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说新语二十三:人 格

西汉时候,东海兰陵出了两位大才子,一位名叫萧望之,一位名叫王仲翁,两个人为同窗好友。萧望之是西汉开国大臣萧何的第六世孙。不过,萧望之的父亲、祖父、曾祖父全都是以种田为生。萧望之自幼好学,很年轻就成为名震朝野的儒学大师。王仲翁次之。

那时候,西汉的政权把持在大将军霍光的手里。所有官员的任用、提拔必须经过霍光同意。霍光的专政引起了朝中大臣的不满。左将军上官桀打算谋杀霍光,迎立燕王刘旦为皇帝。上官桀的阴谋被霍光识破。霍光杀死了上官桀,平定了内乱。自此,霍光规定,凡是觐见自己的官民都要被摘去兵器,脱光衣服搜身。然后,由两个侍卫挟持着觐见霍光。

恰好在这一年,萧望之与王仲翁一起来到京师,拜到长史丙吉门下,希望谋求一个官职,为朝廷出力。西汉实行的是举荐制。长史丙吉把萧望之与王仲翁一起推荐给了霍光。霍光早就听说萧望之的名气,于是,决定召见萧望之和王仲翁。

萧望之与王仲翁一到霍光的府邸,便被侍卫们被摘去了兵器。侍卫们要求萧望之与王仲翁脱去衣服检查。王仲翁顺从地当着众人的面,扒光了自己的衣服,接收侍卫们检查。萧望之却坚决不肯。他大声说:我乃一代儒生,怎么能对我如此无礼?士可杀,不可辱。我宁肯不做官,也不愿意受此大辱。侍卫们见萧望之不脱衣服,便围上来,硬要把萧望之的衣服扒下。于是,双方在霍光的府邸大声争吵起来。

霍光在大堂上听到吵闹声,便询问发生了什么事儿。侍卫们回答说:外面一位名叫萧望之的儒生,不愿意脱衣服检查!霍光说:不脱就不脱吧,你们让他进来!就这样,萧望之成为唯一不被脱衣检查的儒生,受到了霍光的接见。霍光问:你为何不愿意接受检查?萧望之大义凛然地说:将军以功德辅佐幼主,当以礼对待天下名人贤士。现在,凡是见到你的人都要遭到露索挟持,这恐怕不是周公之礼吧?霍光被说得膛目结舌,没有话来回答。

霍光是一个高傲的人,听不得反方面的意见。虽然,他知道萧望之有才,但是,却故意冷落萧望之,给了萧望之一个看城门的小官。而一同被召见的王仲翁却被授予大将军史,很快又升至光禄大夫给事中。王仲翁出入前赴后涌,趾高气扬,非常威风。而萧望之却站在城门边守门,相比之下,显得非常渺小。

这天,王仲翁从城门经过,看到站在城门前守门的萧望之,便想嘲笑一下萧望之。王仲翁下了马,笑着对萧望之说:我的文章没有你写得好,可是,我的官却比你做得大。你不肯被潜规则,得罪了执政,结果只能给人守门!面对王仲翁的嘲笑,萧望之却笑着说:出现这种结果,这是由于咱们两个人的志向不同。你虽然得了官,可是,你却丢掉了人格。而我虽然守城门,但是,我却保住了自己的人格。一个人要是没有了人格,就会变成别人的玩物,如同行尸走肉。这样的话,官当得再大又有什么用处呢?萧望之一席话,说得王仲翁哑口无言。

几年后,霍光死了。霍光的儿子霍禹当了大司马。霍禹打算杀死汉宣帝,自己当皇帝。结果被汉宣帝识破。霍家遭到了灭门之灾。王仲翁因为与霍家走得太近,也受到了牵连,被一同处斩。而萧望之却凭着自己的才能,受到了汉宣帝的重用,接连被提拔为谏大夫、丞相司直、平原太守、关内侯、太子太傅等职。萧望之死后,其长子继承爵位,世代在朝为官。

孔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君子注重自己的人格,坦坦荡荡做人,坦坦荡荡生活。小人却常常因为患得患失,丢掉自己的人格。而一个人一旦丢掉了自己的人格,就容易丢掉自己的一切,包括生命。譬如,萧望之与王仲翁。(始发于2013年《才智》1期,图片摘自网络,与内容无关)

作者简介:田野,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河南省五四文艺奖获得者,南阳市五个一文艺工程奖获得者,淅川县文联副主席,淅川县作协副主席兼秘书长,在全国各大报刊杂志刊发作品3000余篇,《读者》、《意林》签约作家。出版有散文集《放歌走丹江》、《坐禅谷禅韵》;长篇小说《泪落水中化血痕》;参与主编《魅力淅川》丛书(六卷),撰写的《北京,不渴》微电影剧本拍摄后荣获国家林业部“十佳影片”。

通联: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人民路县委大院一号楼3楼县文联 田野(收)

邮编:474450   电话:13569243979 0377—69229155

(0)

相关推荐

  • 西汉历代帝皇:(八)让史学家有争议的汉元帝刘奭

    一代中兴雄主汉宣帝在晚年同样犯下错误,这一错误直接导致了西汉王朝的逐渐衰落.而汉宣帝辉煌一生唯一的错误就是在太子人选上的犹豫不决. 刘奭(读氏音)是汉宣帝刘询流落民间时与结发妻子许婕妤所生,性格柔仁好 ...

