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文化学者、修谱师冯志亮解析彭姓的寻根探源与宗族特征

  彭

  彭姓是中国第三十二位姓氏,在长江中上游地区分布比较集中当今彭姓人口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58%,总人口大约有766万。

  彭姓始祖彭铿,即彭祖,姬姓,上古时期陆终第三子。彭姓出自颛顼帝后裔。颛顼帝有一曾孙名吴回,吴回生陆终,陆终生铿。铿因善烹味美之雉羹(野鸡汤),献于帝尧食用,被帝尧封于大彭,成为夏商朝时诸侯国之一。传彭铿活了八百八十岁(一说为七百六十七岁),历经夏、商两朝,被称为彭祖。其子孙按照当时习惯,以国命姓,称为彭姓,故其后世子孙尊彭铿为彭姓得姓始祖。

  一、姓氏意义与原始图腾

  彭,鼓声也。这是一个拟声字。在甲骨文中的彭字字形为左边像一面鼓,右货面有三斜点,表示击鼓时不断发出的声音,金文和小隶的“彭”字与甲骨文相似,乃一脉相传,楷书缘此成“彭”字。

  在古代,鼓的作用是用鼓的声音来召集部众,进而在祭祀活动中起渲染作用,增加族群的凝聚力和对祖宗的敬畏,成为巫师的作法工具;后来发展到用于部落之间的战争,通过鼓声来指挥队伍发明鼓的氏族称彭人,以鼓和鼓声为其氏族的原始图腾,据以制定族徽和氏族名,彭人长期生活的地方称彭和彭色,最终形成彭国,出现彭姓。

二、姓氏起源与发展传承

  第一支源于姬姓,出自颛顶帝颛顼帝曾孙吴回之子陆终的儿子篯铿的封地大彭,属于以国名为氏。据史籍《通志·氏族略》和《姓氏寻源》的记载,颛顼帝有个曾孙子叫吴回,在帝喾时为火正祝融(管用火的官)。据史籍《国语》记载:祝融之后有八姓国,即己氏、董氏、彭氏、秃氏、妘氏、斟氏、曹氏、芊氏,后来均被周朝灭之。彭氏为八姓之一,其后代记以“彭”为姓氏。吴回的儿子陆终娶鬼方氏的女儿女嬇为妻,生下六个儿子,其中第三子名篯,字铿,后被封在大彭(今江苏徐州),商时为大彭氏国,故又称其为彭铿。据说,篯铿年轻时做了一碗野鸡肉羹献给天帝,天帝吃得高兴,就赐他长寿。

  篯铿经历了夏、商两朝,活了八百余岁,所以人们都称他彭祖。大彭国在殷商末期被周武王姬发所灭,其后,大彭国子孙以国名为氏,称彭氏。史称彭祖是所有彭氏的受姓始祖,是为江苏彭氏。彭氏族人大多尊奉彭祖为得姓始祖。

  第二支源于芈姓,出自春秋时期楚国大夫熊彭名之后,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熊彭名,为春秋时期楚国大夫,是楚军中的一名悍将,曾在著名的邲之战中大败不可一世的晋军。邲之战,是春秋时期,晋、楚两国为了争霸中原而爆发的战争,因楚军在邲(今河南荥阳)大败晋军而得名。

  周定王姬瑜十年(楚庄王十七年,公元前597年)春,楚庄王芈旅(熊侣)率军围攻郑国,攻下郑国都城(今河南新郑)。农历6月,晋国中军元帅荀林父率军救郑国,但军帅之间对和战久议不决。主战的中军副帅先縠不听指挥,率其部属抢渡过黄河,驻扎在敖、鄗二山之间(今河南荥阳)。先縠的主张和行为得到中军大夫赵括、下军大夫赵同的支持。而一直想作公族大夫却未达目的的魏锜,与请求为卿也未能如愿的赵旃,则企图使晋军失败以泄私愤,便擅自向楚军请战。上军主帅士会、上军佐(副帅)郤克提出备战的建议,却因遭到先縠的反对而未被采纳。

