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周三 | 李渔《闲情偶寄》:如何做一个快乐的人?
中国人生活艺术的指南 | 第1922期
今日豆瓣评分8.6分,3765人评价
李渔(1611-1680),原名仙侣,字笠鸿,一字谪凡,号笠翁、湖上笠翁等。祖籍浙江兰溪,生于江苏如皋。明末清初文学家、戏曲家。
1.贵人之妇,宜披文采,寒俭之家,当衣缟素,所谓与人相称也。
2.身非身也,蝶也,飞眠宿食尽在花间;人非人也,仙也,行起坐卧无非乐境。
3.论蔬食之美者,曰清,曰洁,曰芳馥,曰松脆而已矣。不知其至美所在,能居肉食之上者,只在一字之鲜。
1.退一步法
不论富贵贫贱,人人可以行乐,但各有不同的行乐之法。李渔在《闲情偶记·颐养部》的“贫贱行乐之法”篇中写道:“穷人行乐之方,无他秘巧,亦止有‘退一步’法。”即穷人行乐没有别的秘诀,只有“退一步”这种方法。
如果同那些不如自己的人来对照,那么天天都会觉得快乐;如果同那些胜过自己的人来对照,那么时时都会觉得可忧虑。
老子《道德经》说:“长短相形,高下相倾。”事物的长短高下都是相对而言的,是互相比较出来的,人生的苦乐也是这个道理。
“以胜于己者视己,时觉可忧”,退一步即“以不如己者视己,日见可乐”。这“退一步”之法,确是李渔从自身经历所体会出的行乐三字诀。
“退一步”并非“不思进取”,而是在面对劳累烦恼的生活时,不抱怨,改变自己的态度与心境,真诚接纳现实。退一步海阔天空,关键在会想。
2.知足常乐法
“故善行乐者,必先知足”。
知足才能从当前生活中获得认同感,珍惜自己现在所拥有的生活,因为这可能是他人所渴望获得的,或他日所不曾拥有的。
人应当积极肯定、接受当下的生活,认同现有的自我身份与生存状态,这种自我认同会让人对生活产生满足感,并以审美之心视之、待之,从而享受生活之乐趣。
正如梁启超所言:“常常生活于趣味之中, 生活才有价值 ”。
生活的快乐与否不在于人生的具体境遇,而在于你有没有“知足常乐” 的心态。
3.心有所寄法
“人无癖,不可交。”这句话应该是我第一次看这本书时印象最深的话。
一个为理想而勤奋工作的人,即使是十分辛苦的劳作,内心也是快乐的。
明代著名文学家袁宏道说:
“人情必有所寄,然后能乐。故有以弈为寄,有以色为寄,有以文为寄。古之达人,高人一层,只是他情有所寄,不肯浮泛虚度光景。每见无寄之人,终日忙忙,如有所失,无事而忧,对景不乐,即自家亦不知是何缘故。这便是一座活地狱,更说甚铁床铜柱,刀山剑树也?可怜!可怜!”
意思是:一个人如果没有爱好,没有理想,不知情何以寄,虽终日忙忙碌碌,也不过是行尸走肉,体会不到人生的乐趣;如果生活中有兴趣有爱好,并获得某些专长、特技、妙艺,即情有所寄,志有专注,才能在生活中找到乐趣。所以,“情有所寄”也可谓行乐之法宝。
编辑:弦月
审校:冬舜莱
小隐隐于山,大隐隐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