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里行走的贞节牌坊,她早已输掉的人生,在大观园重获春光
李纨,她的不幸是可以一眼望到头的。热闹是属于别人的,她什么也没有。
而本来,她应有一个美满幸福的人生。她家世好,是金陵大家之女,父亲李守中,曾为国子监祭酒。因为父亲的保守,认为女子无才便是德,应以针黹为重,故李纨字宫裁,可见父亲对她的寄许。纨者,细绢也,美丽高贵,绚烂多彩,是属于富贵之家的独有。父亲是希望她有一个富贵无忧的人生,矜贵又华丽。
李纨的出身,包括她的终身大事,都是一般人不可企及的。然而她的不幸,却也是在最得意,最美满的时候发生的。从此,她的身上有了不同的标签。
李纨嫁给了贾府长孙贾珠为妻,门当户对,何等尊贵荣耀。而贾珠年轻学成,大有前途,与李纨正是年龄相当,甚是般配。这样的人生和婚姻,也太完美了。但乐极生悲,贾珠遽然而逝,甚至连死因都讳莫如深。年纪轻轻的李纨,一朝成了寡妇,“再休提绣帐鸳衾”,守着唯一的儿子贾兰,真是孤儿寡母。
贾珠去了,她生活的依靠倒塌了。她生命存在的意义,也不多了,哪怕再是青春貌美,她也没有了活力和欢喜,她也不应有活力了。
李纨从最尊贵的大少奶奶,很快退化成了边缘地带的人物,属于她的红利以及骄傲,统统都和她没关系了。在古代,寡妇是不祥的象征,况且,没有了丈夫的女人,就不适合抛头露面,更不适合理家掌权。于是,李纨明明是正经的少奶奶,管家大权却落到了大房的王熙凤手里,别人既得名又得利,热闹张扬,而她有的只是冷清门面,闲人一个。
没有实权,只一个虚的位置,在豪门大院里生存也是难的。实力决定命运,但是对于李纨来说,她根本就不应该有任何的能力。她需要做的,就是安守本分,心如死灰,清心寡欲,像一个行走的贞节牌坊。她不应该有温度和热情,她就应该可怜巴巴的,这才符合她寡妇的身份,这样还可以得到几句干干巴巴的赞美。
但是他们忘了,贾珠走的时候还不到二十岁,那李纨的年龄肯定也不大,和王熙凤差不多。看看凤姐儿活得多有声有色,李纨简直毫无存在感。
她一个刚嫁进来的媳妇,还带着个孩子,谁来帮衬?贾母倒是慈悲,心疼她寡妇失业的,有好吃的,也想着给兰小子送去。而她正经的婆婆王夫人,却全篇和她毫无交流,甚至连孙子也不关心。而无论是贾母,还是王夫人,眼里心里,都是宝玉,别人都得靠边站。
就算李纨每个月的月钱不少,可是她心里的苦有谁知道?她忘了自己的年龄和真心,毫无怨念地守好一个寡妇的本分。她一心带着贾兰,因为这是她唯一的希望。她不喜,也不悲,喜是喜不起来的,悲又何必悲给别人看?
所有的人,对她的评价还是不错的,连下人都说她是“大菩萨”,她没有脾气,没有锋芒,更不问事理事,一惯是明哲保身。甚至把贾兰也教得如此,面对宝玉和别人打架,拦着贾菌,还说不关咱们的事。
可是李纨并不是一个冷漠的人。她可以为了平儿打抱不平,怼王熙凤,甚至在平儿被打后,让平儿在稻香村住下,后来直要王熙凤给平儿道歉。也许是平儿的际遇,让她觉得同病相怜 ,故而心疼吧。平儿那么能干,优秀的人,虽是做了通房,却形同守活寡,并且夹在凤姐夫妻之间,活得更不容易。
没有人问她过得好不好。而她唯一的一次失态,是宝玉挨打后,王夫人大喊贾珠的名字,李纨听着,再也控制不住,那泪如滚瓜似的。那一刻,她久久压抑在心底的情绪得以爆发,化作了滚滚的泪水,那一刻,没有人说她不合适宜。她的幸福快乐,早就随着贾珠一起被埋葬了,也不知道那一个个漫长的夜晚,她流过多少泪。
她与王熙凤住得近,周瑞家的送宫花时,凤姐与贾琏在午戏,而李纨却在家独睡。后来她住进了稻香村,“有几百株杏花,如喷火蒸霞一般”。如此热闹的美景,是否会重燃她生命里的热情,还是让她更加感慨呢?
