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证小个案(老人感冒二例)
例1.笔者父亲、79岁、住西安马家湾长庆龙凤园,2014年11月下旬面诊。身体不适数日,自服家庭备用感冒药,不效。至笔者当面诊疗时:卧床呻吟、发热、眼睛痛、浑身难受、咳嗽、白痰。即刻给予口服抗生素(头孢呋辛+左氧氟沙星)、解热镇痛药(复方氨酚烷胺胶囊)、柴葛解肌汤。病势很快得到控制缓解。约三天后下午,病情波动、全身有些恶寒、无汗、流清涕、咳嗽、咯稀白痰、自言“难受、人受不了”。舌苔白、脉重按无力。即刻就近抓药,参苏饮(原方原用量比例):党参、苏叶、葛根、前胡、半夏、茯苓各5克,陈皮、甘草、枳壳、桔梗、木香各3克,生姜7片,大枣1个。仅抓一付(3.6元)。近傍晚时分服用,整夜安睡,次日顿感全身轻松精神,诸症几乎全部消失,没有再吃任何药物,数日后高兴地返回老人自己的住处。
例2.苏姓女患、76岁、住西安莲湖区土门,2015年1月10日下午电话诊疗。诉:前段时间感冒、住院多日、这才出院1、2天,又感冒发烧。刻下:发热38度多、身热、汗出津津、又觉怕冷怕风、鼻出热气、咳嗽、痰多色白、气喘、疲乏无力、没有胃口、口中发酸。体胖,舌苔被甘草片污染。嘱:在服用出院带的几种药物的同时,给予中药汤剂,参苏饮(完全同上例),只抓一付(3.0元,不同药店价格有别)。当天下午5时许服药,晚间约7时反馈:烧退、感觉挺好、吃饭都有味道。次日其老伴再次反馈:没有再发烧、痰明显少了、称赞医术。还有些出汗、脊背凉、咳嗽气喘,给予桂枝加厚朴杏子汤,一付(1元多),应对……
按语:
参苏饮出自宋代*《和剂局方》。
【功用主治】益气解表、祛痰止咳。外感风寒,内有痰饮,恶寒发热,头痛鼻塞,咳嗽痰多,胸膈瞒闷,苔白脉浮等证。
【功能主治】治感冒发热头疼,或因痰饮凝结,兼以为热,并宜服之。若因感冒发热,亦如服养胃汤法,以被盖卧,连进数服,微汗即愈。面有馀热,更宜徐徐服之,自然平治。因痰饮发热,但连日频进此药,以热退为期,不可预止。虽有前胡、干葛,但能解肌耳。既有枳壳、橘红辈,自能宽中快膈,不致伤脾,兼大治中痞满,呕逆恶心,开胃进食,无以逾此。毋以性凉为疑,一切发热皆能取效,不必拘其所因也。小儿、室女亦宜服之。
《方剂学》:【气虚外感风寒、内有痰湿证。风寒表实证+咳嗽痰白、胸脘满闷,倦怠无力、气短懒言,苔白脉弱】。
《医宗金鉴》:【治感冒风寒,头痛发热,憎寒咳嗽,涕唾稠粘,胸膈满闷,脉弱无汗】。
《津村药业汉方手册》:【效能*效果:感冒、咳嗽。使用目标=证:胃肠虚弱之人感冒,已经经过数日稍长时使用。1)伴有头痛、发热、咳嗽、咯痰等。2)心窝部撑、恶心、呕吐等】。
综合学习、方证概括:【气虚外感风寒、内有痰湿证。风寒表实证+咳嗽痰白、胸脘满闷,倦怠无力、气短懒言,苔白脉弱。类似经方小青龙汤方证、但为虚证者。总之,老弱虚人外感常用。各年龄段都可应用,只要有风寒表证、兼有咳痰喘、气滞等,同时有虚象如疲乏无力、脉弱等。有中成药:参苏丸。】
用法用量:人参、苏叶、葛根、前胡、半夏、茯苓各七钱半,陈皮、甘草、枳壳、桔梗、木香各五钱。咬咀,每服四钱,水半盏,姜七片,枣一个,煎六分,去滓,微温服,不拘时。
(注:每服四钱,平均每味药用量约1克)
换算后笔者用量:党参、苏叶、葛根、前胡、半夏、茯苓各5克,陈皮、甘草、枳壳、桔梗、木香各3克,生姜7片,大枣1-2个
汉方用量:半夏、茯苓各3,葛根、桔梗、陈皮、前胡各2,大枣、人参各1.5,甘草、枳实、苏叶各1,生姜0.5
《医宗金鉴》用量:人参(八分) 苏叶(八分) 干葛(八分) 前胡(八分) 陈皮(八分) 枳壳(八分)茯苓(八分) 半夏(八分) 桔梗(五分) 木香(五分) 甘草(五分) 生姜(五片) 大枣(一枚)上水煎,热服取汗。
例1 用方眼目:寒热表证、清涕、咳嗽痰稀白、无汗、平素体虚、脉弱
例2 用方眼目:寒热表证、咳痰喘、疲乏无力
由于现代,有西医西药的介入,患者症象表现不完全同于古时,即方证可以不典型。本方方证一般无汗,但例2汗出津津,考虑系西药所致,综合取舍应用,照样收效。
例2患者夫妇感慨:“这个大夫电话看病,不把脉……”。实际上,绝大多数方证,原本没有舌象脉象。方剂学教材,都是今人对每首方剂附加了舌脉象。舌脉象本身存在很大的变数。且不说“舍脉从证”,日本汉方基本都舍去了舌脉象,笔者自身电话网络诊疗分布国内部分省份和国外、感觉疗效丝毫不亚于把脉面诊……
(2015-1-13 上午,书于西安未央区添好花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