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让孩子长久地“赢”,必须先教孩子学会面对“输”!
近几年来,常常听到这样的新闻报道:
因为爸爸不让看电视,孩子跳楼自杀;
因为老师没收了手机,孩子跳楼自杀;
因为暑假作业没完成,被老师批评,孩子跳楼自杀……
这让我不禁联想到一位家长的咨询。
她的女儿今年5岁,平时在家里玩游戏,大人都让着她。
“有一次女儿在幼儿园和同学们玩猜拳游戏,赢了的时候她很开心,但是一旦输了就吵着说不算数,引起其他小朋友的不满,渐渐地都不愿意跟她玩了。”
大到成绩不好就自杀,小到一遇挫折就哭闹,如何面对“输”,是中国孩子从小到大,普遍缺乏的一种教育。
古语有云: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
相比成功,一个孩子成长过程中“输”的时刻其实更多:
和小朋友玩游戏时输给对方、考试没考到理想成绩、舞蹈比赛发挥失常没拿到名次、竞选班干部失败、没考到理想的大学······
大大小小的不如意,实在是不胜枚举。
然而讽刺的是,我们的父母很少会教孩子面对不如意时的心态和应对能力;当没有拿到好成绩、当努力被否定时,怎样面对和处理;却把“十之一二的成功”看得极其重要。
“我的孩子怎么能输?”
“我的孩子样样都要强!”
过分地追求赢,追求比别人好,催生出家长对于教育的焦虑,同时也在不知不觉中造就了孩子玻璃心、输不起的脆弱心理。
孩子的成长,是一场漫长的马拉松,无论面对什么样的困境,都能坚定地走下去的孩子,心里揣着一个小太阳,不怕输,不怕从头再来,这样才会一直有赢的机会。
见多了身边孩子们因为一时成绩差被家长指责、甚至打骂,结果越来越没有自信,逐渐对学习丧失兴趣的例子,除了惋惜还是惋惜······
如何教孩子学会面对“输”,这一课家长真的需要补上!
一、让孩子感觉到无论输赢,父母都会爱我、帮助我
当孩子输了之后发脾气或哭的时候,父母最忌讳的两种做法是讲道理和给孩子找理由。
“不就输了一盘棋吗,这点小事就生气了?”“有输就有赢的嘛,要坚强一点啊。”
这样跟孩子讲道理其实是在否定孩子的情绪,给孩子传递的观念就是即便我真的伤心了也不能哭,要忍着、压抑着,对孩子的心理显然是不健康的。
“好好,宝宝你没输,是妈妈输了。”“都怪这个地板不好,让我们摔了一跤,来,我们一起打它。”
这样给孩子找理由其实是带他回避事实,那么他永远都不能正确认识失败和挫折。
孩子“输了”之后,正确的做法是接纳和认可孩子的感受:
“我能看出来你因为输了而感到非常难过和沮丧”,“想哭就哭吧,妈妈会一直陪着你”······
给孩子温柔的安慰或是一个暖心的拥抱,陪伴着直到他情绪渐渐平静下来。
让孩子认识到遭遇失败、不如意之后的失望、难过、沮丧等等是一种很合理、自然的情绪,是被接纳的;
同时,要让他感受到无论他是输是赢,他都是爸爸妈妈的好孩子,爸爸妈妈会一直陪伴他,鼓励他。
这样的经历多了之后,孩子会逐渐明白“输”也是生活中很正常的事情,那些负面情绪也是会随之自然产生的,没什么大不了。
最重要的是,当孩子发现自己的“输”和随之产生的负面情绪都能被父母接纳,并且他的身后一直有父母的鼓励和帮助时,孩子慢慢就会不怕“输”,能够勇敢面对“输”。
二、引导孩子正确看待失败和挫折
很多时候孩子经不起挫折和失败,源于平时家长老师的态度。
第一种情况是,父母老师过度看重输赢,对孩子输赢后的表现差别太大。
有时候孩子根本不太懂输赢本身的含义,看重的是输赢背后连带着的教师、家长甚至同学的态度。
他知道,如果自己赢了,会被父母老师表扬、会得到奖品,大家只会为赢者呐喊,而忽视输掉的人。
大人首先要抛弃功利的输赢观,无论孩子做什么事,应当看重过程中孩子的体验与收获,不要过分追究输赢的结果。
大人能真心地接受输赢,孩子也就能更好地接受。
第二种情况是,父母老师的过度保护,让孩子无法承受挫折和失败。
有些孩子被保护得太好,要什么有什么,在家中呼风唤雨,还有些家长在那个甚至在玩游戏时还会故意输给孩子,这样只会让孩子像温室里的花朵一样,“弱不禁风”,很容易被现实世界中一点点的不如意轻易击倒。
父母老师要意识到失败和挫折也是孩子成长的一部分,有它存在的意义和价值,不要过度保护、刻意去帮孩子规避掉一些困难和挫折,让孩子自然地去经历真实生活中的酸甜苦辣。
家长在调整好自身心态的基础上,再来帮助孩子正确看待失败和挫折。
比如孩子考试考砸了、比赛没拿到名次,家长不要表现出对他的失望,甚至指责、打骂他。
重要的是告诉孩子一时失意没关系,我们可以从中吸取教训,查漏补缺,让自己变得更好,像这样积极引导孩子明白“输”的正面意义。
还可以从日常游戏中让孩子学习面对失败,让他有机会在玩乐中尝到“输”的滋味,体验“胜败乃兵家常事”的道理。
让孩子知道很多时候输赢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输了、失败了,能勇敢站起来,继续努力,这样,才会有成功的希望。
三、带孩子分析原因,寻找解决办法
当孩子能正确看待输赢时,接下来最重要的事情就是锻炼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
家长可以先带着孩子分析“输”的原因,考试没考好是因为题做得不够多、还是基础知识不牢固,将孩子的注意力从关注输赢这个结果转移到解决实际问题上来。
找准原因之后,开始和孩子商量着制定解决办法,对症下药。
例如,如果是题做得不够多,就一起去买一本额外的题集,利用课下时间多做题,多巩固,熟悉各种题型。
鼓励孩子用实际行动、用更多的努力,来获得更好的结果。
这样的过程,其实就是培养孩子的成长型思维,提高挫折商的过程:
面对挫折和失败,他不会长时间沉溺于由此产生的负面情绪中,自暴自弃,而是会以一种更大的格局,从困境中跳出来,重在思考解决办法,思考自己接下来该采取怎样的行动。
这样一种不被“输”所局限,能够理智地看清事实本质,并能采取相应行动的高挫折商,是孩子内心强大的体现,也是孩子未来能够赢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