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紫关八记之八:段氏三雄威震三边荆紫关
此图为荆紫关第一届区政府部分工作人员,前排左起二为段抚育
荆紫关革命军事纪念馆位于荆紫关北街,解放前为中央豫鄂陕边情报站,系一个集旅游与爱国主义教育为一体的景点。军事纪念馆北侧的陈列馆,陈列有段凤轩、段抚摩、段抚育父子在解放战争时期,穿过的军装,用过的手枪、皮带等珍贵物品。今天的故事主题就是段氏三雄威震三边荆紫关。
段凤轩是荆紫关汉王坪人,时代富豪,家境殷实。段凤轩师范毕业后,在淅川师范见习所任教。他抱着教育改变家乡的愿望,于1920年创办了荆紫关上坪小学,规定荆紫关子弟,无论贫富,均可上学。但是,乱世的钟声打破了这个愿望。
1927年,冯玉祥的部队路过荆紫关。师长赵冠英知道段凤轩是个人才,力请他出山,担任师部参谋长兼军法处长。1930年,段凤轩退伍回乡,正逢淅川民团司令陈重华搞地方自治。段凤轩认为这是一个改变家乡面貌的好政策,便与陈重华结交,支持陈重华自治,被别廷芳任命为鄂豫陕边防联合团团长。
段凤轩有两个儿子,大儿子段抚摩,二儿子段抚育。段凤轩非常重视子女教育,送大儿子段抚育到北京读书。这一送,不仅改变了段抚摩的人生,也改变了整个段家的命运。
散尽钱财为革命
1931年7月,段抚摩来到北京,考入北京成城高中读书。在这里,段抚摩受进步思想影响,1932年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3年7月,段抚摩考入北京辅仁大学。北京辅仁大学是北师大、人大、北大哲学系、中央财经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前身,解放前与北大、清华、燕京并称为北平四大名校。北京辅仁大学名家荟萃,段抚摩的思想更加坚定。1933年春节,段抚摩受党组织派遣,投笔从戎,回家乡荆紫关鄂豫陕边区开展革命活动。
段凤轩看到儿子突然回到家里,感到非常奇怪。他原以为儿子是想念家乡,回来过春节。可是,过了春节,段抚摩不仅不走,反而经常与一些贫困人家的子弟在一起。段凤轩忍不住了,他把儿子叫到了自己的书房,询问其中的原因。段抚摩不敢告诉父亲自己的身份,只是向父亲宣传共产党的一些思想,还劝父亲把家中的钱财拿出来,分给哪些穷苦人家。段凤轩表面上怒斥儿子,让儿子抓紧回北京念书,而内心里却激情澎湃:这么多年来,自己苦苦寻求家乡的出路,中国的出路,可是,他却处处碰壁。特别是与陈重华结交后,他感到自治是军阀的一个幌子,根本救不了中国。
段凤轩不答应儿子段抚摩,可是,段抚摩却已经开始行动了。段抚摩通过自己在商南的朋友,发动了商南湘河自卫团兵变。段抚摩带领自卫团,杀死了郧阳庙沟恶霸地主吴碧星和吴西坤父子。鄂豫陕三边地区,民心大快,革命思潮开始迅速传播。这可吓坏了段凤轩。段凤轩得知儿子段抚摩就是这件事情的领头人,迅速把段抚摩骗回家,并派人强行把段抚摩送回北京辅仁大学读书。段抚摩不得不离开队伍,返回北京。
1935年4月,段凤轩因看不惯陈重华的恶劣行径,与陈重华闹翻。陈重华以纵子为匪为名,把段凤轩关进了开封监狱。为了营救父亲,段抚摩离开北京,来到开封,却被国民党扣留,与父亲一起关进了监狱。好在段凤轩在冯玉祥部队干过,一些老朋友听说后,积极周旋,段凤轩父子才得出狱。不过,出狱不久的段抚摩再次被捕,直到1936年11月才被释放。
通过这些劫难,段凤轩终于认识到了国民党救不了中国,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于是,他不仅自己思想上靠近共产党,而且还让自己的二儿子段抚育也跟着段抚摩一起接受共产党的思想。然而,就在这个关键时候,抗日战争爆发。段凤轩为了抗日,再次参加了国民党的军队,担任国民党新编第一师第二旅旅长。因为军队人员复杂,纪律涣散,段凤轩再次绝望。