  楚庄王接受了魏锜、赵旃的请战,领军迎战晋军。随即他先发制人,以虞丘为中军元帅,亲率蔡鸠居、熊彭名、公子婴齐等部迅速接近晋军展开进攻。晋军遭到突然袭击后大乱,皆不知所措,荀林父命令士兵渡河逃归。唯上军帅士会由于已经有所准备,设了七处伏兵于敖山应敌,未被打败。其他的晋军,包括中军和下军则溃不成军。战至黄昏,楚军进驻邲地而获得大胜。楚庄王的霸权由此建立起来。

后来到周简王姬夷三年(楚共王二十二年,公元前569年),楚共王熊审曾再次派大夫熊彭名领兵攻打投靠晋国的陈国,以示惩罚。在熊彭名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称彭氏,是为荆襄彭氏。

  三、民族融合与基因融入

  战国以后彭人四散,与东南的山越族、鄂湘西部的巴人等南部土著混居,彭人融入当地的民族中,成为土著诸姓之一。西南少数民族的彭姓也绝大多数为彭人的支裔融人而成,以后又同化为当地的汉民,所以当代长江中下游的川鄂湘赣四省的汉族中多彭姓,与这段彭姓的移民和融合有关,因此,我国的彭姓同其他姓氏一样,不断与其他民族交流,互有基因的流动。

  四、历史迁移与人口繁衍

彭国灭亡后,彭人四散向东南移民的一支彭人是从徐州(古称彭城)南下,进人安徽的和县(古称历阳),南渡长江进入江西的鄱阳湖(古称彭蠡)及赣江上游的桃江一带,与山越族相遇,一部分彭人融人山越族另一支从和县迁到浙江临安东南的大涤山天柱峰下。一支向西南撤退到河南西部的鲁山县东南,后为楚国臣民。第三支向西经过河南渑池县,到达陕西户水县的彭衙堡,其中一部分彭人与羌戎族的戏部混合形成彭戏族彭人继续西进抵达甘肃庆阳县西南的彭原。

周武王东进灭商时,所率的联合部落和诸侯中就有彭,此彭即居于彭原的原彭国后裔、周灭商后,彭人南渡汉水,迁到今湖北南河带,彭人从此离散,并与南部土著混居,成为土家族彭姓的先民。甘肃庆阳的一支彭人越过秦岭,从子午谷经陕西石泉县的彭溪,一举直落四川彭州,后又南下移民彭山县。

  先秦时期,彭姓的活动区域是在西起陕甘南部,西南直达四川中部,东南抵浙江西部,东北进山东南部,北扫河南,南依湘江的广阔地区。以这个地区为中心,彭姓向四周播迁。到唐宋时,彭姓在全国各地都有分布。清初,彭姓首次移民台湾。

  宋朝时期,彭姓大约有38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5%,排在第四十二位。彭姓第一大省是江西,约占彭姓总人口的37%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江西、湖南,四川,大约占彭姓总人口的65%;其次分布于广西、福建,大约集中了彭姓总人口的14%。形成了长江南侧中下游的赣湘川彭姓聚集区。

  明朝时期,彭姓大约有50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54%,为明朝第四十二位大姓。彭姓的主体在秦汉时期已经撒离北方,所以北方连续不断的战争对彭姓人群的冲击不大、江西仍为彭姓第一大省,约占彭姓总人口的37.7%。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江西、湖南,大约占彭姓总人口的50%;其次分布于四川、广东、湖北,约占彭姓总人目的16%宋元明期间,彭姓的分布总格局变化较大,其人口主要由北方向东南迁移,但西部四川的彭姓减少很多,他们主要向南方迁移。全国重新形成了赣湘鄂彭姓人口聚集区

  五、当代分布与姓氏图谱

  当代彭姓人口大约有766万,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58%,排在全国第三十二位:主要分布于湖南、四川、湖北,广东、江西五省,大约占彭姓总人口的56.3%;其次分布在重庆、河南、贵州、安徽,这四省市彭姓约占彭姓总人口的18%,湖南约占彭姓总人口的19.5%,为彭姓第一大省,全国形成了长江中上游川渝鄂和粤赣湘两块彭姓高密度聚居区。在近600年间,彭姓人口流动的程度和方向与宋元明期间相比有了很大的区别,由东南向华中、西部的强劲回迁已多于由北向东南的迁移。

