中华版“皇帝的新装”在卢沟桥畔隆重上演,文武百官赞美三十的月亮欢呼声响彻夜空!
卢沟桥狮子数也数不清,初见卢沟桥,放眼望去卢沟桥很是壮观,桥侧栏杆望柱上的狮子一眼望不到底,桥上每个狮子的造型各异,生动无比,几百只狮子怎能数清,大狮子的怀里可能藏有小狮子,就是说可能在你不注意的地方还有一个小狮子,那些小狮子真是憨态可掬,狮姿态各式各样,有威严的,有调皮的,有慈爱的,有庄重的,有些已经面目模糊了,但依然掩藏不住曾经的辉煌。数不完的狮子,道不尽的沧桑。
卢沟桥,桥体和桥两头的清朝古迹,都用铁栏杆保护了起来,破损的桥体也有专用的铁钉加固,有些石狮子是修复了的,有些还保留着原状,破损不堪,还有一段原始的桥面云板也保留着,并作了标示和介绍,(卢沟桥始建于金大定年间,具体时间是1189年,完工于明昌三年,(即1192年)三月,距今天(2016年)已有820多年,的确是太古老了。一股沧桑的历史感迎面扑来。桥面因经年累月的磨蚀、风化已经变得凹凸不平了。
卢沟桥是古代劳动人民治水工程的辉煌杰作,其北侧桥墩上的分水尖,是治水工程的伟大发明,有效分流了洪水强大的冲击力,化解了对桥梁的破坏力,确保了这条南北通衢屹立不倒。古人的智慧令今天我们仍然赞叹不已!
行走在卢沟桥的石桥上,抚摸着斑驳的桥栏上的石狮子,仿佛时光突然倒流,出生在和平年代的我们,却也只能从斑驳的石桥上,去感受当年在卢沟桥上,承载了多少个年轻英雄战士的生命,一寸河山一寸血悲壮,他们在这里倒下,他们用鲜血和生命捍卫着祖国人民的安危,顿时心里暗生忧伤,此时的卢沟桥桥头雾霾很重,我站在霾里仰望卢沟桥心中多了些沉重。
今天的卢沟桥就这么静静的跨在这里,想像着那个战争的年代,我们心中敬畏这段历史,缅怀着祖国最可敬的人,之所以去北京看卢沟桥,是因为她承载了中华民族最沉重历史。它仿佛在时刻体警着我们国人,我们是中华儿女,我们勿忘这段历史!我们铭记在心!勿忘国耻!我们也祝愿我们的祖国繁荣昌盛!国富民强!人们安居乐业!
作 者 简 介
袁海英,从事医疗卫生工作。洛阳作家协会会员,洛阳诗词学会会员,中国著名行走散文作家联盟成员,自媒体《行参菩提》签约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