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同书丨心中的大观园

真正读《红楼梦》,并身临其境,感受其内涵和精髓还是在成年之后,此前走马观花的一两次阅读并没有给我留下什么印象,也许生活和知识的阅历相对肤浅,使我很长时间不能领会其精髓。直至生活稳定下来,我把经营几年的食杂店扩建成综合超市以后,闲暇之时,再次捧读《红楼梦》,此情此景,那人那物,便有了更深层的涵义,特别是关于大观园的诸多描述,让不再年轻的我心旌摇荡,浮想联翩。

初读《红楼梦》,记忆深刻的是关于刘姥姥进大观园的描写,大观园的亭台榭阁,雕梁画栋,山山水水,花草鸟虫,无不演绎着更多的悲欢离合,人是人非。那一刻,我似乎有一种恍若隔世的穿越感,小说中人物的喜怒哀乐,离愁别绪以及分分合合,多舛的命运,全都活跃在偌大的大观园,立体真实的在我眼前上演。我的阅读越深入越痴迷,来自心底的感觉就越强烈,起初,我不知道那种感觉因何产生,直到我的意识随刘姥姥初次踏入大观园,并随刘姥姥的脚步深入其中,我才真正明白原来我已经被书中逼真细腻的描写所感染,被每一个人物的命运所牵挂。那个夜深人静的阅读使我平生第一次走进了大观园,第一次在晚晴奢华迷离的大观园里失去了自我,玩起了穿越。那个夜晚陪伴我的只有悄无声息的时间和货架上琳琅满目的商品。

那晚的阅读使我再也忘不了大观园的是是非非,大观园从此走进我的梦中。曾几何时,我在忙碌的闲暇之时一次次走进臆想中的大观园。大观园几乎成了我的念想,我曾经不止一次想走出忙碌的超市,真实地去体味游览大观园,给自己深夜的阅读找一个契机,给倦怠的心灵找一片慰藉的绿荫。

终于,一个暖意融融的晚秋,我来到省府济南,第一次渴望走进梦寐以求的大观园。可是,在车水马龙的大观园门口,我却步了,我不想怀揣着一颗被一路风尘熏染的心走进大观园,我想把自己沉寂下来,用一颗虔诚的心远距离的观赏大观园。我好不容易在一片相对寂静的街边找到一家小茶馆,是小茶馆古色古香的布质招牌吸引了我的脚步,在临窗的一张八仙桌前,我坐了下来,看着马路对面大观园烫金的辉煌牌匾,我一边喝茶,一边若有所思。

此时的大观园笼罩在秋日旖旎的阳光中,院墙边古老高大的古槐和皂角树诉说着一个亘古不变的传说,一位才人在百年之前用他满腔柔情为后人留下了千年不变的精神财富,更有这不朽的大观园矗立人间,供后人观赏凭吊。

茶馆主人是一对耄耋夫妻,两人都是济南老户,在这大观园附近经营茶馆也有几十年了,有很多商人找上门,要出很多钱租赁这片门面,都被两位老人拒绝了,他们不图赚取多少钱,闲下来又怕寂寞,就把这不大的茶馆一天天打理下来。用他们的话说,这游客来自四面八方,都是为对面的大观园,来了,走了。走了,来了。一年年,一拨拨,每天游客不断,这地儿,风水宝地,养着多少辈人呢。老人把一本线装的红楼梦摊开,大观园的描写段落刚好映在我眼前,老人抖动稀疏的眉毛,竟然默念起来。只见佳木葱茏,奇花闪烁,一带清流,从花木深处曲折泻于石隙之下。

在茶馆里坐久了,我竟然错过了游览大观园的时间,泱泱不快地走回宾馆,那夜,我一夜无梦。

也该着我与大观园擦肩而过,由于超市很多业务需要打理,第二天我就开车回来了。遥望渐隐渐现的大观园,心中难免怅然若失,更多的遗憾只有装在心里。

每天仍然忙碌于超市,摆放商品,接待顾客,打扫卫生,迎来送往,事无巨细,忙碌而充实,累,却快乐着。

又一个夜深人静的阅读时间,仍然是自己喜欢的《红楼梦》,再读大观园那几章,却又悟出另一层涵义,虽然省城之旅未能零距离观赏大观园,但小茶馆的耄耋夫妻却给我另一种观赏理念,人生的最美丽风景,孕育在劳动中,劳动是旅行的最好诠释。自己每天打理的超市,不是最壮观最美丽的大观园吗。

作 者 简 介

李同书,山东省菏泽市曹县大集镇姚万楼村同福超市店主,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在全国各地报刊杂志发表小说散文多篇。



(0)

相关推荐

  •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看《红楼梦》中贾母与刘姥姥的智慧情感

    细品<红楼梦>中的经典人物,领略他们的传奇人生,体味他们的悲欢,纵然"满纸荒唐言",仍旧"一把辛酸泪".处于社会顶层的贾母与处于社会基层的刘姥姥同台 ...

