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朱棣与铁铉的济南之战

上周我们讲到朱棣与李景隆在白沟河大战,朱棣被李景隆的大军包围无法解困,就在胜利的天平倒向李景隆时,一阵大风把李景隆的帅旗刮断了。帅旗一倒,李景隆的大军很快就都乱成一团。朱棣的大军士气大振,发起了反攻。朱棣乘风纵火猛攻,大败李景隆。郭英朝西逃去,李景隆带领十余万的人马跑到德州还未喘过气,燕兵已经追至,于是他又跑往济南。德州终于落入燕军手中。幸亏坚守济南的是建文帝忠臣铁铉,燕军兵锋才嘎然而止。铁铉本来是山东参政,负责催督军饷为李景隆军队做后勤保障工作。听闻明军大溃败消息,铁铉收集溃亡明兵,死守济南,任凭十余万刚刚得胜的燕兵轮番冲锋,巍然不动。建文帝闻讯,马上升铁铉为山东布政司使,并招还败军之师李景隆。此战猛将瞿能战死在了白沟河,平安则带领着残兵四处逃散。燕军乘胜追击,收降官军十余万,朱棣赢下了这场至关重要的生死之战。本来这是一场李景隆稳操胜券的战争,结果却因为一阵旋风,改变了战场的形势。

对于朱棣来说,这场诡异的风来得实在是太及时了。后面朱棣还会受到“风”的眷顾。据说,朱棣在“靖难”举兵仪式上,天气突变,大风诡异地刮了起来,有两片屋瓦从屋顶刮了下来,摔了个粉碎。《明史》云:“适大风雨至,檐瓦堕地,成祖色变。”这突发情况让场面十分尴尬,朱棣吓得目瞪口呆,他以为是上天对他不满,才下落瓦片来警告他。此时黑衣僧人道衍站了出来,对众人说:“祥也。飞龙在天,从以风雨。瓦堕,将易黄也。”意思就是,这是祥瑞的征兆,预示这飞龙将要上天,必将有风雨相伴。朱棣听到此言也松了一口气,继续他的誓师演讲。道衍和尚乃人才也,可以化腐朽为神奇,实在是朱棣不可多得的膀臂。不过后来证明道衍还是正确的,老天真的在帮朱棣。后面还会出现大风帮助朱棣,完全可以说朱棣的皇帝宝座是大风刮来的。

建文二年(1400年)五月,朱棣的大军轻松打下德州,那里存储着官军的大量粮草物资,全部落入燕军的手中。随后,燕军乘胜南下,直逼济南。盛庸是守卫济南的主将,山东参政铁铉协助他。两个人有勇有谋,让朱棣在济南碰了一鼻子灰。铁铉是邓(今河南邓州)人,他是元代色目人后裔。铁铉性情刚决,聪明敏捷,太学读书时,熟通经史,成绩卓著,由国子生被选授礼部给事中,后调任都督府断事。李景隆战败,河北及山东北部各城守军皆望风而溃。朱棣在济南城外大败李景隆,随之包围了济南。此时,济南城内只有都指挥盛庸所部,兵力单薄。危急时刻,正在外地为李景隆的北伐军运送粮草的铁铉闻济南危在旦夕,火速赶赴济南,与盛庸歃血为盟,约定死守城池。

六月八日,燕军兵临济南城下。朱棣认识到济南在战略上的重要性,夺取济南,进可南下金陵(今南京),退可以划黄河而割据。因此,他督促北军筑长围,昼夜攻击。铁铉依仗济南城池高大,拼死抵抗,并在夜间派出少数人马焚毁北军的攻城器具。朱棣见硬攻不克,就射书入城促降,希望铁铉像其他投降的守将一样,放弃抵抗,归降北军。朱棣令人用箭将一封劝降书射进城内,铁铉见信后随即效仿此法回信一封。朱棣打开一看,见是《周公辅成王论》一文。原来,铁铉意欲借此奉劝朱棣要效法辅佐侄子治理天下的周公,忠心辅佐侄子朱允炆。朱棣当然不会做周公,见铁铉拒降,只得继续攻城。当这场攻守战已持续了近3个月而济南城依然固若金汤时,朱棣急了,打算掘开黄河大堤,引黄河水灌城。城中军民很害怕,铁铉却说:“不用担心,有妙计可破,用不了三天燕王就得退兵。”

