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便面市场重回“400亿俱乐部”,是否可以高枕无忧?

前些日,今麦郎董事长范现国先生在公开场合宣布:“今麦郎5年内将逐步退出油炸方便面市场!”伴随着市场回暖的话题,方便面市场再掀风雨。
2013年中国方便面销售量为462.2亿包,达到顶峰,随即便逆势下滑,最低滑至16年的385亿包。之后,2017年起开始逐步上涨,2018年,国内22家主要的方便面品牌销售量共计销售400亿包,重回400亿俱乐部”
短短几年时间,方便面作为国民商品,历经周转波折,这个曾经伴随了中国人一次次外出,一个个深夜的饱腹之选,是如何逆转的,这样的逆转具备可持续性吗,方便面市场的回暖具备可持续性吗?是否还存在着风险和挑战?
核心阅读:

1. 前几年为什么方便面不行了?

2. 重回市场的关键动因是什么?

3. 如何寻找下一个创新机会点?

-01-
前几年为什么方便面不行?
方便面的下滑,作为业内人士,很容易想到的是,受到了外部“野蛮人”,外卖平台的阻击,2011年-2017年,中国外卖市场规模由216.8亿增长至1662.4亿元,6年时间增长了近8倍。
尤其是在外卖崛起的初期,在资本的助推下,外卖平台为了获取用户,疯狂的补贴,免配送费、送优惠券等一系列的打法,让消费者趋之若鹜。
但除了外卖平台外,就没有其他因素吗?如果将方便面放在一个大的消费周期来看,事实上,方便面品类撞上了一个“边界墙”。
简而言之,品类基本饱和,方便面遭遇了“市场规模和技术限制”。是否还记得,2013年-2014年,康统的方便面大战,两家公司短短两年市场共消耗40亿根火腿肠用于消费者购买方便面的赠品。
这也是2014年两家业绩下滑的主要原因,试想如果品类有增量的空间,两家企业断然不会将竞争升级到这般地步。
当遭遇市场规模天花板,短期内最恰当的方式便是发起“战争”,抢夺消费者资源。另外,技术限制,这里指的是产品本身,什么意思,康师傅老坛酸菜面和统一老坛酸菜面,除了细微的口味差别,还有区别吗?
几乎没有,只是外壳不一样罢了。面背后的“技术限制”,导致消费者对方便面不再有新期待,产品的足够好,消费者会持续消费,但只是“迫于无奈”的刚性消费。
“红烧牛肉面,老坛酸菜面”代表方便面品类的代名词,这些家喻户晓的好产品,已经没有让消费者再有期待,市场规模和技术限制,已经让品类到了增长极限。
除此之外,随着收入的上涨,其他新奇特方便食品、代餐食品的兴起,也进一步瓜分了消费者。
内忧外患,共同作用在方便面市场,销量的下滑是必然的趋势,外卖平台的崛起,掩盖了方便面下滑的真实原因。外卖,只是加快品类到达“边界墙”的一罐燃料而已。
-02-
重回市场的关键动因是什么?
重回400亿俱乐部,显而易见,还是少不了外卖市场的“助力”。当平台从用户的争夺回归到商业本身,价格的杠杆回到正常的市场水平线,用户便开始重新平衡和定位“方便面和外卖”,外卖仍是常规正餐,方便面是便利性的代餐,即时方便消费,以及偶尔拮据时的首选。
当市场下滑的警钟敲响,以康统为代表的方便面自然会加速创新的举措,根据AC尼尔森数据,2019年上半年中国方便面市场销售额同比上涨7.5%,整体销量也同比增长1.4%。高价方便面拉动了销售额增长。产品的健康升级、营养升级是各大品牌的产品研发方向。
近日,货圈全微数实验室发布的《方便面市场发展报告》显示,康师傅旗舰店中,价格在5~10元这一区域的中高端产品占到61.22%,统一旗下中高端产品则占比60.98%。
统一将方便面定位于“生活面”,开发了汤达人、都会小馆、满汉大餐等品牌,将营养和健康的利益点以大块肉、高汤等高品质外显化;康师傅则调整产品的结构,开发了express速达面馆、鲜蔬面、黑白胡椒等系列产品,以满足消费的升级。
除了食材的升级,康统也将品牌的年轻化列为重点工作,如康师傅与热门游戏‘王者荣耀’,统一藤娇打造藤娇物语系列,搭配扫码看‘触电小小说’,连结青春恋爱场景;汤达人选择刘昊然作为品牌代言人,让元气、专注等产品特点更有说服力。
反思、补救,再加上外卖市场的降速,才勉强将方便面市场拉回到400亿规模。
-03-
如何寻找下一个创新机会点?
坦率地说,重回400亿,并不代表面企可以高枕无忧。中国是一个多层级、多圈层的市场,用统一的消费升级,全线布局中高端产品,并不可取。
