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散文学会第十三届年会独家看点

桐城派研究

中国古代散文学会第十三届年会独家看点
常亮 

2020年12月12日-12月13日,由中国古代散文学会、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主办的“中国古代散文学会第十三届年会暨全国学术研讨会”在湖南省长沙市召开。来自北京、上海、重庆、广东、江苏、浙江、湖南、湖北、山西、甘肃、新疆、安徽等地高校及科研院所的100余位学者与会,共同探讨中国古代散文相关的文献、文体、文艺及文化等问题。

12月12日上午8:30-9:00,大会开幕式在长沙市麓山大酒店三号楼2楼湘汇厅举行。中国古代散文学会副会长、湖南师范大学蒋振华教授主持会议,湖南师范大学校党委委员、组织部长王辉;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党委书记李伶俐;中国古代散文学会名誉会长、武汉大学熊礼汇教授;中国古代散文学会会长、北京师范大学郭英德教授分别为开幕式致辞。
王辉部长对湖南师大时隔22年再次承办古代散文学会年会表示激动和喜悦,他代表校领导和全校师生对第十三届中国古代散文学会年会的召开表示祝贺,对长期以来支持学校工作的与会专家和嘉宾表示感谢。李伶俐书记特别强调了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与中国古代散文学会的密切联系,已故原中文系主任刘衍先生所著《中国古代散文史》,在学界影响较大,在他主持下,曾经成功举办过第二届年会,对古代散文研究作出了较大贡献。
熊礼汇先生回忆了刘衍先生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为中国古代散文研究和中国古代散文学会的成立所做的贡献,认为刘衍先生是本学会的创始者之一,也肯定了湖南师大文学院对本学会的建设和发展做出的贡献:“刘衍先生斯人已逝,斯文犹在,这是刘衍先生的光荣,也是本学会的光荣,也是湖南师大文学院的光荣。”熊先生还对中国古代散文研究的三个阶段做了现象化描述:第一阶段是对古代散文的鉴赏;第二阶段是古代散文史的撰写;第三阶段是古代散文研究资料的整理与研究。熊先生回忆起22年前在长沙参加第二届散文年会时发表的《转变观念,开创古代散文研究的新境界》一文,提倡改变西方和现当代的散文观念,用古代文化、评点中的术语和范畴,实事求是地联系古代散文的实际来研究古代散文。这篇论文在某种程度上仍然具备现实意义,他认为我们古文之学的研究,还要拓展视野、改进方法,要从古文的创作实际、作品实际及前人的批评实际出发,归根结底还是要从原著出发体味古文、推敲古文。熊先生最后还对青年学者提出忠告:“希望我们的年轻人还是要在作品上多下功夫,要写一些贴合我们作品实际的语言。要把我们的古文之学深入研究下去,还要发扬刘衍先生老一辈学者谦逊作风。”
郭英德会长代表中国古代散文学会对湖南师大在特别有纪念意义、非同寻常的2020年,排除一切困难、动用一切资源、团结一切学术同仁,召开这么一次非常隆重的古代散文学会的年会和学术研讨会表示衷心的感谢。
郭会长深切怀念中国古代散文学会首届会长、北京师范大学郭预衡先生,今年是郭预衡先生诞辰100周年、逝世10周年,高度评价郭预衡先生为中国古代散文史的研究、中国古代散文学会的建立和发展做出的卓越贡献。并指出,郭预衡先生的《中国散文史》三大册,160多万字,绝大部分的文字都是在他60岁以后撰写。郭英德教授认为:“这对我们来说也是一种鞭策,因为我们现在也都是60后,郭先生60岁后还能砥砺前行,这是对我们的鼓励。”最后,他对在座学者特别是年轻学者提出期望,希望大家薪火相传,把中国古代散文研究的思路、学术、事业继承下去:“在这样的一种吉庆吉祥的日子,祝愿咱们的中国古代散文研究一帆风顺,整个散文研究持续发展,古代文化及古代传统薪火相传。”
开幕式后,分别进行了两场主题报告。主题报告第一场由武汉大学熊礼汇教授主持,华南师范大学马茂军教授评议,五位教授分别作主题发言:郭英德教授《“文体寖趋于正”:唐宋古文典型在清初的重构》;阮忠教授《流贬海南的苏轼与庄子》;翟满桂教授《柳宗元永州游记散文论》;何诗海教授《明清别集的著述化》;程苏东教授《<汉书·五行志>的编纂意图与策略》。主题报告第二场由《文学遗产》副编审马昕主持,北京师范大学过常宝教授评议,五位教授作主题发言:张德建教授《“议论文章”与北宋时代精神塑造及文学变革》;莫道才教授《从“潜气内转”到“词气兼资”:论王先谦对朱一新骈文理论的发展》;吴怀东教授《杜甫<杂述><秋述>文体形态及其源流考论》;侯体健教授《稀见清人文话提要十种》;钟涛教授《张华<女史箴>与两晋的箴文书写》。
主题报告第二场结束后,扬州大学文学院刘勇刚教授吟诵范仲淹《岳阳楼记》,抑扬顿挫、激情澎拜,引起了在座学界同仁热烈反响。
12月12日下午和12月13日上午,分3组共计进行了12场讨论。

