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是私密的事情
撞钟人
马拉美 (法国)
在早晨纯净,清澄而深厚的大气里,
当晨钟苏醒过来,发出清脆的声音,
飘过孩子的头上,孩子欢欢喜喜地
在熏衣草和百里香中念起三钟经,
撞钟人头上掠过映着朝阳的小鸟,
它骑在系着古老的钟绳的石头上,
忧心忡忡地哼著古拉丁文的祈祷,
听到的只有那遥远的丁当的声响.
我就是这种人.唉!在希望的黑夜中,
我徒然拉那敲响理想之钟的绳子,
忠实的羽翼在冷酷的罪孽中嬉戏,
传来的声音只是断续而空空洞洞!
可是,有一天,等我白白地拉得倦了,
哦,撒旦,我将搬开这块石头而上吊.
钱春绮 译
读书是私密的事情
“有时候,”茱莉娅说,“我觉得过去和将来在两头挤得如此紧,根本就没有现在的地方。”
在读书这件事情上,深感自己的渺小卑微,无知更毋庸讳言。记起原来去图书馆,兴致勃勃,也只能囫囵吞枣,常常能站着一两个小时,翻着书架密密的书籍,时间空间,包括生活里的荣辱坎坷,皆消失不见,只有那些一个一个铅字汇集成的情感。
《红楼梦》喧嚣后面的压抑是不适合长时间阅读的,偶尔在马尔克斯的《霍乱时期的爱情》和梅勒的《刽子手之歌》之间穿梭。有时,是一本摊开的金庸,大马金刀,再也回不到《简爱》抑或《傲慢与偏见》的细腻。
后来去乱啃大部头的文学史,脉络清楚的正襟危坐,有点虚伪。类似文学史这种东西,决不能仅有一家之言。这才遇见伊夫林·沃《旧地重游》,有些书可以不读,但不能一无所知。
伊夫林·沃可能是上个世纪英国最出色的讽刺小说家,却和毛姆一样,被贬低为“伟大的二流”。他的那本《旧地重游》是一个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的英国知识分子对青涩岁月的回忆,充满了哀伤与失望。
伊夫林·沃的酒鬼之名源于一场晚宴,在那场1956年,他给女儿置办的晚宴请柬上,除了一大堆眼花缭乱的菜谱之外,最后还有一句话,“陈年香槟供应,但唯我一人独享。”
抛开诸如托尔斯泰、福楼拜、狄更斯等等19世纪那些批判现实主义的作家,或如《尤利西斯》、《喧哗与骚动》这样晦涩难懂的意识流小说,后者我也仅仅只是在翻阅中企图接近他们彼时的语言环境,而不是真正意义的接近。
伊夫林·沃出了名的乖戾难搞,从青年到老年,关于他这个特点的段子不胜枚举。故此去年漓江版的名字《布园重访》平实了些,多了副标题“查尔斯·莱德上尉的神圣和渎神回忆”,腰封一例有蛊惑文学青年的词句,如《追忆似水年华》之抒情,若《大卫科波菲尔》之写实。
伊夫林·沃有过一幅鲜亮诡异神秘的画像,出自英国画家亨利·兰姆之手。画上的他已经基本兼顾了青年放荡,妖娆不羁,正襟危坐,彬彬有礼的绅士风貌,看似一身随意的粗花呢上衣、法兰绒长裤、亮闪闪的马甲、圆点真丝领带,关键是油光锃亮的发髻下掩映着丝丝无所畏惧邪恶天真人畜无害的眼神。
这是一套需要在下午静谧的气氛里慢慢澄净的人和书,像他这种情愫,与菲茨杰拉德《夜色温柔》类似,又有普鲁斯特《随意似水年华》的感伤不已。
当一个人确定自己不能拥有的时候,唯一能做的便是不要忘记。这一点,恐怕我做不到。伊夫林·沃在写《一知半解》,算是他的前半生,基本上感慨一个人只有失去对未来的好奇心,才到了写自传的年纪。
或许,当伊夫林·沃心中的衰落开始那天起,他一生的创作皆可归结为总结和控诉了。因为,反正这个世界已经没有剩下什么好讽刺的了。
【油画:蒙克(挪 威)】
前篇回溯 :
▷台湾金马奖电影《大佛普拉斯》| 我们永远无法探索人们内心的宇宙
- The End -
【花花君】
一个文艺大叔的个人呓语
读书、看电影
用心灵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