  • 大汉名臣之麒麟阁十一功臣

    万里不惜死,一朝得成功.画图麒麟阁,入朝明光宫."(唐 高适) 大家好,我是尼摩船长,欢迎乘坐鹦鹉螺号,尼摩船长带你遨游知识的海洋. 麒麟阁功臣是甘露三年(前51年),汉宣帝因四海臣服,回忆 ...

  • 帝师、名儒、国家大功臣萧望之,为什么最终死于非命?

    本文系时拾史事独家原创稿件,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他系出名门,却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他不给霍光面子,看过大门,还因弟弟犯法受过牵连,开局着实不顺.因是反霍名儒,成为宣帝信臣,在内政外交上屡屡建言,受到 ...

  • 虽然知道在装样子作秀,但是大多数人就吃这一套!

    每天为你深度解读<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第29卷 汉纪二十一 汉元帝 建昭二年(甲申,公元前37年) [原文] 初,显闻众人多匈匈,言己杀前将军萧望之,恐天下学士讪己,以谏大 ...

  • 萧望之是天子之师 ,萧望之到底是社稷重臣还是弄权小人?萧望之是怎么死的?

    萧望之在我国历史上可能并不是很出名,可能对于并不了解历史的人来说,根本就不会知道这个人,而即使是对历史有所了解的人,可能对于萧望之的印象也仅仅停留在萧何的第六世孙这一个还有待印证的身份上. 其实萧望之 ...

  • 史说新语之二十二:目中有人与目中无人

    周勃与儿子周亚夫都是西汉时期有名的军事家.父子俩都是功高盖主,身居高位.然而,周勃因为目中有人,结果逢凶化吉,寿终正寝:周亚夫却因为目中无人,结果冤死牢狱. 周勃出生于秦朝时期的沛县.他曾随刘邦南征北 ...

  • 史说新语之二十一:有才的男人最美丽

           三国两晋的时候,有一个人,名字叫杜预.杜预的父亲杜恕是一员武将,官居幽州刺史.可是,杜预一生下来,脖子下就挂着一个气包.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个气包越来越大.  在诸多子女中,杜恕最不 ...

  • 史说新语治国篇之二:国宝

    战国时候,魏文侯率先利用李悝变法,国家日益强大起来.经过两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到了世子魏莹即位的时候,魏国已经是各诸侯中的强国.因此,魏莹即位后,自称为魏惠王,其他各诸侯国是敢怒而不敢言. 当然,诸侯 ...

  • 史说新语做人篇之二:最聪明的糊涂

    唐玄宗时期,有一位武将,名叫郭子仪.郭子仪用兵如神,杀敌无数,以身救国20余次,为唐朝的江山立下了汗马功劳.可是,郭子仪在处理日常事务中,常常犯糊涂.有时候,糊涂得连他的子孙都惊讶得张大了嘴儿. 郭子 ...

  • 史说新语:朱元璋戒奢

    编者按:此文刊发于2013年<启迪与智慧>5期.<大公报>4月15日. 朱元璋是一位从贫苦人家成长起来的开国皇帝,深知一粒一粟来之不易.因此,朱元璋当了明朝的皇帝后,倡导勤俭节 ...

  • 史说新语:韩昭侯妙招儿治庸官

    春秋战国时期,韩昭侯当了韩国的国君.当时,韩国官场使用的是世袭制和唯亲是用制.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甚至好多文官不识字,武官不会武,更不用说治理国是了.于是,韩昭侯决定惩治庸官,根治官场歪风邪气,努力振 ...

  • 史说新语:虞集的雅量

    虞集是元文宗和元顺帝时期的秘书少监.他做了一生秘书工作,被元文宗称赞为"朝廷离不开的人".当然,虞集之所以深得领导和同事们的赏识,不仅因为虞集公文材料写得好,还因为他有超乎常人的雅 ...

  • 史说新语治国篇之五:导致亡国的失败演讲

    南北朝的时候,北齐出了一个昏庸的皇帝,名字叫高纬.高纬亡国的直接原因不是兵力不强,战马不壮,将帅不勇,而是因为自己的一次战前演讲,说起来令人好笑. 高纬是历史上出了名的昏庸而又无知的皇帝.他广选天下美 ...

  • 史说新语治国篇之四:韩昭侯不让官员拿发言稿

    春秋战国时期,韩昭侯继位.当时,朝廷有开早会的习惯.韩昭侯慢慢发现,官员们每次发言,都是拿着师爷们写好的发言稿照本宣科.并且,官员们的发言多是空话.假话.套话,有些发言甚至严重脱离实际.于是,韩昭侯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