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旭东丨电视机的事儿

国庆节那天,我从商场买了台39英寸的液晶电视,放在客厅里真是又气派又好看,儿子在一边也是高兴地不得了。母亲见了,就数落我说:你们的电视机不是才看没几年吗?怎么就换了?我笑着说:妈,您不懂。那台电视是29寸的,看着不舒服。您看这台多漂亮!母亲有些恼怒地说:漂亮,漂亮,就知道漂亮!好好的电视机,说换就换,一点也不知道心疼钱!

望着母亲转身离去的背影,不由得让我想起当年我家那台黑白电视机的事。

大约是在1979年吧,电视上正在上演两部国人皆知的连续剧:一部是《虾球传》一部是《铁臂阿童木》。我那年刚六岁,家里既没有电视,也不知道阿童木是何物。当时,我家比较穷,五口人仅靠父亲一人微薄的收入度日,所以维持温饱亦很艰难。家里最奢侈的一件商品不过是台台式风扇罢了。一天晚饭后,同学红兵邀我到他家看电视《铁臂阿童木》。那是我第一次看到电视并见证了一个双腿带火箭的卡通人物。尽管红兵家是台12英寸的黑白电视机,但在我的眼中那,却已经是这世上我从未见过和想到过的最美最好的东西了。一连几天,我都跑到红兵家看电视。可有一天晚上我又去时,却被红兵挡在了门外。红兵说:今后不允许你再来看电视了,因为今天上课时你向老师打“小报告”说我们下河游泳了。面对我的道歉和哀求,红兵不为所动。于是我只好抽泣着回家,母亲叹了口气,安慰我说等我过生日时送给我本故事书。可晚上我睡觉时,心里老是想着阿童木,所以一夜里不知道偷偷流了多少泪。

过了几天,父亲下班回来后突然郑重地向全家承诺:半年之内他一定给家里抱回来一台电视机!父亲说,他有一项工作在省里得奖了,奖金有1000元。两个多月后的一天下午,父亲果真抱回来一台12英寸的“星海”牌黑白电视机。当天晚上,这台电视机被父亲摆在庭院里,街坊邻居大大小小被邀来十几位,大伙美滋滋地看了大半夜。于是,只要父亲在家,几乎每晚我家的这台电视机都会被父亲搬到庭院里让邻居们看个过瘾。这样的时光大约持续了有一年,直到大院里又有三户人家也添置了电视机才算结束。而我也再不用厚着脸皮到别人家“蹭”电视看了,最“解气”的就是再不用拿巴结的口气去讨好红兵了。

1984年,我家托人从郑州购买了一台18英寸的“夏普”牌遥控彩电。这台彩电当时在我们那片儿胡同的四邻中,可谓出尽的风头!电视带彩固然新鲜,但可以遥控开关、换频道的事,大伙却是谁也没有见过。记得那天晚上,四邻们围坐在彩电前,正津津有味地看着节目,忽然电视机自动关了,一会儿又自动开了。更神奇的是,一会儿上演中央台的节目一会儿又变成河南台的节目。邻居马大伯说:这电视不行,肯定是坏了。大伙也随声附和道:是啊,是啊,这电视有毛病!可大伙哪里知道,这一切都是我哥拿着遥控器在搞鬼!大伙当时都愣了,一时半会儿谁也搞不清楚我哥手里的小盒子怎么竟然拥有如此神奇的力量。我哥当时愈发洋洋得意,他一会儿遥控电视声音一会儿遥控频道一会儿遥控电视图像,把大伙整的是一愣一愣的。那天,大电视上演的是什么节目已经不重要了,大伙完全被神奇的遥控器吸引和征服。惊叹声、疑问声、欢呼声此起彼伏,那场景历时多年现在想起来仍然令人记忆犹新。

后来,黑白电视机开始逐步退出历史舞台,彩色电视机逐渐在普通民众家庭中粉墨登场。18英寸的,21英寸的,25英寸的,29英寸的……

电视机的屏幕越来越大,功能越来越多,样式越来越靓,电视机已从昔日的奢侈品演化为生活必备品,进而从一家一户拥有一台电视机转变为一家一户几乎一人就有一台彩电。而这些不都是改革开放后,人民群众追求愈来愈高、生活愈来愈好的真实写照吗?

作 者 简 介

王旭东,笔名“雨映寒空”,男,河南省周口市川汇区人,业余爱读史籍,喜欢摆弄文字和相机,喜欢在阅读和自由行走中感受、参悟人生。偶有小文发表,散见于国内一些报纸杂志,《行参菩提》签约作家。



(0)

相关推荐

  • 回忆:电视机趣事

    电视机 文/黄建民 "昏睡百年 ,国人渐已醒.睁开眼吧,小心看吧 ,哪个愿臣虏自认.因为畏缩与忍让,人家骄气日盛--"每当听到这首歌曲,我就会想起刚开始流行电视机时候的很多趣事. ...

  • 那些年,那些陪着我的电视机

    难忘的电视机 文/马道超 2019是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七十年的光辉岁月.七十年的辉煌厉程,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的国家建设,百姓生活都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从贫穷落后到富裕强 ...

  • 我家的那台黑白电视机 文/叱干慧利

    我家的那台黑白电视机 叱干慧利       我家的客厅放着台十七英寸的黑白电视机,这台黑白电视机已经陪我度过了三十几个春秋,在我家也有十多年了,虽然一点用处都没有,可老张和孩子们谁也没有提说过要把它扔 ...