为了济南百姓的安危,铁铉决定以诈降之计,诱杀朱棣。铁铉派壮士暗在城门上置千斤闸,又让守城士卒大哭哀嚎“济南城快被淹了,我们就要死了”。不久,尽撤楼橹防具,派城中百姓长者代替守城军做使者,到燕王大营跪伏请降:“朝中有奸臣进谗,才使得大王您冒危险出生入死奋战。您是高皇帝亲儿子,我辈皆是高皇帝臣民,一直想向大王您投降。但我们济南人不习兵革,见大军压境,深怕被军士杀害。敬请大王退师十里,单骑入城,我们恭迎大驾!”

燕王朱棣一听,面露喜色。连月的攻战不息,真是太苦太累了,现在终于可以入城了,岂不令人高兴。却不知铁铉已在城门上方置放大铁板,就待朱棣入城时将其击毙。不知是计的朱棣果然仅率少量亲信入城,刚进城门,铁板自上急落,因城门楼上士兵放铁板稍早一会,只砸伤马头,未伤着朱棣。朱棣知道上当,换马而逃。事先埋伏好的士兵跳出拦截,守城士兵急忙收挽吊桥,眼看吊桥就要被挽起,朱棣策马飞奔,才捡回性命。回营后,恼羞成怒的朱棣下令加紧攻打济南城,连续用火炮轰击城墙。眼看城池危在旦夕,铁铉机智地让守城将士将明太祖朱元璋的神牌悬于城上,燕军投鼠忌器,不敢再用炮轰击城池。铁铉乘机将城墙修补牢固,又不断派出小分队出城骚扰燕军。朱棣围城数月不下,将士疲倦,南军援军又即将赶到,忧心忡忡,不知如何是好。他的谋士道衍劝他撤回北平休养后再南下,朱棣只好撤军北返,铁铉与盛庸见燕军后撤,便从后面一路掩杀并收复德州。

济南解围之后,铁铉在大明湖天心水面亭设宴,犒赏将士。朱允炆遗官赐金慰劳济南守军,又擢铁铉为山东布政使,不久,又加兵部尚书衔,赞理军事协助盛庸准备北伐燕军。得以免受战火的泉城百姓于是称铁铉为“城神”。朱允炆下诏以盛庸被命为平燕将军,任总兵官。陈晖、平安为左右副总兵,马溥、徐真为左右参将,铁铉进升为兵部尚书参赞军务。

(0)

相关推荐

  • 靖难之役中,盛庸曾多次打败朱棣,他的最终结局如何?

    靖难之役是明朝的夺嫡之战,朱棣通过此役夺得皇位,成为明成祖,朱棣夺得皇位后,对忠于建文帝的大臣大肆屠杀,残忍至极,并创造了许多新词,如"诛十族" 和"瓜蔓抄"等 ...

  • 靖难之役后,朱棣派人抓来原山东布政使、兵...

    靖难之役后,朱棣派人抓来原山东布政使.兵部尚书铁铉,这人曾让他吃尽苦头.铁铉见到朱棣,却毫无畏惧,挺直腰,大声骂他乱臣贼子.愤怒的朱棣令人割下铁铉的耳朵.鼻子,煮熟后塞到他口中,问他滋味如何.铁铉正声 ...

  • 将燕王逼入绝境的一代名将,最后竟落得割肉炸骨的下场

    文:琴剑霜月 大明建文元年七月,燕王朱棣起兵北平,正式拉开了靖难之役的序幕.后人回顾这段历史时,往往首先想到"不杀叔"的仁慈建文帝,贸然轻进的无知李景隆,以及朝堂上骨头虽硬,却对军 ...

