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补气穴位
一:脾腧穴
脾腧穴是足太阳膀胱经中的穴位,位于人体的背部,在第十一胸椎棘突下,左右旁开两指宽处。脾腧穴这个名字很有意思,你们看,脾是脾脏,这说明这个穴位一定与脾脏有很大关系,一个与脾有很大关系的穴位为什么会跑到膀胱经上去了呢?如果我们弄懂了“腧”字的含义,也就明白了,“腧”通“输”,意思就是运送。“脾腧”的意思就是将脾脏湿热之气向外输送入膀胱经。膀胱经就像汽车的散热器,人体内的外散之热沿着它上行,冷降之液顺着它下行。人感冒发热了,多喝水多排尿,就会好起来,其原因就是体内之热顺着膀胱经散了出去。
二:足三里穴
中医认为,人体最多气多血的经络是胃经,而足三里穴是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它具有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疏风化湿、扶正祛邪之功能。刺激足三里穴,可以激发气血的生化与运行。
教大家几个简便易行的按摩方法,每天坚持按摩,可以防病健身,使人精神焕发,精力充沛。足三里穴位于外膝眼下,四指凹陷处便是。
按足三里:用大拇指或中指按压足三里穴,两侧同时操作。首先,按住几秒后迅速松开;然后再按住缓缓加力,再迅速松开,松开时,手指不离皮肤,依次操作5分钟。注意,每次按压时要使足三里穴有针刺一样的酸胀、发热的感觉。
揉足三里:用大拇指或中指揉两侧足三里穴。两手按住两侧穴位,朝同一方向转动(顺时针或逆时针均可),转36圈后,再朝反方向转动。注意揉动不能太快,保持呼吸均匀和缓,两手手指要带动皮肉,不摩擦表面的皮肤。
熨足三里:将两手掌心搓热,并迅速分别贴在两侧的足三里穴上。停留5~6秒,两手沿上下方向擦动,操作5分钟左右,这时小腿应感觉热乎乎的,如果觉得热感不够,可以加长操作时间。用此方法锻炼2~3周胃肠功能就会增强,不但可以改善睡眠状况,还能使人精神焕发、精力充沛,很多慢性病都会得到不同程度的缓解。
对于体形较胖,体内寒湿或痰湿较重的人,最合适的办法是用艾灸灸足三里,每次15分钟,一天1~2次即可,如果采取隔姜灸更好,不易烫伤。一般捏取5~7个艾柱就可以了。
三:膻中穴
膻中穴是任脉上的主要穴道之一。如果你有胸闷、咳喘、吐逆、心悸等症状,只要按摩膻中穴,就能立刻取得良好的效果。
对肝病患者来说,经常按摩此穴,更有奇效。
膻中穴为什么会有如此奇效呢?膻中穴应该说是一个很特殊的穴位,它位于人体胸部的正中线上,在两乳头之间连线的中点,属于奇经八脉中的任脉。《黄帝内经》说“膻中者,为气之海”,“臣使之官,喜乐出焉”,即膻中穴是容纳一身之气的大海。所以,按摩此穴,可以打开“气闸”,让全身之气通行无阻。遇到不开心的事,多按摩此穴,也能让低落的情绪变得正常起来。如果你情绪不好,气下不能达于足,上不能传于头,全身上下气机不畅,当然会觉得心烦意乱、胸闷不堪,此时,只要按摩膻中穴,自然能宽胸顺气,情绪也就变好了。
四:涌泉穴
涌泉穴位于足前部凹陷处第二三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三分之一处,为全身腧穴中最下面的一个,是肾经的首穴。《黄帝内经》中说:“肾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也。”意思是说:肾经之气犹如源泉之水,发源于足下,涌出灌溉周身各处。因此,涌泉穴具有益精补肾、滋养五脏六腑的作用。在人体养生、防病、治病、保健等各个方面,涌泉穴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经常按摩此穴位,能活跃肾经内气、固本培元、延年益寿,特别对于神经衰弱、精力减退、倦怠无力、妇科病、失眠、嗜睡症、高血压、晕眩、焦躁、糖尿病、过敏性鼻炎、更年期障碍、畏冷等疾病,都有很好的效果。
按摩涌泉穴的方法有很多,现在教大家最简单有效的几种方法。
1.摩擦涌泉穴。端坐于椅子上,先将右脚架在左腿上,以右手握着脚趾,再用左手掌摩擦右脚心的涌泉穴,直至脚心发热。再将左脚架在右腿上,以左手掌摩擦右脚心的涌泉穴,也是摩擦到脚心发热为止。
2.浸泡涌泉穴。每天晚上临睡前,用热水浸泡双脚,热水以自己能适应为度,加少许食盐,浸泡15~30分钟。
3.拍打涌泉穴。在床上取坐位,双脚自然向上分开,或取盘腿坐位,然后用双手自然轻缓地拍打涌泉穴,最好拍到脚底有发热的感觉。