  • 黑白电视机的记忆

    王风英 上世纪70年代末,电视机绝对算得上是奢侈品.我至今仍清楚地记得第一次看电视的场景.那是在父亲单位的办公楼门口,一台黑白电视机吸引了从四面八方赶过来的人,小小的电视机前黑压压的一片,那场面绝不亚 ...

  • 收音机、录音机、电视机的回忆【中】

    〓 第 1350 期 〓 文|陈利清   编辑|王成海 04 那时的电视机节目也少而且可怜,白天都是学外语,夜晚最多也是演个成语故事什么的,台也少的可怜,最多2个台,扭来扭去,都是嚓嚓的噪音和满屏的雪 ...

  • 电视机的变迁

    ​不像现在,是大数据网络时代,上世纪80年代,老百姓了解外界,主要靠电影和报纸,报纸主要是机关单位有,老百姓很少有. 由于是住在镇上,所以我的家乡很早就有电影院.记得当时我正在读小学,天天晚上守在电影 ...

  • 这台七十年代的黑白电视机,勾起了我深刻的回忆,你们还有印象吗

    今天在家里帮老妈收拾旧房子,农村里面老人都差不多有个共同的习惯:什么都舍不得扔掉,总觉得下次还能用上,最后的结果就是家里东西越堆越多,下次也永远用不上或者忘记用了. 不管有用的没有的,扔掉总是觉得可惜 ...

  • 【原创】童年的有声娱乐

    前言 我是一个农民的儿子,我的童年是在农村度过的.在那个物质匮乏娱乐贫瘠的年代,于我而言,只要是能发出声音且有视觉享受的活动都可谓之娱乐.孩子们的天性就是贪玩,我们虽然囿于农村限于家庭的清贫,但我们却 ...

  • 【吃在陕西】张俊:那年端午

    编者按 这里会让你舌灿莲花,满嘴噙香.厚重的内容,飘逸的笔触,背后流露的是恬淡如水的心境,字里行间悠远的文化意味和浓厚的乡土气息! 与这种意味相交织.缠绕的,是人间烟火味--是氤氲其中的亲情.乡情,和 ...

  • 王旭东丨善待自己,珍惜当下(随笔)

    日子就这么一天接着一天的流走着,不管你高兴还是不高兴,愿意还是不愿意. 转眼之间,我们从一个懵懂.骄狂.光鲜的少年变成了手捧玻璃杯里面泡着枸杞+菊花的油腻大叔. 一些人在这时候,也许已经实现了自己年轻 ...

  • 王旭东丨旧时农村走亲戚

    旧时过年走亲戚是我们豫东一代农村的民间习俗.那时候,农村都很穷,乡下走亲戚时都时兴挎个竹篮子,里面一般都是放上十几根自家炸制的油条.4-6个白面馍就可以了.再稍微讲究些的,可以再在竹篮子里的最上面摆上 ...

  • 王旭东丨武僧一龙,一个“神话时代”的结束

    2017年11月24日晚,在万千武迷的翘首企盼中,<武林风>迎来了全球瞩目的世纪大战--"一龙王者挑战赛"之最终决赛.<武林风>栏目成功推出的平民明星.武僧 ...

  • 王旭东丨青岛崂山

    相信很多人都和我一样,认识崂山是来自一个家喻户晓的故事<崂山道士>.这个故事取自于300多年前山东淄博人蒲松龄编写的<聊斋志异>.<崂山道士>写的是一个年轻人王生在 ...

  • 王旭东丨生活再艰辛,总归还是要面对

    每一次金融风暴总会改变了许多人的生活和命运. 大军是个饭馆老板,靠着辛苦的打拼,他在一座城市里拥有了房子.车子和存款.房子不大,但足够大军三口之家遮风避雨.车子一般,但足够大军一家三口出行无碍.存款不 ...

  • 王旭东丨抱怨再多,有用吗?

    在我们身边,总会遇到这样一些人:他(她)几乎每天都在抱怨,一会儿抱怨收入低买不起大房子:一会儿抱怨孩子不听话总是和自己对着干:一会抱怨工作太忙手里的活儿老是干不完.总之,给人的感觉就是什么他(她)都不 ...

  • 王旭东丨泰山看日出

    我们到达泰山山顶时,已是傍晚.这时,三三两两的游客开始寻找露宿之地,准备在山上坚守一夜然后去迎接日出.山顶有条"天街",坐落着几十家旅馆和饭店,但价格贵得惊人.但好在有许多出租棉大 ...

  • 王旭东丨金银花及其他

    很喜欢金银花这种植物.喜欢它的皮实.低调和实用. 在花草植物中,金银花一点也不娇贵.它不挑土壤.不择环境,既耐干旱又耐贫瘠.平时忙碌的你几乎不用拿出专门的时间来伺候它,它就在那儿默默地生长着,悄悄地发 ...

  • 王旭东丨风情东湖

    在豫东周口,有这样一个地方:既能够让你赏荷观景,放松心情,一览"接天莲叶无穷碧"的江南风景,又能够让你挥竿垂纶,搏鲫擒鲤,感受"斜风细雨不须归"的浪漫情怀,还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