12月13日下午,第三场主题报告和第四场主题报告在湘汇厅举行。第三场主题报告由中国传媒大学钟涛教授主持,河南大学李金松教授评议,共有4位教授作了主题发言:马茂军教授《<怀古录>与江西文法》;潘务正教授:《桐城派“诗文一理”论》;萧晓阳教授:《桐城派山水之文境界论》;武道房教授:《王阳明心学本体论与其文学思想的关系》。

第四场主题由湖南师范大学胡海义教授主持,石河子大学杨向奎教授评议。来自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的四位博士生分别做了主题发言:首都师大郭媛:《复礼兴儒与“康国济民”:李覯的<礼><易>之学及其辞赋中的淑世精神》;湖南师大常亮:《将错就错:宋璟<梅花赋>在清代的拟作及经典生成》;北京师大崔振鹏:《论景泰时期太学教育的文风转向:以吴节“以古文为时文”之倡导为中心》;湖南师大王啸然:《“罗浮山”在山志散文中的宗教形象与审美意象研究》。
闭幕式在12月13日下午16:50-18:00进行,由中国古代散文学会秘书长、北京师范大学张德建教授主持。
首先是分组总结环节,分别由聊城大学宁登国、湖南省社科院刘师健、湘潭大学雷斌慧代表第一组、第二组和第三组作总结。宁登国老师指出,第一组的讨论会,主要有三个特点:一是注重各类散文文体的研究,如李冠兰的两周铜器铭文研究、杨向奎的行状文体研究、吴娇的春秋直谏文体都对“有意味的形式”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考察;二是注重从作品实际、批评实际、创作实际体会散文意味,围绕作品自身进行了细致的探究,如熊礼汇先生谈苏洵古文的文学美,赵建成对枚乘七发主题的探讨,裴云龙论及宋元时期的韩柳散文经典化历程等等,视角独特、视野新奇;三是关注作品生成方式的文学研究,注意史书与文体学二者的互动,将文学作品放在宏大的社会背景下考察其生成原因和特色,如郭晨光《从下诏到下书:<十六国春秋>等史书的春秋笔法》,王玉姝《从佛教譬喻看柳宗元寓言的来源》等文章,都写得因果清晰,纲举目张。
刘师健老师的总结从三个方面展开。文体学研究方面,诸多论文对于文体的生态环境与书写方式之间的复杂关系作了细致分析,或是个案考察,或是整体文类的分析,文化论、文体论兼备。文本生成与传播研究方面,有的从“编辑”角度探讨文本生成,有的从文本生态出发解决文献问题,有的从文献考述出发阐发文本生态,诸多论述都试在探讨某一个体或历史群体的文化实践规律,增强了文本研究的“历史现场感”。诚然有些结论或可商榷,但却富于创新色彩。古文选本、思想与文论方面,诸多研究将创作、批评熔于一炉予以观照,探讨的是作为历史事件的文学风格论,思辨性与学理性获得了一定程度的体现,有助于我们认识散文观念的丰富来源与多重表现。
雷斌慧老师的总结,以诸雨辰《在清代寻找苏辙:略论清代文评对苏辙的忽视现象》、周游《诙诡之趣:晚近桐城派的韩文阐释趣味》、郑雄《郑元勋“文娱说”再审视》、路海洋《清代中叶骈文选本纂辑的三大特征》为例展开,认为第三组的专家学者认真讨论、气氛热烈,而且分古代散文、桐城派、骈文、辞赋等专场,主题突出。

