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漫游瘦西湖,就在烟花三月
瘦西湖,历史文化名城扬州最亮眼的一张旅游名片。在唐代大诗人李白“烟花三月下扬州”及杜牧“二十四桥明月夜”等诗句的鼓动和感染之下,每年的四月份(即古人所说的烟花三月,唐时用阴历),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纷纷来到扬州,来到瘦西湖,要亲眼见证“烟花三月”时扬州的美好,亲身感受一番二十四桥的诗情画意。
两年前的四月中旬,我第三次来到扬州瘦西湖。这次是自由行,游得从容,不赶时间,走走看看,随心所欲。与前两次来不同的是,这次专找人少的地方走,尽量避开人多拥堵的场所。像熙春台、二十四桥、白塔、五亭桥、钓鱼台等著名景点,前两次已作为重点游览过,这次就沒有再去,或者仅是一帶而过。
我的感觉是,瘦西湖是真美!她的美是全方位的,是没有死角的,是随处可感受到的。
“天下西湖,三十有六”,说是全国共有三十六个“西湖”。但唯独扬州的西湖前面帶一个“瘦”字,这与其湖面形态有关。它不像一般的湖泊一样水面开扩,其湖面弯曲狭窄,更像是一条时宽时窄的河流,一个“瘦”字用得既贴切又传神。
虽“瘦”却不影响其美!
这次游瘦西湖我是从南大门进,北大门出。比前两次走的路更长,花时间更多。
一进南大门,就是一条长长的湖堤,被命名为“长堤春柳”景区。顺着长堤向北走,右边是湖,左边堤岸上绿树成荫、繁花似锦。正值柳绿桃红的季节,沿着长堤一路赏花观景的游客还真不少。想想也是,谁不想在这“烟花三月”扬州最美的季节,来这扬州最美的景区体验一把呢?
这种花有不少人当作是“琼花”,扬州的琼花不是闻名天下吗?就在几年以前俺也曾把这种花当作琼花。其实不然,这是在江浙一帶春季常见的绣球花。这里有大片的这种花树,此时正是其盛开的季节。与红色的碧桃花相互映衬,十分亮眼。
徐园位于长堤的北端,是一座园中园。始建于清代,是辛亥革命时期扬州军阀徐宝山的祠堂。
“徐园”二字为清末扬州书法家吉亮工所书,两个字一楷一草,颇不寻常。关于这两字的由来,网上流传着一个非常生动有趣的故事。这里就不转述了,以免有拾人牙慧之嫌。
徐园面积不大,小巧而紧凑。园中央有一池荷塘,岩石砌岸,四周植树种花,此时也正春意盎然。园中有厅堂等建筑若干,院落虽小,却也展现了江南园林的建造风格。
由徐园沿湖滨西行,不远处就是“吹台”。这座建于湖中的黄墙灰顶建筑,据称乾隆皇帝曾在此垂钓,故又称“钓鱼台”。我在前两次来这里时,都曾在“台”上逗留过。这次见台上人多,沒再“登台”,只是在远处向其招手致意:“俺又来了!”
此处太湖石上,题有“琼枝玉树”四个字,为当代书法家启功先生所书。石旁植有一大片琼花树。琼花乃是扬州市花,在扬州市随处可见,此时正是盛花期。
这才是琼花。与绣球花的区别还是很明显的。
瘦西湖真的很“瘦”,有些湖段就如一条小溪。
信马由缰走走停停,一路来到了距二十四桥不远的“静香书屋”。这是瘦西湖中又一处园中园。书屋由盐商始建于清乾隆年间,作为扬州八怪之首的金农曾常来这里。现有建筑重建于1992年,以示对金农的纪念。
院中建有荷塘,静香书屋正厅建于荷塘之北,座北朝南正对荷塘。
荷塘东岸有座石舫,上有匾额,题写“莳玉”二字,不知出自何典,是何含义?待查。
书屋与石舫之间有短廊及“天然桥”相连。“天然桥”的廊柱上有对联一幅:
天上碧桃和露种
门前荷叶与桥齐
其上、下联分別摘取自唐代诗人高蟾和张万顷的一句诗。可见静香书屋的细微之处也透着浓浓的文化气息。
院落中垒石为山,山顶筑亭,江南园林风格尽显。
穿过这座月亮门,即进入以万花园为核心的北部景区。
“石壁流淙”是万花园内的主景之一,原来是清代大盐商徐士业的别墅。这里叠石假山与建筑相融合,一股清流由假山顶端淙淙流下,泻入湖中。
此情此景,使人不禁想起元曲名家白朴的《天净沙·春》:
“春山暖日和风,阑干楼阁帘栊,杨柳秋千院中。啼莺舞燕,小桥流水飞红。”
既称“万花园”,必是四季鲜花不断。此时园中一片片的郁金香正在开放,一路上已见到多处。
此处的建筑白墙黛顶,四周青松翠竹环绕,一派郊野风光。这里是“扬派盆景博物馆”的室外展示区。
扬派盆景是中国盆景五大流派之一,以“苍古清秀,灵巧飘逸”为特点,列入国家级非遗项目。
展区面积很大,由一道道白粉墙分隔成大大小小的区块,墙上开有不同造型的漏窗,使各区块之间既分割开又隔而不断,既便于游客观景,又使整个展区增加了美感。很巧妙的设计!
偌大的盆景展区只有寥寥几位游客。我喜欢这里的景观,更喜欢这里的清静,在此徘徊良久才舍得离开。
“疏林观风”,又是一处清幽秀美的景点。
大明寺栖灵塔,仿佛近在咫尺。从这里走出瘦西湖北大门,俺就直奔大明寺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