  六、郡望堂号与楹联家训

  1、郡望和堂号

  彭姓的郡望主要有宜春、陇西、淮阳等。除了与郡望同名的堂号外,彭姓堂号主要还有可祖、长寿等。“可祖”“长寿”两堂号都出自彭姓始祖彭筏。唐尧封彭篯于彭城,因其道可祖,人称彭祖。彭祖氏族自尧舜至商朝中期的盘庚,历时800多年,后人就传说彭祖活了800年,

  2、宗祠楹联

  疏陈十策;名列三奇。

  作柱下史:封长平侯。

  福随如愿至;寿比老彭增。

  悬竹志春晖之瑞;画梅留刚直之型。

  学识正大,粹然性理鸿儒:政治精明,卓尔循良龟鉴。

  3、族规家训

  尊祖敬宗,和家睦族,毋致因利害义,有伤风化。

  祠宇整修,春秋祭祀,毋致失期废弛,有违祖训。

  各宗坟墓,山林界止,毋致缺祀失管,有被占据。

  读书尚礼,交财尚义,毋致骄慢啬吝,有玷家声。

  富勿自骄,贫勿自贱,毋致恃富疾病,有失大礼。

  婚姻择配,朋友择交,毋致贪慕富豪,有辱宗亲。

  周穷恤匮,济物利人,毋致悭吝不为,有乖礼体。

  珍玩厅巧,丧家斧斤,毋致贪爱蓄藏,有遗后患。

  冠婚讲礼,称家有无,毋致袭俗浮奢,有乖家礼。

  房舍如式,服饰从俭,毋致僭侈繁华,有于例禁。

  七、姓氏名人与宗族先贤

  《中国人名大辞典》收人彭姓历代名人166名,占总名人数的0.37%,排在名人姓氏的第六十四位,彭姓的著名文学家占中国历代文学家总数的0.48%,并列排在第五十二位;彭姓的著名医学家占中国历代医学家总数的0.33%,并列排在第六十一位:彭姓的著名美术家占中国历代美术家总数的0.31%,并列排在第六十八位。

  历史上著名彭姓人物:战国哲学家彭蒙;西汉梁王彭越,大司空彭宣;唐朝词人彭伉,溪州刺史彭士然;宋朝诗人彭止;明朝贤臣彭时;清朝词人彭孙遹,诗人彭兆荪,大臣彭蕴章,湘军名将彭玉麟;民国中共早期领导人彭湃,军事家彭雪枫;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彭德怀,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彭真,上将彭绍辉,结晶学家兼矿物学家彭志忠,全国侨联副主席彭泽民,经济学家彭迪先。

  八、寻根探源与宗族名胜

  游线一:江苏省徐州市(发源地)陆终第三子的封地彭国

  徐州是中国古代九州之一,已有4000多年的文明历史。自唐尧封篯铿,在徐州建立了大彭国以来,篯铿就被称为彭祖,建都于彭城,并使这里成为中国东方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之一。因彭祖是中华饮食和气功的祖师爷,所以彭城在历史上影响很大。彭祖曾被孔子推崇备至,也被道家奉为奠基人之一(道家思想是汉初形成的文化的核心思想),亦被西汉目录学鼻祖刘向称为硕仙。彭祖的饮食养生之道,对以后汉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徐州在历史上是西汉、东汉、三国时曹魏和两晋的国都,从徐州的汉兵马俑博物馆、汉画像石博物馆、汉画像石墓、汉画像石艺术馆、徐州博物馆、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陈列馆等地,可尽情感受这个汉文化发祥地的魅力。美食羊方藏鱼、臭盐豆、喝饼子。

  游线二: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县(彭祖故里)——湖南省湘西吉首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永顺县(王村老司城)

  (一)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县彭祖故里

  彭氏的先祖彭祖,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老寿星。相传他活了800岁,不过这恐怕是按彭山一带曾以60天为一年的说法而计算的,实际应是130余岁。但即使是这个年龄也属世间少有。眉山市彭山县是彭祖的出生地。县内的彭祖山曾是他和女儿修身养性的地方。因山形酷似相拥而抱的阴阳双鱼,暗合太极之像,又被称作“天地太极”。

