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帐篷听雨/马海
宋词世界,常推崇僧庐听雨、客舟听雨、红楼听雨,充满文人廋骨。这些,都不及帐篷听雨来得壮阔。帐篷意味着野逸、浪迹、天人合一。古代游牧民族、当今徒步驴友,才能深切感受帐篷听雨的旷达幽微。这不,这次大脑子山麓野营,又感受了一次远离红尘扰攘的帐篷听雨之乐。
驱车夜宿七连忠哥家,四人火塘夜话。读家谱,话黑塘,说匪事,侃烟帮,火塘上一把老炊壶如龙吐雾,送我们穿越过去时光。几个都是有逸怀的不惑壮男,忠哥外科医生却也撇得一手羊毫隶书,春霆内科医生游于大地理人文之奥堂,骆壮士奏得洞箫之和梆笛之清。一时,出关的情也切,走古道的意也盛,苦沉沉煨得几罐油茶下三亩野史。檐坎看天,大脑子山杵于大雾之中,次日脚程怕是一路雨雾了。
次日四人还未出得石门关,雨滴先至。山泉细流在谷底,峰峦独秀于雾间,这道也蟒蛇般伏延在半山,旧时啼声远逝,却遗当年险象。草甸在逼仄石门关外,牧羊种药材,身后走一只硕壮黑狗,也是天无老子地无娘的大王。果然,忠哥土著,熟知山林,眼毒,连覆盖于古木苔痕下面的幼菇,也一一瞅见,采于囊中,也是宿营地难得的鲜活小菜。至于木耳、蕨菜,也可一锅爆炒。驴友队中尚有春霆这样的美食妙手,早备下米辣子,只待一展手艺。登得秀妙云峰,后背汗溢,雾气流美升腾,出于谷底,仙气骤起。骆壮士古雅,登峰禅坐,十指莲花,目送归鸿,神闲气定,然后捻出三尺洞箫一只,呜呜奏于绝顶,仙乐飘下,和云随雾,大有笑傲江湖曲之归隐大怀。
一路脚程,一路啸声,一路驴蹄欢声,谈股论金之语绝耳,谈古论今之雨潇潇而来。暮色苍茫,抵十匹相宿营地。青绿帐篷,款款立起,炊烟一柱,鬼火两堆,雀鸟闻于深林,雉鸡呼伴于高树。帐篷是大地上突然出来的两本诗集。帐篷是驴友的灵魂暂息地。有帐篷的人才是行走在大地上的诗人。帐篷是和炊烟相伴相生的,尽管草地上洒落的羊粪马粪弥散着野草清香,告诉我们还在尘间,但也告诉我们离都市远了。
骆壮士和忠哥燃起野火煮晚餐,我和春霆搭帐篷。帐篷是舒翼而飞的,在手中抖动着飞翔。青草坡,帐篷像一卷诗安置。宁静的羊皮卷,被山垭口捧在手里。我开始读。
帐篷是孩子的眼睛。安扎帐篷,安扎童眸。心一下子流放了,我爱白云深处的帐篷,帐篷,野地的独白。一方帐篷,默默无语,像我的几位安达。夜晚,与星星对视,半个月亮在云中独坐。我坐在火塘边,吃完晚餐,开始畅想帐篷的夜晚。帐篷的影子落在咀嚼夜草的呼吸里,整个山地,是一册美到疼痛的诗卷。
雨,是送给我们的韵脚。雨在半夜和帐篷窃窃私语。他们的话儿大声了点,把我们从梦中吵醒,又把我们带入另一个梦中。帐篷雨声,淅淅沥沥,淅淅沥沥,苍穹在大地耳边私语。唯有我们在天地之间安置的小小帐篷,收录了这些山野的秘密。我在睡与醒之间,梦与非梦之间。一会儿雨声就消遁,一会儿又从山那边爬过来,在帐篷外不肯走远。
帐篷一夜听山雨,深林明朝拾菌菇。
帐篷里的梦,也是野菌子的色泽和青草的味道。一天艰辛的脚程,换来一夜帐篷充满诗意的安睡。我眨眨眼,枕边已经落满了雨声采薇的声音。
作 者 简 介
马海,华坪大兴街人,专栏作家,鲁迅文学院弟子,中央文化干部学院文博专业结业。从事地方文化史研究多年,著有《味蕾上的云南》等5部著作。获首届延安文学奖,第十届云南日报文学奖,中国回族文学提名奖,第三、第四届、第五届丽江文艺创作奖,2014年度滇西文学奖,云南彩云奖,丽江蓝月亮奖等数十次。
玉润时光·首届“行参菩提散文奖”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