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国玉玺是祥瑞还是灾星?围绕它有多少人血溅满门?
秦始皇命丞相李斯以价值连城的和氏璧雕刻 一枚皇帝印玺,传国玉玺便横空出世,成为历代皇 帝皇权天授的信物。得之者以真命天子自居,失之 者则沦为备受讥嘲的白板天子。
传国玉玺下落之谜,被称为中国历史上无法弥补的八大遗憾之一。它的神秘失踪充满传奇。
玉玺在封建社会里是最高权力的象征,拥有玉玺几乎可以号令天下,为争夺玉玺曾掀起了多少场血雨腥风,许多人是志在必得,然而这样一件宝物在历史上也是几经沉浮,在经历了千年之后竟神秘地失踪了,这是为什么呢?
第一,发现与由来充满曲折
发现它的卞和也因为和氏璧而闻名古今,卞和不仅因为遭到楚厉王、楚武王的误解而失去了双脚,更因为楚文王听从了他的解释而剖开了璞石最终发现了这块宝玉,并用他的名字命名了宝玉而获得了生命的价值。
第二,战国时期故事流传
随着秦昭王愿意用十五座城来换取这块宝玉的故事流传开来,和氏璧的身价扶摇直上。最终被“千古一帝”的秦始皇用作了传国玉玺,成为检验一个“帝王”是否正统的唯一标准。 史书上称它“侧而视之色碧,正而视之色白”。把它放在黑暗处,它能熠熠发光,能除尘埃,能避邪魅,因此又称“夜光之璧”。
即使不论它的价值连城,其本身还附着了很多的政治、军事、外交和文化意义,甚至可以说是凝聚了战国末期的精华历史,体现了秦赵两国此消彼长的战略走势。其实,和氏璧并没有随着“完璧归赵”故事的落幕而退出历史舞台,而是继续延续着它的传奇故事。
传国玺自问世后,就开始了富有传奇色彩的经历。传说公元前219年,秦始皇南巡行至洞庭湖时,风浪骤起,所乘之舟行将覆没。始皇抛传国玉玺于湖中,祀神镇浪,方得平安过湖。8年后,当他出行至华阴平舒道时,有人
第三,三国时期上演大戏
秦末战乱,刘邦率兵先入咸阳。秦亡国之君子婴将“天子玺”献给刘邦。刘邦建汉登基,佩此传国玉玺,号称“汉传国玺”。此后玉玺珍藏在长乐宫,成为皇权象征。西汉末王莽篡权,皇帝刘婴年仅两岁,玉玺由孝元太后掌管。王莽命安阳侯王舜逼太后交出玉玺,遭太后怒斥。太后怒中掷玉玺于地时,玉玺被摔掉一角,后以金补之,从此留下瑕痕。
王莽败后,玉玺几经转手,最终落到汉光武帝刘秀手里
在三国的时候,这枚传奇的玉玺又来了一出大戏,跟孙坚、袁术的恩怨有关。袁术以为拿了玉玺就能称皇帝,结果兵败身亡,玉玺哪去了?被一个叫徐璆的人得了。徐璆是个很有传国玉玺意识的人,他不知怎么地就拿到了玉玺,献给汉献帝,当时大司马赵温问他:你遭受大难,连命都难保,还揣着这玩意干吗?徐璆却回答说:当年苏武牧羊,连根使节的杆子都要护着,何况这可是玉玺啊。正因为冒死护玉玺的经历,曹操对徐璆极为尊重。
第四,五代时期悲剧连台
那是在公元936年,五代时期,后唐的最后一个皇帝李从珂,因为被石敬瑭叛兵和契丹大军围困,已毫无生机,于是一咬牙,放一把火,不仅把自己干掉了,把玉玺也干掉了。而被李从珂扔进火堆的这一枚玉玺,最有可能是最正宗的和氏璧。李从珂死后,石敬瑭建立的后晋也灭亡了,郭威来了,他也当皇帝,很惦记这枚玉玺,费尽力气找啊找,找了好多天,了无踪迹。
第五,朱元璋时期大漠寻宝
朱元璋的军队虽然缴获了元朝的一些镇国重器,据记载,这当中就包括了“宋代玉玺”,然而,这个玉玺并不是传说中的和氏璧,所以朱元璋不满意,要继续追缴。然而,茫茫大漠,何处可寻,从此,传说中的和氏璧玉玺不知下落,一直至今。
传国玉玺的颠沛流离,见证了一个时代的动荡与辛酸,荣光与屈辱。从秦始皇到两汉三国,再到以后萧衍、萧绎、冉及、宇文泰、高欢、贺拔岳、贺拔胜、侯景、高纬等一大批历史人物粉墨登场,历朝历代血雨腥风,不知有多少人因为这枚方石满门被屠。
但是有专家认为以上都是野史所述,反观正史,《史记·秦始皇本纪》和《史记·李斯传》中对此事只字未提。倒是在《三国志》中有所提及: “坚入洛,扫除汉宗庙,祠以太牢。坚军城南甄官井上,旦有五色气,举军惊怪,莫有敢汲。坚令人入井,探得汉传国玺,文曰 ‘受命于天,既寿永昌’,方圜四寸,上纽交五龙,上一角缺。”不过我觉得可信度极低,因为在《孙策本传》中像这样的大事竟然没有提到。不经让人遐想,传国玉玺是否是当时的人杜撰出来,为的只是宣示自己地位的合法性。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