解放战争爆发后,段凤轩终于醒悟,开始公开支持两个儿子的革命工作。段风轩把所有家产拿出来,或分给穷苦农民,或捐给革命队伍做军费。他们在南化塘以北的江峪、庙沟等山区,开辟革命根据地,建立了自己的军队,成立了红色政权。
浴血保卫荆紫关
为了军事革命需要,段抚摩与弟段抚育一起,在荆紫关成立了鄂豫陕边情报站,这个情报站就是现在的革命军事纪念馆。同时成立了40余人的游击队,段抚摩任情报站站长,并兼任宛西支队(代号五二团)副队长兼教导员,由弟弟段抚育任支队队长。1947年11月,荆紫关解放战打响。这时候,宛西支队已经发展到500多人。段抚育率领游击队出山,与十二旅三十团并肩作战,一举拿下三边古镇荆紫关。荆紫关解放后,段抚摩任荆紫关区区长,段抚育先任游击队队长,游击队壮大后,任宛西游击支队队长、“五二团”团长。
荆紫关解放后,西北民主联军三十八军政委汪锋、陕西军区副司令员陈先瑞,率领第五十七师进驻荆紫关,进行休整。段风轩、段抚育父子兵分三路,积极为军队筹措粮草。一路由段抚摩带一个排,到江峪、庙沟游击区,筹集到2万多斤粮食和2万多斤草料。二路由段风轩组织荆紫关绅士,召开会议,号召他们支持政府工作。数日内,筹集粮食10万多公斤。三路由段抚育带领一个班,到寺湾联保主任腊焕儒家,迫使其送来2万斤成品粮食和1万斤草料,圆满完成了部队交给的任务,保障了部队供给。
荆紫关虽然解放,但是,淅川县城还没有解放。河南、湖北、陕西的残匪数千人经常集结在荆紫关边缘,不断对荆紫关骚扰。特别是淅川民团副司令妄图以优势兵力夺回荆紫关。他命令马蹬民团白兴周带领1000余人马,气势汹汹地杀向荆紫关。当时,解放军正规部队已经撤走,段抚摩带着大部人马在外地休整培训,宛西支队只有100余人。段抚育不畏强敌,带领部队赶往石槽沟,趁敌人人困马乏之时,向敌人发起猛攻。白兴周部死伤30多人,急忙撤兵逃窜,而段抚育部只有轻伤2人。
此后,段家父子为了保卫荆紫关,与残匪和敌人开展了几十次战斗,用鲜血捍卫了荆紫关,捍卫了革命果实。
革命星火代代传
1948年解放后,段凤轩作为民主人士,参加了淅川县各界代表大会,1954年随段抚摩迁居桐柏县,1962年病故。段抚摩解放后任荆紫关人民政府区长,后担任淅川教育局督学、淅川第一中学校长、桐柏县第一中学校长,文化大革命遭受迫害,平反后担任桐柏县第一中学副校长,1980年病故。段抚育一直在淅川工作。
荆紫关党委政府为了纪念段氏父子,在建设荆紫关革命纪念馆时候,专门为段家父子建设了专馆。古人曰:英雄不问出处。段家父子为革命所做的贡献,党不会忘记,历史不会忘记,荆紫关人民更不会忘记!
作者简介:田野,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河南省五四文艺奖获得者,南阳市五个一文艺工程奖获得者,淅川县文联副主席,淅川县作协副主席兼秘书长,在全国各大报刊杂志刊发作品3000余篇,《读者》、《意林》签约作家。出版有散文集《放歌走丹江》、《坐禅谷禅韵》;长篇小说《泪落水中化血痕》;参与主编《魅力淅川》丛书(六卷),撰写的《北京,不渴》微电影剧本拍摄后荣获国家林业部“十佳影片”。
通联: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人民路县委大院一号楼3楼县文联 田野(收)
邮编:474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