她的苦无人懂。她曾经说过,自己也不是容不下人的人,但贾珠逝后,房里的丫头都不自在,也就将她们都散了。如果有一两个可靠的,自己也好过一点。但是有谁喜欢听她讲这些呢?对正值青春曼妙,未经世事的姑娘们,更是毫无吸引力。她的伤心与否,与别人无关。
命运对她,下手太狠。她不得已活出了一副世人想要的样子,不去打扰他们,心里的苦自己知道就够了,别人不会明白也不想明白。说到底,她是独人一个。
好在,还有一个大观园,好在,她还可以带着姑娘们玩耍,做做针线,大观园不仅是那群少女的天堂,让她们任意展示天性,活得快乐潇洒,同样也是李纨的桃花源。她不再是那个苦大仇深的寡妇,沉醉在大观园各式各样的美景中,和姑娘们游玩,做诗,开玩笑,好不自在,好不舒畅!
李纨好像是经冬复活的枯树,点点绿意萌发着生机,这才是她真正想要的。一个人活着,如果没有内心的乐趣,只是守着纲常,规矩,那她只会迅速地枯萎,沉没。李纨已潜了太久的水,她够憋屈的了。
红楼女儿多有才者。进入大观园后,李纨就有了结诗社的想法。虽然她的家教并不重视女子的才学,然而她对此是相当热衷的。也许她更喜欢的是,大家凑在一起的热闹,青春就像花儿一样朵朵绽放。而她,也可以参与其中,找到久违的快乐,暂时忘却自身的不幸。
之后不久,探春提议结诗社,李纨立即支持,表示:“雅得紧!要起诗社,我自荐我掌坛!”并且提议自己的稻香村为社址。她的积极性之高,可见一斑。无论是咏白海棠,还是后来的芦雪庵即景联诗,她都热情饱满地加入其中。
为了让诗社像模像样,经费不足时,李纨还带着大家去叨扰王熙凤,弄得凤姐儿直念她小气,但李纨硬是将钱敲了出来。凤姐儿说得没错,李纨手头的钱不少,李纨也是擅于扮猪吃老虎的,然而那样的家庭,哪房不是各有各的私房钱?就连凤姐管得那样严,贾琏还有自己的体己呢。李纨能抓住什么?也就只有钱了,况且她的钱都是明面上的,并无多余的进项。
在大观园的日子,姑娘们过得很快乐,李纨也是。李纨也曾有过姑娘们那样无忧无虑的年华,和她们在一起,她仿佛又回到了过去,忘记了现实的苦痛和无奈。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大观园,同样也是李纨的桃花源。让她可以不用每时每刻,都端着寡妇的苦楚和不幸模样,做一个行走的面目模糊的牌坊。让她在花团锦簇,诗情画意里,眉目有了美好的轮廓。
大观园的玩乐,纵然很短暂,不足以温暖暗夜寒凉,却是她生活里明亮的点缀,而正因为这些对于别人来说平常的细节,她的心,从未真正枯萎,她还知道痛,也喜欢欣赏美。这样的李纨,几年前,或许也和黛玉,宝钗,探春他们一样,美丽而充满着对生活的想象,如果时光能永远停留在那个时候,该多好!而在大观园里嬉闹的女儿们,以后的人生际遇,又有几个好过李纨呢?病逝的黛玉,远嫁的探春,被虐死的迎春,出家的惜春……大观园的日子,可是她们生命中最好的时光?
“千红一窟(哭),万艳同杯(悲)”,在整个腐朽,下沉的环境中,悲伤的命运走向,没有谁可以幸免。只是别人的不幸,多因后来贾府倾塌衰败而起,而李纨拿到的牌,一开始就输了大半,纵有富贵,也无可补救了。她像失去光彩的珍珠,后来可能也会变成宝玉口中的鱼眼珠,却没有谁为她哀叹过。而就算是金钱的补偿,也始终不及大观园那明媚的春光。
作者:阿五,本文为少读红楼原创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