通过这几种方法刺激涌泉穴,可以促进人体内的气血循环,调整人体的代谢过程;而且还能刺激大脑皮质神经,使人感到轻松舒适,有防治神经衰弱和失眠的作用。
五:关元穴
关元穴在下腹部,肚脐直下三寸。三寸的取法并不是要用尺子量,而是用自己的手量。将拇指之外的四指并拢,以中指中间一道横纹为准,四指总共的宽度即为“三寸”。关元穴为任脉与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的交会穴,三焦元气所发处,联系命门真阳,为阴中之阳穴。它是补益全身元气的要穴,点按此穴可补摄下焦元气,扶助机体元阴元阳。它也是历代医家公认的强壮要穴,可以保健和延缓衰老。
按摩关元穴可以明显改善气虚体质。将双手交叉重叠置于关元穴上,稍施压力,然后用交叉的双手快速地、小幅度地上下推动。注意不可以过度用力,按揉时只要局部有酸胀感即可。
六:气海穴
气海穴是补气的要穴。气海,任脉水气在此吸热后气化胀散从而化为充盛之气,因此,本穴如同气之海洋,所以得名气海。
气海穴在肚脐直下大约一寸半,中医认为此处是人体之中央,是生气之源,人体的真气由此而生,所以对于阳气不足、生气乏源所导致的虚寒性疾病,气海穴往往具有温阳益气、扶正固本、培元补虚之功效。我们常说的下丹田,实际上就是指以气海穴为中心的一定区域。
按摩的方法:先以右掌心紧贴气海穴,按顺时针方向分小圈、中圈、大圈,按摩100~200次。再以左掌心,按逆时针方向,如前法按摩100~200次,动作要轻柔缓慢,按摩至有热感,你就能感觉到体内的气血顺畅,身体轻松。
七:太溪穴
太溪穴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与脚跟骨筋腱之间的凹陷处,是足少阴肾经上的主要穴道之一。太溪穴是肾经的原穴,也就是肾脏的元气居住的地方,因此太溪穴是一个大补穴,具有滋肾阴、补肾气、壮肾阳、理胞宫的功能。凡是由肾虚引起的各种症状,如腰痛、腰酸、头晕、耳鸣、脱发、牙齿松动、哮喘、性功能减退、习惯性流产等,刺激该穴均可达到意想不到的疗效。
工作了一天,很多人都觉得腰痛或者腰酸,其实,解决的办法很简单,按摩太溪穴就好了,症状很快就能缓解。女性朋友容易手脚冰冷,每天晚上睡觉前刺激太溪穴,坚持一周时间,手脚就会变得暖暖的。
八:百会穴
百会穴位于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的交点处。头为“诸阳之会”“百脉之宗”,因而百会穴是各经脉气会聚之处。其穴性属阳,又于阳中寓阴,故能通达阴阳脉络,连贯周身经穴,对于调节机体的阴阳平衡起着重要的作用,是治疗多种疾病的首选穴——如头痛、头重脚轻、痔疮、高血压、低血压、宿醉、目眩失眠、焦躁等。就算是身体健康的人,经常按摩百会穴也能清神醒脑,增强记忆力。
九:肺腧穴
肺腧穴在背部,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肺主一身之气,腧,通“输”,有转输经气的意思。因此,肺腧穴就具有调补肺气,补虚清热的功效。它主治呼吸系统疾病及与气有关的疾病,比如说哮喘、咳嗽、呕沫、腰脊痛、癫疾、喉痹等疾病。
经常按摩肺腧穴,可以宽胸理气,降逆止咳。如果能同时按摩天突穴,对治疗连续咳嗽非常有效。用手掌根按揉左右侧肺腧穴各36次,36次为一遍,再用拇指肚向后按压天突穴36次,36次为一遍,一般施治3~5遍即可,或揉按至局部有酸胀感也可以。咳痰时也可以按摩肺腧穴,用手指强压此穴6秒钟左右,重复做 3次即可。
十:悬钟穴
悬钟穴位于小腿外侧,在外踝尖上3寸,腓骨前缘,属足少阳胆经。悬钟又叫髓会和绝骨。顾名思义,它和骨、髓都关系密切,专管人体骨髓的汇集,对与骨和髓有关的疾病都有治疗作用。另外,它是会穴,会穴的特点就是一穴连着数条经络,地位至关重要。
老年人睡觉的时候特别容易落枕,一不小心就会落枕,好几天脖子都恢复不过来,脖子只能保持一个姿势,疼得寝食难安。因为老年人体弱,气血虚弱,一旦睡眠姿势不当,枕头过高或过低,造成颈部一侧肌群在较长时间内处于过度拉伸状态,局部气血失于调和,寒邪乘虚而入,导致血液循环障碍影响代谢产物的排出,颈部肌肉便产生了痛感和僵硬感。而悬钟穴是治疗落枕最好的穴位。因为它主髓,而髓与骨相连,因此对气血虚弱和失调导致的落枕有很好的调节作用。
落枕后只要用滚、揉、捏、推等手法给悬钟穴强有力的刺激,只需十来分钟,就能感到颈部变轻松了,如释重负。而且,经常轻轻敲打悬钟穴还有降血压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