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雅的百岁大伯——太仓日报
□宋祖荫
国庆假期,去了趟风光旖旎的淀山湖,看望了久未谋面的大伯。大伯今年100岁啦,住在淀山湖畔的一处别墅里,由其女儿陪伴着过颐养天年的生活。
打开导航地图,显示路途也不远,个把小时的工夫就能到了。金风送爽,丹桂飘香,我们一行几个人,开了两辆车出发。一路思绪万千,浮想联翩。
掰指算起来,大伯是我母亲家族枝上的亲戚,两人系表姐妹关系,大伯比我母亲长八九岁,也是其一大家子的长女。大伯的家族亲戚很多,虽然经历沧桑,世事变化,但整个家族香火赓续,其乐融融。
大伯不是什么名人、老板、有钱人,她很普通,也很寻常。但大伯心地善良,人缘极好,胸襟开阔,富有同情心。因此,大伯在家族中是颇有威望的。这一大家子的长女,被家族人员视为主心骨,可见大伯的人格魅力。
大伯原本是沪上一所高校的图书管理员。早年,她就走出去,独立自由,用自己的能力打拼人生,后来夫妇俩人结缘,在沪上扎下了根。大伯公也富有学养,在我幼年的记忆中,大伯公工余时间喜欢照相术,自己拍照、冲洗。每当过年,大伯夫妇俩回家看望家人,大伯公总要为我们拍几张照,那是我们小时候最值得留恋的日子,也是最高兴的日子。前几年,大伯公走了,大伯非常悲伤,但总算熬了过来,如今大伯过着岁月静好的生活。
前几天,我把要去看望大伯的想法告诉母亲,母亲说,一定要去的。其实母亲也不止一次地说想去看看表姐,如今她不能走动,坐上了轮椅,住进了护理院,可能要抱憾了。但母亲对大伯的感激,一直珍藏在心里。过去了40多年,还是“滴水之恩涌泉相报”。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母亲带着外祖母、我和妹妹一家,她一个人扛起了全家的生活。大伯看到孩子们一天天长大,我母亲的生活压力越来越大,每逢开学之际,总是悄悄地寄上些学费来。在大伯的默默资助下,我们一家度过了最为艰难的日子。后来,随着党的改革开放政策,我们的生活一天比一天好起来。但是大伯从未跟我们提起这些。其实在整个家族人员中,还有多家领受过大伯的无私接济。大伯始终不求回报,只是甘愿付出。
如今大伯怎么样了,还是像以前那样吗?我在脑海里反复搜寻着。不一会儿,大伯的住地就到了,其女儿出来迎候我们。当我们推开大门,笑容可掬的大伯已站在门口迎候我们了。大伯精神矍铄,神采奕奕,一点看不出百岁老人的样子,减去二十岁都行。大伯的记性真好,我们每个人,她看一眼,想一想,就能一一唤出乳名。
记得前几年去沪上看望过大伯一次。当时90多岁的大伯很健朗、很慈善。就是上海石库门走出的大家闺秀样子,很有海派风范。在我的印象中,大伯就是上海老人的典型代表,两个字“优雅”。
这次见到大伯,与上次几乎一模一样,还是那样神清气爽,走动自如,步履稳健,看起来只是比前几年稍微瘦了些。这些年的岁月磨砺,也让老人多了些岁月沧桑。
在与大伯的聊天中,得知大伯的一生也非常艰辛不易,她先在上海工作,后来随学校迁到南通。“当时家里有事来长途电话,心里总是一愣,怕出什么事。后来高校学科整顿调整,把南通的纺织科迁回上海,留下了农科和医科。领导讲上海来的调回去,我很幸运。当时老师们也相当辛苦,傍晚6时乘长江轮船,第二天天亮4时到,上午上完课后,匆匆回到上海还有课。有的老师拿着一只面包,不吃饭,两地来回奔走。”大伯说道。
大伯的生活起居很有规律。吃饭随和,荤素搭配,每餐定量,从不多吃。大伯说,听人讲老年人要等太阳升起后才起,她可睡不着了,也等不及了。老人说,现在电视上新闻的字幕停留太短,还没看完、看清楚就没有了,有时还是几行字。因为耳朵听得太快了,记不住。大伯关心国家大事,她的电视频道锁定央视中文国际频道,这个以海外华人为主要服务对象的专业频道,因为她的女儿常年奔走于中美之间。老人说,她非常喜欢看《远方的家》《国家记忆》等人文、旅游节目,长知识,拓视野。老人告诉说,她在《远方的家》中看到过太仓的节目,说太仓的长江码头,太仓古镇,还有太仓的龙狮,太仓肉松、羊肉,老人还惦记着太仓肉松的味道,说现在的味道不如以前地道了,关心太仓糟油还有吗?
其女儿告诉说,大伯非常低调,从来不对人炫耀。今年欣逢百岁生日,政府送来了贺寿纪念章。女儿小心翼翼地打开“寿”字纪念章,“贺徐淑筠百岁生日 上海市市长应勇2020年3月10日”,鎏金大字熠熠生辉。还有“福如东海 寿比南山”的“寿桃”,落款“黄浦区民政局赠百岁老人”。老人摆摆手,连声说:“不值得!,不值得!”
此刻我们与大伯合影,大伯最小的一位妹妹与大伯相差整整40岁。虽为同父异母,但亲如一家。有张大姐与小妹的照片发到朋友圈,叫人猜一猜大伯的年龄,可猜了一圈,谁也没猜出,直到晒出百岁老人贺寿章,有人惊呼竟然有这么年轻的老寿星!
其实,大伯与所有的老年人一样,没有什么特别之处,老人坦荡地说,人总是要走的,我只是活得轻松而已。大伯心态好,心底无私,荣辱不惊,一切风轻云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