  • 一名基层女公务员真实故事,背景“惨淡”,认清现实也是一种成长

    假如你是一名基层公务员,背景"惨淡",业务能力在人才济济的公务员队伍中又不是特别拔尖,如何在繁杂的世事中,苦中作乐,独善其身呢?今天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就是一篇来自公选王粉丝的投稿,从 ...

  • 来看小朋友演的《红楼梦》----小朋友的福利,大朋友的惊喜

    <红楼梦>可以说是家喻户晓,然而很多成年人也表示看起来头晕.无聊,还难以看懂,光是人物就成百上千,人物清楚就很难. 更别说小朋友了,字很多不认识,诗词不懂,确实难以读下去. 只是红楼是作为 ...

  • 一副对联盖棺定论刘姥姥的人品

    许多古典文学爱好者,在赞赏<红楼梦>中的著名对联时,几乎都会异口同声地引用中国台湾著名女作家.旅行家三毛的一句话点评:"<红楼梦>是一生一世都要看下去的书." ...

  • 李同书丨一本影集

    金色的阳光给挂在店门上的一块红底白字的铝制牌匾镀上一层橘红,党员之家几个字愈发熠熠生辉,十九大召开前夕,县委给每一户党员挂上了一块光荣匾,作为一个有着光荣传统祖孙三代的党员之家,从挂上牌匾的那一刻起, ...

  • 李同书丨乡村独白

    乡村是固体的,坚硬而柔软,你想融入和渗透,它具有亘古超强的包容性,它又不介意你的背叛和排斥,始终用月光似的眼睛抚摸你的来世今生,几千年以前贯始至终.你的行为决定你的态度,乡村绝不横加干涉.关键你已经无 ...

  • 李同书丨父亲的座钟

    很多年过去了,八仙桌后面的条几上仍然摆放着一台古色古香的旧式座钟,绛紫色的木质外壳,圆圆的银色钟盘,长长的钟摆有条不紊地摆动着,清脆响亮的滴答声像一支节奏感超强的乐曲,让人觉得岁月就是在这种永不间断的 ...

  • 李同书丨摸鱼

    小时候最大的乐趣是到离村不远的河滩去摸鱼.出了村,沿着一条蜿蜒的小路穿过一片茂密的杂树林,绕过二魔道的瓜棚,就看见河滩那一汪碧绿的河水了.二魔道老远看见我们的影子,一双绿豆般的小眼睛睁得溜圆,直到我们 ...

  • 李同书丨父亲的架子车

    架子车的结构并不复杂,车把跟车架同为一根粗壮的槐木,车帮的支架有榫头,卯在车架的槽孔里,嫌不牢固,用一根长方形的木楔嵌入.两个车轱辘被一根钢轴连着,走两条无法交融的平行线,却组成一个割舍不开的共同体. ...

  • 李同书丨难忘那年的榆钱糕

    姥爷去世以后,姥姥好像再也没有更好的东西招待我,这似乎成了她心里过不去的坎.其实那时候我认为自己已经长大,学会了自个照顾自个,但是姥姥一直把我当成尚未长大的孩子,挖空心思变着法满足我的需求,拮据的家境 ...

  • 李同书丨母亲·元宵

    春节前,母亲就开始准备元宵的食材了.市面上众多品牌的元宵,母亲无意留恋,她甚至在点播秋玉米的时候就打算种一块糯谷,不需要多大一块地,只是在玉米地外围留几片苇箔大小的一小片,就可以满足一家人元宵节的需求 ...

  • 李同书丨吃热馍啊!

    天气的寒冷并没有影响母亲的心情,刚进腊月沿儿,她就进入了年的状态,加工面粉是筹备工作的序曲,所有要做的花糕.馒头.包子,均来自面粉的前期准备. 母亲每年都要储存两袋子小麦,用做年关蒸馍的面粉,夏季收麦 ...

  • 李同书丨乡村人物琐记

    郭老师 读完小学,任教员的伯父执意让我到郭瓦念初中,不明白当时郭瓦怎么实行两年初中制,提前结业也许是那时候伯父对我这个独子隐秘的情怀和期望表露,他得为早日丧父的我负责.五华里开外的那个村子像谜一样让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