  • 朱棣率军围攻济南,铁铉、盛庸拼力坚守,朱棣久攻不下,无奈撤兵

    建文二年(公元1400年)四月,李景隆在白沟河战败后,向南撤退,丢弃大量辎重,朱棣的兵马乘胜追击,一直追到雄县月漾桥,十万余人投降燕军.李景隆撤回德州. 四月二十七,朱棣一鼓作气,率军向德州进发. 五 ...

  • 靖难名将盛庸:建文帝令他统兵伐燕,两次击败朱棣,永乐元年自尽

    盛庸,洪武中期官至都指挥,建文元年,以参将身份跟随长兴侯耿炳文出征伐燕. 耿炳文在真定战败后,建文帝朱允炆派曹国公李景隆取代耿炳文统兵北征,盛庸于是归李景隆指挥调遣. 建文二年四月,李景隆在白沟河惨败 ...

  • 历史故事——朱棣第五次北伐病逝归途

    永乐八年(1410年)二月初,朱棣亲率五十余万大军征讨鞑靼.五十万大军深入草原腹地,引起鞑靼君臣的惶恐.明朝内阁大臣金幼孜曾写过一首朱棣北征的诗<过禽胡山>,足见当时明朝军队的士气:六师严 ...

  • 历史故事——朱棣接连亲征北伐

    上一回说到,朱棣御驾亲征北伐鞑靼阿鲁台.1410年(永乐八年)明军在飞云山大战中击破五万蒙古铁骑,于是鞑靼向明朝称臣纳贡.从朱棣首次北伐作战可以看出,明军在每一次作战之前,都首先弄清楚蒙古军队的位置. ...

  • 历史故事——朱棣三个儿子的权力游戏(下)

    洪武十一年(1378年),朱高炽生于凤阳府,生性端重沉静,言行识度,喜好读书.在他儿童时代,他接受武术和儒家学术的正规教育.由于他的儒雅与仁爱深得皇祖父朱元璋的喜爱:不过由于朱高炽喜静厌动,体态肥胖, ...

  • 历史故事——朱棣三个儿子的权力游戏(上)

    昨天我们说到,朱高炽之所以能成为太子,与朱棣喜欢孙子朱瞻基有着很大的关系. 前一阶段,电视剧<大明风华>热播,不少观众都感叹,老朱一家人实在太有趣了. 朱家三兄弟朱高炽.朱高煦.朱高燧各有 ...

  • 历史故事——朱棣称帝后的大屠杀(上)

    燕王朱棣攻入南京后,曾多次击败朱棣的盛庸深感无力回天,于是率余部投降.朱棣奉命盛庸驻守淮安,看住还死守在山东的昔日战友铁铉.接着朱棣派兵北上复攻济南,铁铉死守不肯投降,但终因寡不敌众,城池陷落.朱棣又 ...

  • 历史故事——朱棣称帝后的大屠杀(下)

    据<明史·王艮传>记载,王艮是明代哲学家,他是王阳明(守仁)的门生,他初名叫王银,王阳明替他改名为王艮.他后来创立传承阳明心学的泰州学派.朱棣称帝后,命人将呈给建文帝的千余封奏折分类,只留 ...

  • 历史故事——朱棣的早年生活

    除了朱元璋早夭的九子赵王朱杞.二十六子朱楠,我们把朱元璋其他的23个儿子都说了说,但唯独没有说四子,也就是明朝第三位皇帝朱棣,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 至正二十年(1360年)四月十七日,朱棣出生在应天府 ...

  • 历史故事——朱棣的两位谋士

    我们昨天讲朱棣的时候提到他的两个谋士,一个是和尚道衍:另一个是相术大师袁珙.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道衍被后世称为黑衣宰相,他本名叫姚广孝,是长洲(今苏州)人.姚广孝1335年出生在一个行医世家,他们家在 ...

  • 历史故事——朱棣装病被识破

    父死子继.兄终弟及本是我国封建帝制的传位规则,历朝历代的皇帝们都遵循这个规章制度,但是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之中,出于某些原因,也有极少数皇位是由祖父直接传给皇孙的,大一统王朝仅仅出现了两次,割据王朝也有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