中高端面,不是终点,只是满足了一小部分人的营养健康所需。真正要考虑的是多层级、多圈层市场的消费所需,跟是否中高端无关。
消费需求的多元化、小众化、细分化,是确定性的方向,沿着这个方向,放下价格的诅咒,才有可能真正抓到下一轮消费周期的机会点。
1. 人群细分,定制专属面
将方便面定义成生活面,面的核心价值不在于方便,而是真正源于满足生活所需,比如针对女性消费群体的低卡面类,减少热量摄入;
针对老人的多纤粗粮易消化,日本有一款乌冬面类产品,开发了老年人专属款,减盐40%,并且加入了有益于控制血压的γ—氨基丁酸;
过去方便面的核心逻辑,口味普适全国,大单品的好处是无论是在生产端、销售端,还是传播端,都能以统一标准的策略,最高的效率,迅速铺向全国的终端。而现在,以线上电商为代表的无限货架空间,将为“小单品”的崛起提供更多可能性。
2. 地域特色,走向全国化
中国是一个美食大国,千年的历史沉淀,各地有着明显的口味差异,地方特色面美食,也是数不甚数。特色面食的全国化,也将是一个很好的切入口。过去这些地方面食,往往是出现在餐饮小店,是一门手艺,无法工业规模量产,走向全国,比如镇江锅盖面、广东竹升面等。
例如,以湖南米粉,广州螺蛳粉,重庆酸辣粉为代表的特色小吃,正逐步通过或线上,或线下走向全国,消除地域限制,原汁原味的体现地方特色。
3. 避开主食,主打零食化
网红方便面通过爽辣、刺激的口感,如火鸡面,赢得一大批用户的偏爱。针对消费者寻求刺激的好奇心,“夸张”口感,开发以零食为导向的产品,类似辣条,而非现今的代餐面食,给用户更多选择。
4. 切换赛道,细分消费场景
生活面的重点,在于生活。生活中的面,不仅仅是健康、营养,更重要的是面里要有生活的仪式感。近两年崛起创新消费品牌,拉面说,几乎重新定位了面的价值。产品融入DIY元素,加入“煮面”的步骤,重拾厨房烟火气。
新中产阶级是升级面的主要消费者。结合这批用户的消费场景,未来还可以开发健身、下午茶等场景食用面。如健身面可以主打低GI、高蛋白概念,产品口味调和也可以加入鸡胸肉等原料,满足健身场景的营养摄入需求。
5. 食材升级,贴合正餐营养
迭代优化,原料升级。仍主打方便面品类“方便、快捷”的利益点,但面品口感更好、更健康。如今麦郎老范家面馆面、康师傅Express速达面馆面等。面饼从油炸升级至蒸煮面,未来有可能进一步升级到冻干面,无油炸,更接近现煮也更健康;配料从味精包升级至真材实料的料包,大块牛肉、浓郁高汤、大朵蔬菜。
鲜度升级,更少添加、更鲜口感。同果汁、牛奶等品类一样,面类将会转向新鲜、少添加的方向。通过减少面条及调味包中防腐剂等添加剂,打造新鲜的方便面,比如统一的Q小鲜,面条只有面粉等6种原料,不含防腐剂等添加剂,冷链保质期45天。
结语:
多元化、小众化的消费需求,并非仅仅指小部分人的需求,还有大部分人的小需求。过去,我们总是在针对大需求,追求所有人最大公约数的共性需求,而未来我们要追求的是小需求,某一特定群体,或特定消费场景。
在金错刀的《爆品战略》一书中,曾经对小米产品致胜法宝之一的“极致性价比”做了分析。提供高品质的产品,低于用户预期的价格,从而拉动用户心理的狂欢呐喊,同样适用于传统快消品。
对这批新中产人群来说,他们不再盲目崇拜大牌,会挣钱也会花钱,买东西更追求性价比。拉面说对标日式拉面,用户对于日式拉面的印象是食材丰富、价格贵。
在味千拉面,豚骨、叉烧等口味均在35-45元/碗。拉面说把价格控制在20元左右,提供同品质、性价比更高的产品,更好的满足了用户的功能需求与心理诉求。
而传统面品对标的是国内普通面馆,一碗牛肉面的价格店内在20元左右,在这种情况下,康师傅速达面馆面带来的性价比就没有那么强了,虽然便捷,但口感与配料的健康度感知上不及普通食堂。产品的价格不能满足用户的心理预期,也就是没有达到极致性价比。
而自嗨锅对标的是火锅店,消费者对于火锅店的认知是人均消费100元左右,因此,自嗨锅30-40元价格,其便捷与美味能支撑其高价。而汤达人系列,价位低于速达面馆,品质上优于普通方便面,是当前面品升级里比较好的产品类型。
升级不是提价,也不是几大块牛肉、一包高汤能解决的,更多的是站在用户的角度,找到用户的需求与意愿价格的平衡点,才能更好的实现市场扩量!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