分组总结结束后,分别由长沙理工大学成松柳教授、浙江师范大学慈波教授、山东大学徐昌盛副教授及北京师范大学郭英德教授作总结展望。成松柳结合自己多年的研究与阅读经验,指出中国古代文学的学者、学术和散文的关系非常密切,散文的诗化也需得到关注,并建议将当代文学的“叙事速度”引入到古代散文的阅读和研究中去。

慈波教授指出,古代散文研究应该从散文的主体性建构、断代散文坐标系的确立、理论缝隙的填补和散文研究场域的强化等方面予以拓展。
徐昌盛老师结合自己的研究体会,主要指出了魏晋文学研究面临的困境,即主要学术成果较少、从事汉魏六朝文学研究的学者数量呈萎缩趋势、后备力量不足、先唐文学新材料不足等问题。他认为精细化的研究或是走出困境的良方,精细的研究可以完善现有的研究成果、发现不为人知的文学现象、改变我们习以为常的认识。
郭英德教授做总结性展望,指出杂志社在审稿时一般讲究“三新”,即新材料、新观点及新方法。他重新定义“三新”,认为新对象、新视角、新思路更为准确,也更贴近研究实际。郭教授还指出现在学术研究的碎片化弊端。他说:“在大量的四库总集、丛书总集影印出版以后,大家获得文献容易了,而容易后研究可能出现碎片化。这和精细化不是一个概念,精细化是对重要的文学现象、文化现象、学术现象的精耕细作,但碎片化可做可不做。学术研究最忌讳自己评价自己或给别人评价时,说它填补了学术空白。这真的很不好。我经常举“下围棋”的例子,下围棋的时候把空白填完就死棋了,留空是有价值的。”在此基础上,他进一步强调创新和守正,他认为所谓守正就是敢于对文学史、历史、文化史、学术史等已经熟闻的、一流的、重要的文学现象提出新的看法。守正与创新是古代散文研究的正轨,同样也是他对年轻学者的殷切期望。
研究展望结束后,举行了中国古代散文年会的颁奖仪式。大会共选出特等奖两名、一等奖五名、二等奖八名。特等奖为:潘务正《桐城派“诗文一理”论》、李由《商业化运作与南宋古文评点的演变》。
一等奖为:李冠兰《君子观于铭:两周铜器铭文的阅读方式与文体观念之变》、裴云龙《唐文典范之新诠:宋元时期韩柳散文经典化历程论析》、郑天熙《明代古文选本的古文观念探论》、周游《诙诡之趣:晚近桐城派的韩文阐释趣味》、诸雨辰《在清代寻找苏辙:略论清代文评对苏辙的忽视现象》。
二等奖为:吴娇《春秋时期直谏文辞的新变与影响》、郭晨光《从“下诏”到“下书”:〈十六国春秋〉等史书的春秋笔法》、杨向奎《状、诔、〈先贤行状〉与行状文体关系考辨》、王永《金代文章“气骨”论》、张晓红《愤恨与抗争:从〈与李厚庵绝交书〉之写作与流播》、车祎《明代尺牍总集的编纂方式及其文体学意义》、汪孔丰《文之最粗处:桐城派声色论》、常亮《将错就错:宋璟〈梅花赋〉在清代的拟作及经典生成》。

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吕双伟教授做大会的会议总结报告,对会议筹备、会务安排、会议日程等多项工作做了说明,感谢各位专家学者的支持与帮助,并鼓励年轻学者多携论文参加学术会议,多向前辈请教与交流。

中国古代散文学会秘书长张德建教授宣布:2022年,“中国古代散文学会第十四届年会暨全国学术研讨会”将在西北师范大学召开。

附录

当然,对于会议间隙去湖南省图书馆、博物馆、岳麓书院、湖南大学、湖南师大、岳麓山、橘子洲、曾国藩墓园等查阅文献、寻芳揽胜的,就不一一报道。大家还是一起来看,108位学人200余万字会议论文的目录吧!(由于论文总量比较大,编印时以参会者为主,部分未与会的学人论文没有收录)

y

1.本文经作者授权刊发,转载请注明。

2.公众号对个别字词微调,并增加了附录。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