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书法家族之·何凌汉,书法上追求“筋骨、锥沙、印泥之趣”

·何凌汉,清大臣、书法家。清嘉庆六年(1801)以拔贡生入都应试,次年朝考一等,为吏部文选司京官。十年考中乙丑科殿试一甲三名进士,授翰林院编修。道光十九年何凌汉调任户部尚书,充任顺天府乡试副主考官。这时长子何绍基受任福建省乡试副主考官,父子同科,京师传为美谈。

何凌汉(1772-1840),字云门,号仙槎,道州(今湖南永州道县)东门乡东门村人。嘉庆十年进士一甲第三名(探花),授翰林院编修,先后典广东、山东、福建、浙江、顺天府乡试;曾先后担任顺天府尹、大理寺卿、都察院左都御史、兵部右侍郎、礼部左侍郎、工部尚书、吏部尚书、户部尚书等朝廷要职;曾先后担任山东学政、浙江学政、经筵讲官等重要职务,为中华民族培养出了众多历史俊杰。其长子:何绍基,晚清诗人、画家、书法家。次子:何绍业,晚清书画家。三子:何绍祺,书画篆刻家。四子:何绍京,书画篆刻家。《枯树赋》何凌汉行书褚遂良《枯树赋》节选,纸本128×750cm,湖南省博物馆藏。

【释文】昔之三河徙植,九畹移根;开花建始之殿,落实睢阳之园。声含嶰谷,曲抱《云门》;将雏集凤,比翼巢鸳。临风亭而唳鹤,对月峡而吟猿。仙槎,何凌汉。《呻吟语》何凌汉行书吕坤《呻吟语》节选屏,纸本144×912.5cm,湖南省博物馆藏。

【释文】心平气和,此四字非涵养不能做。工夫只在个定火。火定则百物兼照,万事得理。水明而火昏。静属水,动属火,故病人火动则躁扰狂越,及其甦(苏)定,浑不能记。苏定者,水澄清而火熄也。仙槎

【释文】平居时有心讱言还容易,何也,有意收敛故耳,只是当时喜怒爱憎时发当其可,无一厌人语才见涵养。天地万物之理皆始于从容而终于急促。急促者尽气也,从容者初气也。事从容则有余味,人从容则有余年。仙槎

【释文】以激而发者必以激而废,此不自涵养中来,算不得根本底学者。涵养中人,遇当为之事,来得不陡,若懒若迟,持得甚坚,不移不歇,彼攘臂抵掌而任天下之事,毕竟尽头处不全美。仙槎

【释文】圆融无诡随之态,精细无苛察之心,沉默无阴险之术,光明无浅露之病,劲直无径情之偏,执持无拘泥之迹,此是全才。有所长而矫其长之失,此是善学。莘农七兄大人雅正,丁酉初秋书吕新吾先生语,先槎弟,何凌汉。清代何凌汉楷书临颜真卿《汉太中大夫东方先生画赞并序》册页,16×25.8cm×3开,清道光十八年(1838),湖南省博物馆藏。何凌汉晚年笔法少变,从早年临习欧书、智永《千字文》,转为临习颜书。这件临摹颜真卿书法的练习稿作于何凌汉去世前2年,可见其日课不断。何凌汉在书法上追求“筋骨”“锥沙”“印泥”之趣,否定“米董俗陋”之“奴书”,其取法范围及审美风尚均深刻影响了何绍基。

道光十有八年岁次戊戌十月既望求自慊斋临何绍基《何凌汉碑》,全称《晋赠太子太保原任户部尚书何凌汉碑文》 ,楷书,尺寸21厘米X35.5厘米,共四册。何凌汉为何绍基之父,本碑阮芸台撰文,何绍基书,无题跋。有北京大学图书馆藏印两方,但没有任何编号。何凌汉碑现存道县东洲草堂何绍基故里,仅残存三分之一,且字迹模糊,这四册则字字饱满,没有损伤,应系初拓。本文图片不全,待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