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视性视神经萎缩为哪般?

近视性视神经萎缩有哪些表现:

  1、视神经乳头倾斜与近视弧:由于高度近视眼球壁后部向后凸出,视神经斜向进入球内。视乳头一侧(大多为颞侧)向后移位,使视乳头在检眼镜下失去正常的圆形而呈椭圆形。与其向后依位相连接处,有新月型斑,称为近视弧,近视弧对侧视乳头缘略呈棕色、境界模糊、嵴状隆起的向上牵引弧。伸展性近视弧内侧白色,为巩膜暴露,外侧为浅棕色,为色素上皮层消失,脉络膜暴落所致,近视弧外侧境界清楚,但往往与后极部视神经萎缩区连成一片。近视弧在大多数病例位于视乳头颞侧,亦有位于颞上或颞下方,少见于鼻侧或下侧。当颞侧近视弧向外,向上,向下不断延伸时,可环绕于整个视乳头周围,是视乳头周围脉络膜萎缩。

  2、豹纹状眼底(eigroid fundus),整个眼底略呈暗灰色,加上脉络膜因弥漫性视神经萎缩,毛细血管层及中血管层减少或消失,桔红色大血管暴露,使眼底呈豹皮样。

  3、视力减退,不能矫正。视力减退的原因,系视网膜神经上皮层的广泛视神经萎缩。黄斑部出血可使视力突然进一部损害。Foerster-fuchs斑及黄斑萎缩斑形成后,引起视力严重损害,玻璃体混浊产生飞蚊症。玻璃体有不完全后脱离时,可因视网膜受到不全脱离处的牵引,而产生闪光幻觉。

  4、后极部视神经萎缩斑及漆裂纹样损害。脉络膜不见视网膜萎缩斑呈白色或黄白色。圆形或地图状,大小,数量不等,孤立或融合成大片。大片萎缩斑可见于视乳头周围萎缩连接,成为包括视乳头和黄斑部在内的巨大萎缩区。同时有色素堆积,残留的脉络膜大血管。也可见到分支状或网状的白色或黄白色线条,线条与血管样线条相似,宽窄不一,边缘不整齐或呈锯齿处,类似旧漆器裂纹,故称为漆列样损害。

  5、黄斑部样束变相与黄斑裂孔。检眼镜下,黄斑部可见一个境界清楚的圆形红斑,直径约1/3-1/2PD。红斑周围临近接触视网膜稍带灰色,如果伴有局限性脱离时,其周围有反光圈。裂隙灯显微镜下,若为束样变性,则光切面有一菲薄的前束壁切线,若为裂孔,则此线中断。裂孔外壁切线与周围视网膜切线。

  视神经萎缩治疗越早越好;即便是光觉丧失的早期患者也不要轻易放弃治疗。眼睛看不清视野缩减并不意味着视神经细胞的死亡。因为视觉是由视网膜内、视神经内及视中枢三个阶段构成的,这三个阶段中任何一个阶段遭到损害都会导致视神经萎缩,而萎缩是有过程的,且眼底像和患者的视觉可以完全不成正比。因此,绝不可以仅仅根据眼底视神经的颜色和一两次生物电检查来判断病情和预后。患了视神经萎缩症的患者也不应失去信心。

视神经萎缩是视神经病损的最终结果。表现为视神经纤维的变性和消失,传导功能障碍,出现视野变化,视力减退并丧失。视神经萎缩因为具有不可逆性的特点,故我们提倡早期治疗。通明清盲汤结合多年来临床实践,对于诊疗该病早中期在控制病情发展,改善视力等方面取得了丰富的治疗经验。通明清盲汤VS视神经萎缩三大阶段

一、补肝肾为要务,复调气血脾胃

古人云“肝开窍于目,肝受血而能视”,肝血亏虚,肾精不足,气血不能上升,脏腑失调,经络阻滞,通光之脉道闭塞,五脏六腑之精气不能濡目,因之发生“青盲',治疗多以肝肾为主,然百病之生,多发于气血,气血盛衰是一切眼病的主要病理变化,也是眼病转归和康复的关键所在。

二、检查瞳孔形态,辨证随之转变

视神经萎缩患者,临床上可见眼部黑睛透明,瞳神无损,或见瞳孔稍大或瞳孔对光反射迟钝.瞳孔的展缩,取决于精气的盛衰,精气聚则瞳神缩,精气散则瞳神展“阴主敛,阴虚不敛,则瞳神大,”如果全身出现阴虚火旺或阴虚血热之证,可使瞳孔散大,展缩不灵,视力下降,以致失明。

三、着眼全身症状,审因审证论治

视神经萎缩的病因多为感染,营养不良,外伤,药物中毒,颅内肿瘤,他病继发。根据“有诸内者,必形诸外”的规律,出现视力,视觉、视野及眼底改变等局部症状外,多兼见全身症状。因此根据全身症状,结合具体病情,进行归纳分析,明察脏腑之虚实,从而审证求因,审因论治。

点击下方“阅读全文”了解更多资讯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