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了,烙煎饼
今天去接孩子,在学校旁边,发现了烙煎饼的摊位。有学生家长等着买,摊主说是煎饼,我问,我们该是老乡吧,威县有人把这种煎饼叫燕儿。摊主面带惊喜,说,对,就是燕儿。
燕儿,是我见过的最厚的煎饼了。烙煎饼的锅叫熬子。有句歇后语,熬子没腿——专等着(砖顶着)。烙大饼的熬子比较大,直径要二尺。这种煎饼熬子很独特,大约20厘米的直径,中间凸出,四周凹下去。烙出来的煎饼中间薄,四周厚。烙完煎饼,从中间折叠起来,成为半圆形。拿着方便,放着也方便。为什么叫燕儿呢?莫非这种形状像燕子的翅膀?我有点疑惑。
街头的煎饼果子,也算是煎饼,但以白面为主,裹上油条或者薄脆吃。还有一种煎饼,是薄薄的,烙得很硬,一折就快要断的那种。也是小米做的,米面和得很稠。山东有剧种,是吕剧吧,曾经唱道:听说那老包要出京,忙坏了娘娘东西宫,东宫娘娘烙大饼,西宫娘娘卷大葱。这个唱段,我是从相声里听到的,初以为大饼裹葱是山东人的美食。去年,我爬泰山,在南天门附近的摊位上,看到了煎饼卷小葱,好奇地买来吃,没有什么特殊的味道。小葱不是很辣,吃起来比较爽口。
这种煎饼在北方也不少见,很薄,我个人认为比厚煎饼要好吃。
这种煎饼很硬,吃起来有点费牙。
不知道是什么地方的特产,没什么味道,很薄。
这就是街面上煎饼果子的煎饼,多是白面做的。
山东的煎饼卷大葱。貌似不是大葱,是小葱。如果是卷大葱,会辣嘴吧。
这种小小的煎饼,似乎加了点玉米面,看起来味道不错。
这种煎饼切得真整齐,四四方方像裁过的。
这还是煎饼吗?是葱花面糊饼,北方叫咸食。
街头上的煎饼果子,摊上了一层鸡蛋。
这个不是煎饼果子,是煎饼薄脆。
半辈子了,见过的煎饼,就是三四种的样子。记忆里最初的煎饼,就是燕儿,那种厚厚的,纯小米做的煎饼。
其实在我们老家,都是在过年的时候才烙煎饼,这些年基本绝迹了。过年时家家户户烙煎饼,是40年前了。当时,农村生活水平不高,过年烙煎饼,可以储存起啦,吃上好些天,算是过年时的美食吧。我们家也烙煎饼,爹娘烙,趁热吃味道还不错。但是,如果连续几顿吃,就没了胃口。家里烙了煎饼,往往要放在瓮里,吃饭的时候,拿几个蒸一下就能吃。我小时候的冬天还很冷,煎饼在瓮里被冻得邦邦硬。那种煎饼被水蒸气一蒸热,味道就比刚出锅的时候差远了。记忆里,我还吃过冻硬的煎饼,吃起来没有什么味道。尤其是,煎饼存到开春,有时会馊的,嘿嘿,那种味道就没法说了。
过年了,烙煎饼。几十年前村里烙煎饼,大约都是在腊月二十几。烙煎饼的时候,孩子们会围着,看热闹,也等着吃。我妈妈讲过一个笑话,过年嘛,烙煎饼,不兴说败兴话。偏偏有孩子吃了煎饼,觉得有些酸,于是就对娘说,哎呀,煎饼真酸。当娘的着急了,瞪着眼要骂孩子——你说啥?孩子赶紧改嘴——煎饼真暄。
说实话,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威县农村烙煎饼的就比较少见了。有一年,我爹娘烙煎饼,我就没有表现出什么食欲来。爹娘也似乎觉得煎饼没有什么诱惑力了,就把吃法改良了一下。他们剁了些肉馅,等一面煎饼烙熟了,就夹了些肉馅,在热气的作用下,肉馅的多半会融化掉,于是有了馅饼的味道,这比单纯地吃煎饼味道要好多了。
今天下午,卖煎饼的对我说,小米煎饼算是粗粮。我接了小儿子,重返到煎饼摊,花三块钱买了两个,先是让儿子吃。我骑车驮着小子,小子在后面吃。到了家属院,小子已经吃完了。我问好吃不好吃,小子说好吃。我把另一张煎饼分成两半,我和儿子各一半,我吃了一口,就感到了当年的味道,甜甜的,暄暄的。吃多了细粮和肉食,品尝一下煎饼,味道不错。
童年时代的美食,现在成了寻常食品,而且已经提不起食欲了。这就是时代的进步。偶尔回味一下童年的际遇,内心热腾腾的。