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两部科幻“老片”
上世纪80、90年代旋起了一股科幻热潮,很多电影也借着热风上映。这类电影并没有太多有关科幻内容的干货,而是假以外衣的恐怖惊悚片。
题材中又以制造密闭空间的窒息氛围为翘楚手段,同时类似深海和深空这种无法逃生的外部恶劣环境无疑给恐慌的制造谋得了先天优势。
今天介绍两部老恐怖片《黑洞表面》(1997年)和《深海圆疑》(1998年),两部作品都运用了密闭空间开路,辅以出现幻觉的玄幻手段来制造团队成员的意外死亡,引起队伍内部的信任危机。
《黑洞表面》发生在遥远太空,美国航空总署在7年前派遣了一艘巨大飞船前往海王星进行一场秘密实验,然而飞船实验过后便杳无音信。
直到7年后又突然冒出,并发出求救信号。本着大无畏的科研心态和作死精神,美国的长官老爷们迅速组织起一支精英队伍,并特派了有关上次秘密实验的科学家一同前往探究。
拿我们现在丰富的观影经验来看,飞船进行的秘密实验就是所谓的跃迁实验,这也是唯一和科幻搭一点边的故事元素。
人类相信两个世界的空间可以点对点的通过虫洞连接,这样遥远的星系就可以瞬间到达,远远超过光速。
通道往往是双向的,打开了位面,可能就会有无法理解的生命体(在《科洛弗档案》就有类似的设定)通过虫洞来到我们的世界里。
本电影就是利用了这套科学猜想背后的某种隐忧来构建故事框架的。
探索+搜救小队到达海王星后,很快找到了飞船,并深入探索。飞船内空无一人,除了一片死寂就是一片死寂。
没人怎么会发出求救信号呢,事出反常必有妖。
大部分人第一反应应该是打道回府,如果有远见之人还会选择炸毁这艘诡异的飞船。
但美国佬的脑回路就是不一样,他们和特朗普一样按捺不住好奇,不但继续探索,还手贱碰了不该碰的物体。
一个酷似浑天仪的装置里发出了一道巨大冲击波,震坏了探索小队的飞船,手贱的小伙子则昏迷不省人事。不发生意外,这故事就没法进行下去。
所以飞船毫无意外地破了大洞需要维修,船员被迫转移到了出事的飞船上,而船舱内剩余的氧气仅供维持很短的时间。
不止外患还有内忧,很快就有船员出现了幻觉,开始不知所谓地处于懵逼状态。
整个小队成员始终处于分开状态,因为得有一个人留在医务室照顾伤员,一个人则必须出太空舱进行机器维修。
剩余的人得继续溜达,到处调查之前的船员死亡原因(继续作死)。而团队人员一旦分开,导演就有机会让某个倒霉蛋意外身亡。
遭遇到一系列事件之后,(作死)经验丰富的船员们很快发现自己出现了状况:“这飞船有毒!”作为领队的老黑果断下令撤退。
这时候,科学家这枚暗棋发挥了作用,他的脑子装满了稻草,极力反对撤退。
反对无果后,他竟然丧心病狂地用炸药炸了探索飞船,间接害死了队友,随后他犹如邪神附体般地又偷袭了数名船员。
且看船长老黑面对残局如何收场?欲知详情请自行观阅电影。Biu~biu~biu
不知道《深海圆疑》是否有借鉴前者的成分,故事场景从天上的飞船舱搬到了海洋深处的潜艇里。
地球某海域深处发现了一艘300年前的美国太空船,这个太空船明显不是这个时代的或是生产自300年前,整件事情透漏着邪性。
海域附近的国家都不愿碰这烫手山芋,只有好管闲事的美国人要抢先探索。
除了欺负弱小就是在寻死的路上,他们迫切地组织了考察队,同样是一支由科研顶尖力量和各个行业精英组成的队伍(去送死)。
照例在探索过程中,他们遇见了不寻常的事件。船舱里有一个表面流动着金色液体的圆球。
美国人再一次犯了手贱的毛病,伸手摸了圆球,这次不是一个人,而是好几个人都摸了。
船员回到潜艇后,就开始出现各种状况。先是小打小闹的灵异事件,本着无神论的观点,船员们认为是密闭恐惧症发作或者暂时性缺氧带来的短暂幻觉。
随着情节展开,开始有人领盒饭了。密闭空间莫名其妙死了人,即使再浑的人拍脑袋也能想出来:剩下活着的人干的。
成员们开始互相猜疑,从揭露个人的黑历史到互相争吵。
“心机之蛙,一直摸你肚子”柯南来了也没法揪出真凶,因为故事到了这里,已经不属于能用科学解释的范畴了,用那时候流行的词叫做出现了超自然事件。
这里表现的恐怖多来自于心理范畴的恐怖,而非直观的视觉恐怖,比《黑洞》的表现更为进步。
导演又很好地联系了深海恐怖的另一个分支:克苏鲁神话怪物,将其引入其中,充当恐怖元素。
在墨菲定律的作用下,怕什么来什么,一干人等陷入无尽的绝望之中。
不断有人死亡加剧了这种恐惧感,无处而逃的空间平添绝望感。双重钳击下造成巨大的心理落差,凸显了幸存者重获新生的厚重感。
这已成为该类电影的剧情套路。而往往最后几名幸存者中必有一名黑人或是女人,也成了结局惯例。
虽然熟知上述的故事脉络和最终结局,但观众仍然会对天马行空的科幻故事保持好奇感并乐此不疲地陷入其中,这也许就是电影的魅力所在。
----
本文作者:凡依罗(感谢)
原创首发:慢慢游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