  在这片充满神秘色彩的风水宝地上,彭祖用一生的时间研究长寿之道,创造了以导引术、膳食术、房中术、炼丹术四大长寿秘诀为主体的科学养生体系。他的墓就在天然太极地的阴阳鱼鱼眼之上,据说此地气场极强,是气功爱好者的最理想的采气场。山上还有彭祖祠和彭祖炼丹洞。养生殿内陈列的彭祖长寿秘诀图示,是全国独一无二的。

  彭山自古就是长寿之乡,90年代时有据可查的百岁老人就有50多位。彭山县还是世界茶叶的发源地,位于县城东面的江口古镇是有史记载的世界最早的产茶地和茶叶市场。彭祖山青山连绵,松竹如云,自然风光非常秀丽。

交通参考:彭山县距眉山市18公里,由彭山站转车直达彭祖山仅6公里。门票:20元。

  (二)湖南省湘西吉首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永顺县王村、老司城——彭氏土司遗迹

  唐末,江西的汉族彭氏家族进入湘西,通过计谋和手腕成为湘两土家旅地区的土皇帝。永顺县的王村古镇,史称“溪州”,彭氏土司在此世裔溪州刺史,土家人称之为“土司王”,当时的王村镇其实就是彭家的王都。镇南部花果山上的“溪州铜柱”,铸立于公元940年。

  当时,溪州刺史彭士愁与楚王马希范多年交战媾和,缔结盟约,划疆而冶,铸5000斤铜柱为证。千余年来,“溪州铜柱”屹屯在这片土地上,默默见证和记录着土、汉文化交流的历史。王村古镇三面环水,一面靠山,古老的青石板长街仍像当年一样,从河码头依山势蜿蜒而上,长达五里。土家吊脚楼顺坡而建,参差错落,土家风情令人沉醉。20世纪80年代初,谢晋导演在这里拍摄了电影《芙蓉镇》,让古镇独具特色的风光深入人心,王村也因此更名为“芙蓉镇”。

  溪州之战后,虽有铜柱为证,但毕竟是彭氏兵败臣服,地处水陆要津的王村经常遭受兵灾的侵扰,成了土司王心中一道永远的伤痛。公元1135年,彭士愁的第8代孙子终于忍痛割爱,舍弃了经营多年的王村,将王都迁到了今天的麻岔乡司城村,重建了一座司城(即今天的老司城)。土司王的统治在这里又延续了23代,历时600多年。

  老司城前有溪流险阻、四周万山环拱,契合了土司王偏安一隅的要求。老司城的而积不大,城中九条暗红色的鹅卵石大街仍能清晰地勾勒出当年的城垣格局,但城内的大多数建筑已不复存在,仅剩彭氏宗祠、“温凉涧”、德政碑、翼南牌坊等遗址。此地土司古墓群已被列为湖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走过古城,犹如走过一段古老的土家历史。

  交通参考:王村镇,从吉首坐火车到罗依溪车站下,站口有直达王村镇(芙蓉镇)的旅游中巴车,车程约40分钟,车票3元。

作者:冯志亮,号渤海居士,别署集雅阁主人,河北秦皇岛人,佛教信徒。被誉为IT培训师、网络分析师、网络策划人、品牌推广人、姓氏文化学者;网络新闻营销奠基人和发展者、品牌通创始人。曾提出关于网络广告价值排斥论的“蓝海观点”。蓝海观点的提出对于中国的互联网发展方向有着重要的意义,并成为我国网民对网络真正了解的一个标志,为中国互联网的发展指明了方向。2010年春,冯志亮毅然摘下互联网行业带给他的诸多光环,正式皈依佛家净土宗,并成功完成行业转型,开启了人生另一个崭新的篇章——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与传播。2013年受聘为北京大学民营经济研究院与宗教学系特聘教授。冯志亮涉猎广泛,书法造诣深厚,并热衷于文学历史,亦是一位古体词人和家史家谱研究专家,曾编写《百家姓寻根手册》三百余部,《姓氏填谱手册》两百余部,著有《渤海诗词集》、《姓氏溯源与民俗探究》、《怎样修家谱》、《怎样编家史》、《怎样写自传》等。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