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筋经理论笔记
《易筋经》简介
1624年天台紫凝道人托达摩之名所作。
改变筋骨,通过炼丹田真气打通全身经络。
半年内功,达到内壮后,自然产生内功威力。
人之身有内有外,洗髓能清其内,易筋能坚其外。
从骨中生出神力,久久加功,臂,腕,指,掌,以意努之,硬如铁石。
内经站桩:借呼吸诱导,静止用力,呼吸自然,加强筋脉和脏腑。
外经十三势:1韦陀献杵,2掌托天门,3摘星换斗,4举按开合,5倒拽牛尾,6凤凰展翅,7鬼拔马刀,8三盘落地,9青龙探爪,10鱼翔浅底,11卧虎扑食,12鸣鼓打躬,13掉尾摇头。
静虑凝神,气贯两手,通身无力。每行一势,自觉心思法则俱熟,接行下势。各势俱熟,力贯头顶。此炼力炼气,行易筋脉之法也。
《易筋经》理论笔记
总论第一
清虚则无障,脱换则无碍。洗髓者,欲清其内;易筋者,欲坚其外。筋弛则病,筋靡则痿,筋弱则懈,筋缩则亡,筋壮则强,筋舒则长,筋劲则刚,筋和则康。
易者,乃阴阳之道也。弄壶中之日月,搏掌上之阴阳。阴阳之变化,实存乎人,系之在人,无不可易。虚为实者易之,刚为柔者易之,静为动者易之。高下者易其升降,后先者易其缓急,顺逆者易其往来。危者易之安,乱者易之治,祸者易之福,亡者易之存。气数者易之挽回,天地者易之反复。
筋者,人身之经络也。骨节之外,肌肉之内,四肢百骸,无处非经,无经非络,联络周身,通行血脉,为精神之外辅。通身之活泼灵动者,皆筋之挺然者也。佛祖以挽回斡旋之法,筋挛者易之以舒,筋弱者易之以强,筋弛者易之以和,筋缩者易之以长,筋靡者易之以壮。身之利也,圣之基也。人各成其人,勿为阴阳所罗。以血气之躯,而易为金石之体。内无障,外无碍,入得定去,出得定来。先办信心,次立虔诚,奋勇坚往,精进如法,行持不懈,无不立跻圣域矣。
膜论第二
夫人之一身,内而五脏六腑,外而四肢百骸。内而精气神,外而筋骨肉。精气神为无形之物也,筋骨肉乃有形之身也。有形之身,必得无形之气,相倚而不相违,乃成不坏之体。
是故炼筋,必须炼膜,炼膜,必须炼气。筋膜,骨外物也。膜居肉之内,骨之外,软于筋,劲于肉,包骨衬肉之物也。行此功者,必使气串于膜间,护其骨,壮其筋。炼筋易而炼膜难,炼膜难而炼气极难。
务培其元气,守其中气,保其正气。护其肾气,养其肝气,调其肺气,理其脾气,升其清气,降其浊气,闭其邪恶不正之气。使气清而平,平而和,和而畅达。能行于筋,串于膜,以至通身灵动,无处不行,无处不到。气至则膜起,气行则膜张。
易筋以炼膜为先,炼膜以炼气为主。至筋起之后,宜倍加功力,务使周身之膜皆能腾起,与筋齐坚。着于皮,固于内,合为一体,乃曰全功。
内壮论第三
内壮言坚,外壮言勇,坚而能勇是真勇也,勇而能坚是真坚也。凡炼内壮,其则有三。一曰守中,二曰合意,三曰充周。守中者,专于积气也。积气者,专于眼、耳、鼻、舌、身、意也。丹田乃存气之地,应须守之。四肢不动,一念冥心,先存想其中道,后绝诸妄念,渐至如一不动,是名曰守。合意者,盖揉在于丹田,则一身之精气神俱注于是。精神气血不能自主,悉听于意,意行则行,意止则止。守中之时,意随掌下,是为合势。充周者,塞乎天地之间,吾浩然之气也。凡合与守,所以积气。气既积矣,揉之且久,惟中蕴而不旁溢。气积而力自积,气充而力自周。
方法第四
揉之为用,意在磨砺其筋骨也。揉有节候,有定式,宜轻浅。人之一身,右气左血。凡揉之法,宜从身右推向于左,是推气入于血分,令其通融。揉法天义,渐次不骤,气至自生,候至物成。徐徐来往,勿重勿深,久久自得,是为合势。
古人善采咽者,久久皆仙。其法秘密,世人莫知,即有知音,苦无恒心。勿论闲忙,勿及外事,采咽之功,其无间断。采咽者,盖取阴阳精华,益我神智,凝滞渐消,清灵自长,万病不生,良有大益。朔取日精,望取月华,合满一口,闭息凝神,细细咽下,以意送之,至于中宫,采吞七咽。此乃天地自然之利,惟有恒心者,乃能取用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