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远明初时期人口为啥迅速递减?又为啥我们宁远人大多从江西鹅井塘迁来?

 (一)宁远明初时期人口为啥迅速递减?

翻开《宁远县志》,我们很轻易地就能发现一个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它就是我们宁远县在明初时期,人口一直在快速地递减!下面我看来看看这个递减的数据:

由于史料之缺,元以前宁远县的人口无从查起,从元至正二十二年(1362)宁远在李文卿义军的领导下赶走了元人的统治,建立了属于陈友谅属下的地方自治政权,李文卿对全县人口和土地进行清查,查得:主户20566户,63782人;客户6190户,27459人;总计户数26756户,人口91241人。

但是到了洪武十四年(1381)造黄册时(登记户口田产)时,宁远县共有主户和客户14651户,39760人。

从元末到明初,宁远人口从9万多,到不足4万,人口减了一大半!令人毛骨悚然!

然而,事情还没有到尽头,永乐十年(1412),宁远县只有10653户,24501人,这数据更是令人汗毛直立!

要知道,明初时期的宁远有十二个乡,除今宁远辖地2525平方千米外,还包括今新田1022平方千米和今阳明山、祁阳县数乡,估计当时面积在4200平方千米左右。也就是说,到永乐时期,宁远的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5.8人,不到6人,鬼都打得人死。

人口与户籍数递减的惨状还远远没有结束,到了明弘治五年,宁远总户为7529户,11395人。按这个数据算,弘治间的人口密度2.7人/平方千米。当时全县总人口也就今天的下灌一个社区的人口,社会凋弊到什么样子可想而知。

为啥会出现这种人口递减的社会惨状呢?政府不是以人丁兴旺作为政绩吗?

苛严的征兵制度,是洪武初人口递减的根本原因。根据县志记录:明洪武初人口递减在于“于时三分取一,以实军伍。”意思是三个男丁中,就要挑选一个男丁去当兵,充实军队。李文卿在洪武元年降朱元璋,把户籍册本奉献给了朝廷,那么朝廷就按此来征兵,为了逃避兵役,居民纷纷逃出宁远。县志载:“丁家者,三户统充,逃绝相寻!”(举家外逃的户接连不断!)

湖广填四川的迁徒制度才是明初人口递减的第二原因。

(二)为啥我们宁远人大多从江西鹅井塘迁来?

江西鹅井塘与湖南交界,到宁远路程也不远。首先,我们可以看到,元末时,宁远有客6190户,27459人,这个数据是吓人的呵,达到了主户的三分之一。这是由于元末红由军起义,造成战乱,为避战乱而逃至宁远,他们没有土地,只能附属于主户之外,成为宁远老主户的打工族,过去称长工、顾工之类。那么这此人,大多是从江西迁来的。这是其一。

其二,明政府照样在江西按三抽一的征兵制度在江西征兵,那江西人也逃,他们逃来宁远,也就没有户口,附属于宁远主户中,所以不用征兵。这就是宁远人的祖籍为啥大都从江西迁来。而鹅井塘在当时其实就是一个无户籍人的集中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